斐在美小說選文:被沒收的地球儀

2023-04-03 05:10

? 人氣

示意圖。圖為1962年2月,葛倫凝視訓練用的地球儀(AP)

示意圖。圖為1962年2月,葛倫凝視訓練用的地球儀(AP)

凱爾‧奈文坐在起居室面對著電視,其實他一直在滑手機。已經整整兩天,不,都兩天半了,還沒收到于嬿的回信。這是兩年多以來不曾有過的。他打了幾通微信電話過去,也都沒人接。她不會出甚麼事了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他和于嬿已經通信有一年七個月,通了起碼上千封信。最近這一年來尤其頻繁,有時一天數封,有用微信短訊也有電子信,偶爾也視頻。不過他還是不習慣視頻,有些不知所措,不曉得要講甚麼才好,特別是于嬿的英語不流利,他又不懂中文。他們第一次視頻時,她摀著嘴直笑,說:哇,沒想到你長這麼帥I have no idea

you’re so handsome, with such blue eyes, so handsome…這麼藍的眼睛,真的好帥噢。

于嬿看起來應該不到四十歲吧?有一張圓圓的臉,是個笑起來甜美開朗的中國女人。他們成為筆友是靠著一個國際筆友會的幫忙。前兩年他在狀態最壞的時候,一度曾想自殺(其實是自殺未遂)。社工提出這個想法時,他還面露不屑、近乎悲憤地說:誰會要跟一個坐在輪椅上的廢人寫信?

社工說,通信者都是自願而且無償的,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各種不同的文化宗教背景。你可以跟他們說任何你的事情,甚至講你的祕密,但你不能問他們的隱私,包括年齡職業婚姻家庭宗教信仰性向等等,除非他們自己向你吐露。還有,不能要求通信者發私人照片給你。同樣的,你也有相對的隱私權。

不久,他收到第一封來信,是個在澳洲的年輕人,自從他告知對方自己曾在伊拉克戰事中受傷,對方總在信的開頭這樣稱呼他「我敬愛的伊戰英雄」,很快地他就發現除了伊戰之外跟那人毫無共同話題,而參戰及其有關的一切正是他想竭力忘卻的。其後,又有幾個自願者來信。剛開始,他還懷抱美好希望,每天花長長的時間認真字字句句琢磨著寫信,後來發現除了一遍遍重複自己的背景經歷愛好處境,交代完畢後便無話可說了。他終於對癡心想交到真摯筆友的希望心灰絕滅,甚至比之前更加落寞,也更低潮。他恨現在的自己,連自殺的能力都欠缺,他甚至沒法站上一張椅子把自己吊死。

直到某日他收到一封來自中國的電郵,沒有太囉嗦的自我介紹,從名字上甚至無法看出性別。只說希望成為他的朋友,信末加了一句:若真要說有甚麼私心的話,大概就是希望加強一下自己英文寫作的能力吧。

看到這兒,他笑了。猜想對方可能是個年輕人,一個讀研的學生或大學畢業想到美國留學的傢伙。不論如何,這信中帶有一股活潑清新的氣息,於是凱爾很快便回覆了他。不幾日,對方回信來了,竟然是個女的,而且主動告知自己是個單親媽媽,有一個十三歲大的兒子。她是英語本科,剛畢業時曾做過短期的翻譯工作,但已經多年轉去從事跟文藝無關的職業了,言下之意似乎頗有些惋惜。

信中特別提到她最近看的一部美國電影《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說電影如何觸動她的內心:「雖然是一個傷感的故事,卻能讓人願意深深埋藏其中,感受憂傷且優美的人生調子。」「…發生那樣的悲劇,他還是活下來了。不管活得有多糟。」這正是凱爾想說而沒說出來的,太像他的人生了,一個受過重創的失意者、畸零人。

