華爾街日報》美國選民為何不滿意「拜登經濟學」?

2023-07-03 11:00

? 人氣

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美國經濟正擺脫新冠疫情的影響實現復甦。這種復甦並不稀奇,若換作是任何其他總統執政,美國經濟可能也會復甦。不過,美國紓困計劃可能解釋了為何美國的經濟復甦勢頭比那些刺激措施較少的國家更加強勁。勞動人口退休、新冠疫情以及移民減少導致了美國勞動力縮水,結果是美國出現了記憶中最緊俏的勞動力市場。這一情況對於那些歷來在就業市場上處於弱勢的群體尤其有利,如黑人、西班牙裔和沒有大學學位的勞動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勞動力市場緊俏帶來的許多好處已被通貨膨脹所抵消。在新冠疫情前,美國通膨率只有2%,而到了去年已飆升至9.1%的峰值,原因是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汽油價格猛漲。此後,隨著汽油價格下跌,美國通膨率逐步回落至4%,但核心通膨率仍在4%-5%左右。

根據美聯社-NORC公共事務研究中心(Associated Press and NORC Center for Public Affairs Research) 5月份的民意調查,通膨是美國選民不贊成拜登對經濟處理方式的主要原因,不贊成的選民與贊成的選民比例為2比1。如果通膨沒有自行消退,聯準會可能不得不進一步升息,從而可能將美國經濟推向衰退,那樣的話,對拜登的支持率沒有幫助。

從歷史上看,美國選民沒有因為總統無法控制的事件帶來的經濟困頓而懲罰總統。2001年9月11日的恐怖襲擊引發了經濟衰退,然而,時任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的支持率不降反升。川普(Donald Trump)的支持率在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後也一度走高。自疫情以來,幾乎所有發達國家的通膨都上升,因此,拜登大可以聲稱這不是他的錯。

不過,拜登一方面在通膨問題上推卸責任,另一方面又以緊俏的勞動力市場而居功,這在邏輯上是自相矛盾的,因為這二者都是經濟過熱的鏡像。雖然經濟學家對刺激措施在多大程度上助長了經濟過熱莫衷一是,但他們都認為刺激措施脫不了干係。因此,選民們更不想放過拜登,特別是在共和黨人、甚至是一些民主黨人不斷提醒他們注意這種聯繫的時候。

如果說拜登早期的議程都是關於宏觀經濟——失業和通膨問題,那麼他後來的議程則是關於微觀經濟的,即經濟增長的構成成分。川普頻頻提出的「基建周」實際上從未催生出新的基礎設施。相比之下,拜登2021年有一項大規模的基礎設施法案在國會獲得通過,且該法案不僅限於道路,還涉及水處理和高速網路。去年通過的《晶片與科學法》(Chips and Science Act)是近年來聯邦政府對產業政策作出的最大承諾。《通膨削減法》(Inflation Reduction Act)為可再生能源和電動汽車提供了可改變競爭格局的刺激措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