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少甫觀點:郭台銘最後的努力為何失敗?

2023-05-18 06:50

? 人氣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以一個月力拚國民黨徵召,最終還是未能拚過侯友宜。圖為「為台、為民 郭台銘」造勢活動。(柯承惠攝)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以一個月力拚國民黨徵召,最終還是未能拚過侯友宜。圖為「為台、為民 郭台銘」造勢活動。(柯承惠攝)

侯友宜按照國民黨早已內定的傳聞,順利獲得朱立倫徵召,成為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和侯友宜按表操課,分別在郭台銘全力爭取徵召的過程分飾關鍵要角。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果朱立倫從未向郭台銘許下承諾,郭台銘絕無可能參與國民黨的徵召。朱立倫向郭台銘的承諾,只能是允諾郭台銘,只要郭台銘證明比侯友宜更強,朱立倫會秉公徵召郭台銘。與此同時,朱立倫自早已向侯友宜許下承諾,黨中央一定會徵召侯友宜,但有需要讓郭台銘盡興,所以必須讓郭台銘參與徵召過程。讓郭台銘盡興,讓郭台銘參與徵召,方能耗盡郭台銘的能量,使其心服口服。

九合一選舉後,郭台銘放棄外界認知較為合適的郭柯配,為使下架民進黨的勝算最大化,轉向爭取獲得國民黨徵召,並迅速獲得朱立倫的承諾。然而,郭台銘等不到朱立倫後續回應,被迫主動拜訪王金平,最終說出自己在等國民黨一套辦法。因為郭台銘被承諾有可能徵召,郭台銘才說出在等國民黨一套辦法。但郭台銘因不熟悉政治,脫口而出的真心話,卻因唐突,導致支持首度崩跌。

劇本一直都有三套。一套是朱立倫自己心中的劇本,朱立倫既是導演,又是裁判。第二套劇本,是朱立倫給侯友宜的劇本,也是事後證明朱侯二人樸實無華、雙方都按表操課的劇本。最後一套劇本是朱立倫承諾徵召郭台銘的劇本。朱立倫若從未承諾郭台銘,郭台銘不會拼命舉辦造勢,侯友宜不會老神在在。

郭台銘訪美期間,麥卡錫答應接見蔡英文,引起北京公告將會舉辦環台軍演。由於無法預測北京對台灣可能採取的行動,為避免尷尬和困擾,郭台銘倉促返台,隨即召開宣示爭取國民黨徵召的記者會,主張台灣身處美中強權夾縫,應以大談判走出困局。沉澱數日後郭台銘訪日,直到日本返台後隨即投入造勢。

郭台銘與韓國瑜合體。(圖/翻攝自FB/郭台銘)
郭台銘與韓國瑜合體,爭取韓粉支持。(圖/翻攝自FB/郭台銘)

郭台銘進行長達一個月的努力,在社會大眾的共同見證下,郭台銘做到早中晚行程滿檔,單日在多個縣市活動的強度。在由黨主席集權徵召的二擇一態勢下,國民黨員能表達的力挺,多數必然是同意與郭台銘合體,說幾句讚美郭台銘的話,對媒體表示自身中立性,結尾補一句願意支持黨最後提名的候選人。

侯友宜和郭台銘最大的差異在群眾。郭台銘有橫跨多數韓粉和郭粉的支持、有藍軍核心選民的支持,而侯友宜沒有。侯友宜擁有部份國民黨縣市首長與立委的靠攏,但縣市長和立委是虛的,因為縣市長和立委的職位與權力來自選民。不僅如此,郭台銘爭取徵召的努力,得到親藍媒體多數受眾發自內心的支持。不僅是藍營群眾,郭台銘與柯文哲存在重疊度,相對更能吸引中間選民支持。

然而,別說是郭台銘,所有從不同面向關注徵召過程的人,幾乎全漏算掉關鍵中的關鍵,那便是郭台銘主張的中華民國與台灣的獨立自主性,郭台銘主張讓台灣盡全力維持美中平衡的大談判時代,無法被美國接受。美國絕無可能允許郭台銘成為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正如烏克蘭絕無可能出現一個傾俄的領導人。

郭台銘爭取徵召最重要的兩岸主張,便是以馬英九的兩岸政策及路線,作為郭台銘論述的核心基礎,但馬英九的兩岸主張已經無法被美國接受。美國可以接受候選人假裝緩和兩岸關係,不能真正發自內心相信,甚至下定決心想實現。郭台銘無法被徵召,是中華民國藍軍最後一次主動緩和兩岸關係的徹底失敗。美國無法接受郭台銘、馬英九、韓國瑜,正如美國當年同樣無法接受洪秀柱。當美中關係全面對抗,即便根本不反美,若無法全面配合美國就無法被接受。

郭台銘爭取徵召的故事尾聲,朱立倫手頭有兩種民調,一種是郭台銘領先的民調,一種是郭台銘落後的民調。朱立倫選擇攜帶郭台銘落後的民調,找劇本裡從頭到尾便注定出局的郭台銘。郭台銘頭上戴著國旗帽,身為鴻海創辦人,也只能向美國低頭。作為棋子的現實,即使護國神山台積電也必須向美國低頭。拚盡全力的郭台銘,頭戴國旗帽,背景聲是為自身利益著急焦慮的團結吶喊。

*作者為財團法人民意調查文教基金會秘書長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