雖然信上的英文欠熟練,用字也偏向簡單,但他一點也不在意,他完全知道她想說甚麼,甚至覺得,那些用字樸拙的語句反而愈發來得真誠。特別是信尾,她寫道:「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看到這句話時,凱爾幾乎掉下淚來。想到之前自己將偷偷累積藏匿的幾十片安眠藥一次吞下,翌日早晨被長照家庭的看護發現,趕緊將他送醫才撿回一條命來。

自殺是怎樣一種剿剮內裡的痛和苦澀?通往死亡的幽暗甬道。喝了過多威士忌以及吞下幾十粒安眠藥致使身體無法抑制地發顛顫抖,心臟幾乎腫脹到嘴裡,砰砰作響更甚於鑼鼓齊鳴。垂死的肉體做著最後困獸之鬥的撞擊,無法用字句形容,沒有經歷過的人不可能知道。對那段過去他存著莫名的懼怕,幾乎不敢回首,甚至只要有一絲絲靠近那段記憶的邊緣,便趕緊掉頭去想其他事情打岔,倉皇落跑。

但是這回,他卻立刻回覆了于嬿的信,毫無隱瞞地告訴她關於自己的事。戰爭受傷後,回家發現已難適應原來的家庭生活,兩個孩子忽然長大,他跟他們之間幾乎沒什麼共同話題。自己像一個外人硬生生插進這個家庭來似的,家裡突然多了輪椅、助走器這類殘疾人用的東西,餐桌上擺滿各式藥瓶,經常有護士、社工來訪,以及每日按時來的看護。他從孩子的眼中看到難堪和不習慣,更不忍妻子繼續受折磨。他不想拖累他們。便在妻子的暗示下,他提出了離婚。之後他住進長照家庭,剛開始,前妻和孩子時不時還來探望,後來變成一周一次陪他去做物理治療,不久兩個孩子各自到外地去上大學。某日前妻來時,告知她換了工作,即將遷往一百哩外的城市。這意味著甚麼?房子將賣,孩子將不再於感恩節、聖誕節定期回到這個城鎮,他將徹底成為孤單一人。其實,他嘆口氣,這不過早晚的事,自己早該料到的。

他看著前妻新剪的短髮,由衷讚美:這髮型真好,從不知亮金色這麼合適妳。

真的嗎?她拂著頭髮略帶羞澀。

真的嗎?真的是換了工作?還是有了男朋友,準備再婚?但這跟他有甚麼屁關係,他們已經離婚了,兩個全然沒關係的人。連這個世界都跟他難以扯上任何牽連,除了這個寄住的長照家庭,以及靠他和他們這幫殘疾人領薪水的社工護理等人之外。

然後他對前妻說:妳以後沒必要來了,真的。我會活得好好的。

他壓根沒想好好活著。他開始儲存藥片,計劃自殺。

最後你卻沒有死成。于嬿回信說:而且現在你還認識了我。

她的電郵有時極簡潔,寥寥數語,甚至只一兩句話。像這樣「而且現在你還認識了我」,一句話說明一切,足夠了。

他們很快變成知交,幾乎無話不談,比如她會在電郵裡說:今天我大姨媽來了,身子欠安,就不多寫啦。

他本以為她大姨媽定是個難纏的人物,直到某日陪同屋的中國老人看一個中國紅娘電視秀時,從英文字幕上才看出端倪。他立即發電郵給她:我終於知道大姨媽是甚麼了。

她回信道:不好意思,把你當成我的閨密了。

不。他說:妳還真沒把我當閨密。妳從不跟我談你的男朋友、愛人和社交生活,也從不問我這方面的意見。

那是因為我沒有男友或愛人。她回信道:我的社交也很有限,實在要說的話就是有空去跳跳廣場舞。你知道廣場舞是個啥?

