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面對中國對台軍事威脅,移工母國的撤僑準備

2023-04-22 06:10

? 人氣

移工身影,示意圖。(資料照,陳品佑攝)

移工身影,示意圖。(資料照,陳品佑攝)

中國在台海週邊的軍事威脅可以說是日漸升溫,讓周圍的國家紛紛感受到不小壓力,中國除了利用軍事演習誇耀自己的軍力成長外,也透過介入烏俄戰爭和伊斯蘭世界的糾紛,來顯示自己的影響力,在「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大旗下,成為一個霸權國家似乎是勢在必得的事情,但這也讓中國週邊的國家感受到生存壓力,也開始不得不加強自身的軍備與外交結盟關係,來面對中國造成的威脅,但在威脅上升的同時,世界各國也開始規劃是否要準備台灣地區撤僑,讓國民遠離兵戰兇危之地,這些計畫對在台移工及其母國政府來說都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和困難。本文將探討中國軍事威脅對移工及其母國政府的影響,以及各國因應策略和撤僑計畫。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各國面對中國軍事威脅超前部署制定撤僑計畫

中國近年來不斷加強其軍事實力,並在周邊地區進行演習和介入糾紛,顯示其影響力和霸權野心。這些行動讓周邊國家感受到生存壓力,也開始加強自身的軍備和外交結盟關係。然而,在面對中共威脅上升的同時,世界各國也開始規劃是否要準備撤僑,讓國民遠離兵戰兇危之地。

印尼政府擬定的緊急應變計畫及相關窒礙

就在數天前,印尼媒體《羅盤報》(KOMPAS)針對台海問題,發表了一篇緊急應變計畫的專題報導,內文指出:由於印尼在台灣的公民人數接近35萬人,相較於去年從烏克蘭撤離1000名公民的困難度要高上許多,原因除了人數上的差異外,最大的困難在於撤離台灣時能選用的運輸計畫有限;由於烏克蘭是個大陸國家,四周與鄰國友領土接壤,因此在烏克蘭可透過火車或公路等陸運方式直接自行前往鄰國,而不需要經由專門的港阜與交通工具,但台灣是個周圍環海的海島,要在台灣執行撤僑計畫就只能依賴海運和空運,且一旦危機來臨,能提供船舶的港口與機場都有數量上的限制,因此如何執行計畫對印尼外交部而言是個艱鉅的挑戰。

印尼若撤僑對於經貿上影響

同樣的挑戰也落在美日韓等國家,除了海運和空運的運輸量能限制外,中國在歷次的演習中,均模擬了從海上和空中封鎖台灣的對外交通路徑,代表著一旦戰爭爆發,無論是從海域或空域撤離都有著極高的風險,同時也因為台灣與許多國家都有經貿往來的關係,台海周邊的交通線一旦中斷,將造成周邊國家經濟上的損失,以印尼來說,因為印尼在2021年的2280億美元的出口總額中,有高達830億美元出口額度都在台灣及其週邊地區。印尼出口到台灣及其週邊地區的貿易總額,相當於印尼GDP的7%。

移工們的母國若啟動撤僑對台灣造成的影響

根據台灣移民署和勞動部的統計,外籍人士在台灣就業的人口將近80萬,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從事產業和社福的移工,人數有73萬人,當中又以印尼和越南佔多數,其次則是菲律賓和泰國。這些產業移工在台灣主要從事的是製造業和農林漁牧業,恰好補足了台灣一二級產業的人力缺口,而社福移工在台灣多從事家庭看護,在台灣進入高齡化社會後,替許多家庭減輕了長照的負擔。

因此在可預期的狀況內,一旦移工的母國拍板定案要啟動撤僑,第一線會面臨人力短缺問題的就是製造業和家庭看護,屆時影響到的不只是工廠的產線停擺,更有許多家庭在長照的負擔上會更為加重,尤其在台灣,有申請家庭看護移工需求的家庭多為雙薪家庭,同時肩負經濟生產的主力,所以一旦將家庭看護移工的移工撤離,除了個別家庭的薪資減少外,也將面對勞動人力減少的狀況。

台灣政府及各國應對的策略與方法

其實會開始討論撤僑的議題,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中國對台灣與周邊國家的威脅不斷增加,同時為了對抗中國製造的壓力,各國也開始加強在台灣周圍的軍艦巡航和各項軍事合作,但追根究柢,還是因為中國在習近平上任後,放棄了過去韜光養晦和永不稱霸的戰略,轉而決定徹底執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大戰略目標,伴隨著中國崛起的野心,隨之而來的是對周邊國家生存空間的壓迫。

因此緊急應變計畫的內容不只是單純的撤離,同時還包含確保各國僑民在海空都被封鎖的狀態下,如何根據當地政府指示安全的前往避難地點,直到救援來臨為止。

而台灣政府方面也已經積極推動以地方警察單位及民防單位進行平時演練,如同彰化縣警局111年為擴大萬安演習宣導層面,讓縣內外籍人士及移工熟悉演習管制措施;倘若再加上政府與民間非政府組織累積民防協助能量,相信能夠讓外國政府看到在台移工們生命安全受到更大重視;此外外交部也表示將持續與各國駐台代表機構保持密切聯繫,就區域情勢交換意見,並適時提供各國為保護在台公民所需的必要協助。

所以對台灣來說,既然台海周邊的局勢隨時有再升溫的可能,我們就得隨時對其他國家的撤僑計畫有所準備,同時也必須加強和他國之間的軍事交流,與自身抵抗威脅的能力,好讓這些撤僑計畫,不會有付諸實行的一天。

*作者為國防大學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