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專欄:別管馬克宏說什麼!歐美看待中國威脅並無實質差別

2023-04-21 11:00

? 人氣

要了解歐洲對中國的新思維,讀一讀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與馬克宏一道前往中國之前在3月30日發表的講話。此次講話的部分內容可能是由拜登的國家安全委員會(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撰寫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共產黨的明確目標是對國際秩序進行系統性改變,讓中國登上舞臺中心,」馮德萊恩稱。「我們需要確保我們企業的資本、專業技術和知識不會被用來增強那些系統性競爭對手的軍事和情報能力。」

在這些講話中,馮德萊恩稱歐洲也需要與中國接觸,而不要管美國怎麼做。她周二再度重申這一觀點。然而行勝於言,歐洲近年來已經採取了一系列針對中國的防範措施。這其中包括: 歐盟擱置2020年與北京方面敲定的投資協定;頒布一項「外國補貼條例」,以調查和懲罰政府對外國競爭對手的援助;商定一項「反經濟脅迫條例」,以阻止諸如中國因立陶宛開設台灣代表處而禁止從該國進口的行動(美國還沒有此類法律)。歐盟還在制定一項法律,為關鍵原材料的國內生產和加工設定目標,如用於電子、磁鐵和可再生能源的稀土;歐盟98%的稀土來自中國。

丹麥國際問題研究所(Danis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的歐中經濟關係專家Luke Patey說,由於歐盟之前提供的支持,「我們將看到供應鏈的一些節點在未來三年內突飛猛進,並在本十年結束前為歐洲的電動汽車提供一個替代性的稀土永磁供應鏈」。

歐洲各國政府現在經常阻止中國對其敏感行業的投資;義大利在過去兩年中多次採取此類行動,德國去年秋天有兩次。根據Strand Consult的數據,2020年,在31個歐洲國家中,有16個國家的4G網路中超過一半的設備來自華為技術有限公司(Huawei Technologies Co.)等中國供應商,而5G網路超半數設備由中國公司提供的只有八個國家。

儘管如此,歐洲和美國都會發現,與中國脫鉤不僅取決於政策,還取決於公司,後者的行事受到銷售驅使,而非意識形態。雖然跨國公司希望防範與中國相關業務的風險,但很少有公司能完全脫離中國市場,甚至有些公司正在加大對華投資力度。

美國努力在國內打造可再生能源製造基地的同時,據汽車諮詢公司ZoZoGo LLC的創始人Michael Dunne稱,特斯拉今年在華產量將佔到該公司汽車總產量的40%-50%。Dunne說,特斯拉將供應鏈引入中國的做法激發了本土競爭對手的活力,這些對手現在正吞噬特斯拉的市場占比。然而,特斯拉仍在進一步押注於中國,該公司本月宣布將在上海新建一座工廠,生產Megapack高容量儲能電池。

中國致力於盡量加大跨國公司與其脫鉤的難度。中國為批准一些美國半導體公司的合併交易設定條件,要求這些公司在中國提供在其他國家銷售的產品,以此應對美國的出口管制。

馬克宏訪華期間,空中巴士(Airbus SE, EADSY)宣布在中國設立第二條總裝線。雖然此類投資對於確保在華銷售具有必要性,但空中巴士堅持在華組裝窄體飛機,而非寬體飛機,而中國迄今為止在寬體飛機方面還不具備本土製造能力。一位歐洲官員表示,空中巴士知道一旦自己分享技術,中國就會獲得這項能力,並很快把該公司擠出市場。

決策者的最佳夥伴

立即訂閱,即刻暢讀華爾街日報全文內容

並享有更佳的閱讀體驗

訂閱 每天只要10.9元 查看訂閱方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