他上網搜尋了半日,終於找到上海北京廣州城市大媽跳廣場舞的視頻。還不只這樣,于嬿時不時發一些英語版的中國當地消息包括畫面和視頻,每當節日來臨更是鉅細靡遺地告知他相關的習俗,以及家裡的相應準備等等。他開始定期光顧中國餐廳,不時叫中國外賣,上網搜尋菜單上或于嬿提到的有趣中國詞彙。這一切,使他感覺自己都快要變成中國通了。

還差得遠呢。她回道:除非你來中國。

這句話引發他無限的想像。同時也使他意識到他們的關係不知何時開始已遠遠超出一般筆友的範圍。或許是由於電郵的即時性,或許是現下網路語言的直接和毫不避諱,他們的聊天幾乎不存在任何距離和隔閡,除了她從不談工作以及她的朋友之外。而他更像是發現一整個新世界似地發現了中國,幾乎每天都根據于嬿信上提及的事物,上網去查看有關中國的種種。總之,她已經占據了他整個的精神世界。在情感上他也已經無法沒有她,更是樂於沉浸在跟她有關的事物之中。

終於他忍不住了:我想知道妳長甚麼樣子。

雖然他曉得要求對方照片是個禁忌,但他顧不了這麼多了。

于嬿的回覆很乾脆:這不難,我們通個視頻吧。

她讓他把手機裝上微信WeChat,頭一次的確令人興奮緊張(尤其當他們發現對方都長得不錯),但兩人卻進入到一個尷尬、手足無措的領域。過去的熟悉和沒有距離頃刻消失了,因為語言的隔閡(于嬿英文會話的能力遠不如她的書寫)他倆突然被打成兩個陌生人般,不知要說甚麼才好。最後還是于嬿笑著誇讚他英俊(彷彿幾個世紀不曾聽到這樣的讚美),他刷一下臉紅了,心頭小鹿亂撞。那一整天他都有些飄飄然。夜晚,恍如在月亮星光寵愛的照耀下睡著,他感到自己如此幸運,陶醉在一種少男初戀的情懷中。

自那之後,他們只再通過一次視訊,那是去年聖誕節時,他覺得應該要慶祝一下,而他想要一起慶祝的人,當然是于嬿。他跟她約好了時間,打過去。視頻通了,當他看到她,強壓住心頭的激動,說:我只想跟你說一聲聖誕快樂。說完傻笑著拿起旁邊聖誕老人的紅帽戴上。

視頻裡于嬿咯咯直笑:You are so cute!

他說:妳是這個世界上我最想要一起慶祝聖誕節的人。

說到這,不知怎的他突然激動得哭了。

于嬿愣了半秒,立刻傾身向前,張開雙臂,以一種擁抱的姿態,頻頻說:不哭,不哭,聖誕快樂。

我知道,我不該說的,沒想到要說的。他沙啞著:但是我必須要說,我要說的是,我愛妳。

于嬿對這個突如其來的表白有些慌張,她不知道該怎麼回應,只好順著話茬說:我知道你們那邊聖誕節都要跟彼此說我愛你的,對嗎?我也愛你!

這時一個十幾歲的男孩兀自出現在畫面中,他跟凱爾笑著擺手招呼:嗨,聖誕快樂!

接著就是一陣嘻哈相互介紹:這我兒子,來,叫叔叔uncle Kyle, Kyle is my pan pal凱爾是我的筆友。于嬿接著介紹兒子,His name is犀泰。

男孩說:犀牛的犀,泰國的泰。

于嬿翻譯了:His name is rhino, the other word of the name is Thai - Thailand.

犀牛加泰國!也太酷了吧?他打趣道:哈哈哈!

宇宙星辰示意圖
示意圖

已經整整四天了。仍舊不見于嬿的來信。

這期間,他照舊一天一封電郵給她,卻都沒有回音。他試圖用微信打電話,沒人接,要不然關機。他腦子過濾一切可能。他不相信她會出事。前幾天不是還有信來麼?

他查看她最近的來信。最後一封,于嬿明顯地跟他意見相左。

她信上寫說:國外有很多謠言造假,很多人都被這些謊言騙了。你是我的朋友,我不希望你也這樣。

于嬿的這番話是針對之前他發給她的一條新聞。不記得從甚麼時候開始,他倆經常互相分享新聞點滴,大部分是幽默可笑的,但也有正兒八經的時事議題。這一篇的題目叫做「被沒收的地球儀」,忘了他是在哪兒看到的,反正就是覺得挺有意思,當下便發給了她。文章是一個曾經長駐中國的澳洲女記者的親身經歷。

到底這篇報導哪裡冒犯了她?凱爾忍不住把文章拿出來再看一遍:

《雪梨晨鋒報》(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派駐到中國的女記者柯斯蒂(Kirsty Needham),三年前帶著兒子一起搬到中國北京生活,最近她被調回澳洲,在搬離位於北京的公寓時,找來的那家中國搬家公司在她七歲兒子的房間發現一個地球儀,只因為上頭北京和台北的字體一樣大,搬家公司主管認為這暗示台灣不屬於中國,便強制沒收了這個地球儀。

柯斯蒂在報導中提到,在兒子四歲時,她送給他一個地球儀夜燈,是兒子的助眠小物。每當柯斯蒂出差時,她會指著地球儀上的地方,告訴兒子她即將飛到哪兒去工作,這些年她去過亞洲各大城市進行深入報導─上海、東京、首爾、北韓邊境、河內、新加坡,尤其去年好幾個月都待在香港,在「反送中」示威的第一現場進行採訪,經常帶著沾滿催淚彈粉末的衣服回家。

當搬家公司主管指著地球儀,告訴柯斯蒂:「台灣不是國家,它是中國的一部分。」她向該位主管解釋,地球儀上面並沒有任何訊息顯示「台灣不是中國的一部分」。

不過,搬家公司主管強調:「台北和北京的字體一樣大。這表示台北是首都,但它不是。」柯斯蒂拿出簽字黑筆直接把台北劃掉,但搬家公司主管不買帳。

最後,她鐵了心,表現得完全不像一個專業的記者,而是一個要全力維護兒子物件的母親。她到廚房拿了一把刀來,乾脆把台北兩個字刮掉。

這樣總可以了吧?

但他們還是堅持沒收這個地球儀。

柯斯蒂感慨,身為一個母親,她不想向兒子解釋為什麼他最愛的地球儀不見了。她也提到,讓澳洲出生的兒子在北京成長,引發一些矛盾的困境,例如萬聖節兒子會穿著中國警察制服,跟玩伴說「你被捕了」。正當兒子玩興大起,開心表示要用隱形墨水來裝扮成間諜時,讓她很緊張,深怕引起誤會。如今,因為一個地球儀,終於讓柯斯蒂意識到,當初決心要「將地緣政治留在辦公室,不要帶回家」的努力顯然失敗了。

地球儀示意圖
示意圖。

于嬿看完報導後,這樣淡淡回覆了他:「國外有很多謠言造假,很多人都被這些謊言騙了。你是我的朋友,我不希望你也這樣。」之後,他絲毫沒有察覺異狀,還傻傻的又加碼發了一條簡訊說:

「這篇報導還真不像是造假,也實在看不出這個記者有任何造假的動機。老實說,我覺得這不僅是個富有情感的故事,從當事人的角度出發,還相當有說服力呢。」

自從他發去這條簡訊之後,于嬿就再也沒來過信了。這是他們通信以來從未有過的。

接著,凱爾一天一封電郵或簡訊,不外乎問她是否生病或者出事,表達他的擔心和焦慮,要她立即聯繫等等。但仍舊音訊杳然。

此刻,他琢磨著,是否乾脆問明白了,于嬿若當真相信這是篇造假的文章並因自己維護假新聞而生他的氣的話,那麼道個歉就好了嘛,有必要以這種滅絕信息的方式作為懲罰嗎?

想歸想,他卻一直遲遲沒這樣做。實在是因為他不認為自己錯了,沒錯怎麼道歉?

在他們過去的交往中,于嬿一直表現得通情達理,怎麼突然之間因為這麼小的一件事生起氣來而對他變得如此頑固冷酷?不可能的啊。難道她不理解他對她的感情麼?難道她會不知道這樣不理不睬對他是多麼大的傷害?

或許,她就是要用這種方式來懲罰他。

只因為他聽信了一則她不以為然的報導。就這樣?還是有其他的原因?

或許她的截然斷訊跟這篇報導根本沒關係,這只是一個巧合。是她交上另外的男友?或她多年離家的丈夫突然返回,發現了他們的交往?那她可以跟他坦白說啊,何須如此折磨他?

他突然無法抑制住氣惱,亟欲站起身來,這才發現自己早已無法指揮自己的下肢。胡亂掙扎的結果是將座椅前面的飯菜盤打到地上,頓時杯盤摔了個粉碎,食物灑了一地。照顧的阿姨趕緊跑來關切,並哇哇大叫著,要人來幫忙安撫住他。

*

長照家庭給他的選擇是,要不接受三個月以上的精神治療,等情緒穩定好轉,便可讓他繼續住下去。若不肯接受治療,便得立刻走人。這已經是他換的第三個長照家庭,他恐怕沒有太多可選可搬的去處了。不得已,他只好接受精神治療。

治療師是一個年輕人,叫做銘。無巧不巧,是個從中國廣州來的移民。銘的英文雖然有口音但算流利,用字表達也很清楚。

在銘贏得了他的信任之後,他終於把于嬿的事前後和盤托出。

已經一個多月,她都沒再寫信來了。凱爾像個孩子般委屈地說。

難道,真的是因為那篇〈被沒收的地球儀〉的報導嗎?凱爾迷惑地說:我真的很難說服自己她就是出於這樣一個幼稚簡單的理由?

嗯。銘沉吟道:或許你還不太了解很多生活在中國的人。對他們而言,愛國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而且是很強烈的一種情愫。他們用一種很簡單的二分法,把所有跟他們國家對著幹的人一律劃成敵人。〈被沒收的地球儀〉這篇報導很顯然批評了他們的祖國,而你卻站在批評者那一方,所以你也變成了敵人。

他不想再繼續這個話題了。

或許,明後天,甚至可能今天,任何時候,她的信就來了。一切都回復到以前那樣。

但若她堅持不回呢?

那被沒收的就不只是一個地球儀了,而是他的…甚麼?

愛情?希望?下半生?

*

三個月之後,在銘的建議和幫助下,凱爾開始在附近社區大學的無學分課程中,一口氣選了兩堂課。

「了解中國」是一般初級課程,無須懂中文,全部以英語授課。介紹中國歷史、文化、節慶、風俗,包括講解詩人李白、孫子兵法等等。

嗯,聽起來真的很棒。就選這個吧。

另外,他還選了一堂「中文101」打算開始認真學習中文。此外,他雇了一名看護,專門開車載他去上課。

依據他的要求和想法,銘幫他整理出一套計畫:先把起碼的中文琅琅上口,再上網去找一個中國女友,條件無須太好,經濟條件差點也沒關係(這時對方露出一個詭異的笑容),越窮反倒越好說。交友之初便講明白先友後婚。沒錯,就是奔著結婚去的。

必要時你還可以去中國相親,真的啊。銘說:即便你有行動上的小困難,但找個看護同行,有那麼難嗎?再說,婚前一定要見面,這樣才能落實你們彼此的關係。

看凱爾對見面相親還有若干遲疑。

銘說:你一定要很自信地把真實的自己展現在對方面前,才有可能贏得愛情。同樣的,你也要看看她的家庭和家人,生活和環境,不是嗎?

終於他下定決心似的,點著頭說:

試試看吧。

于嬿的事就這樣過去了。

人生很多事其實沒那麼大不了,說過便過了。有句中國話是怎麼說的?

船過水無痕。

是的,沒錯。無痕。

他已經把她的微信帳號刪除,心裡沒有半點遲疑或不痛快。

這就是現下的世道,他終於想明白了,網上交友不都是這樣?

裴在美最新小說《被沒收的考球儀》。(印刻)
裴在美最新小說《被沒收的考球儀》。(印刻)

*作者為知名作家。本文選自作者同名新作《被沒收的地球儀》(印刻)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