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總統想去美國?斷交後門都沒有了!

2023-03-23 05:30

? 人氣

我國外交部大廳放置的邦交國旗幟,由左至右為海地、宏都拉斯、諾魯、巴拉圭。(資料照,簡恒宇攝)

我國外交部大廳放置的邦交國旗幟,由左至右為海地、宏都拉斯、諾魯、巴拉圭。(資料照,簡恒宇攝)

宏都拉斯與我斷交的傳聞甚囂塵上。其實,邦交國斷交在台灣人眼裡,已經是個無感的議題,畢竟可能一年就會有一兩個斷交,可能有時候一年斷交的邦交國數比當年侵襲台灣的颱風還要多,而執政黨將與我斷交的邦交國塑造成索求無度的乞丐國家,這種形象在合理化斷交這件事上也產生了不錯的效果,將錢花在可能大多數國人一輩子都不會去的國家身上做什麼,根本是浪費錢!於是才會有現任立法院長游錫堃曾脫口而出的名言,「中華民國的邦交國少之又少時,台灣的邦交國就會出現」。但是,真的是這樣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邦交國相較於其他地區邦交國重要的地方在於其地緣位置鄰近美國,我國元首在展開外交訪問時,便可順路借道「過境訪問」美國。歷任我國元首藉訪問中南美洲及加勒比海邦交國之名,行過境美國訪問之實,早已不是新聞。現任蔡總統更是重視出訪的過境時機,傳出四月份蔡總統規劃訪問中美洲友邦瓜地馬拉及貝里斯,並積極與美方商談前往加州與美國新任眾議院議長凱文.麥卡錫(Kevin McCarthy)會面,由此可見,出訪的鎂光燈焦點並不是在友邦國身上,而是總統過境美國的當下,所顯現出的外交互動。

我國國際空間狹窄,自然是需要在能夠展現時好好表現,但是,當訪問友邦變成是過境美國的理由,使友邦國淪為外交的工具時,便喪失了一個正常國家對其友邦國基本尊重。在外交上使國家顏面盡失的莫過於蔡總統了,時間回到2020年我國第十五任總統就職典禮上,台下貴賓有許多邦交國大使,典禮司儀竟然被要求當眾朗讀美國時任國務卿龐佩奧的推特祝賀文,這叫台下的各國公使級外交人員情何以堪,蔡總統身為資深政務官,多次代表我國政府出訪,有豐富國際經驗,難道連最基本的道理都不知道嗎?由此可知,蔡總統寧願冷落友邦,也要維持我國那微薄的國際形象。

對待邦交國,就常理上而言,應是要展現最大誠意及積極經營雙邊關係,所以應是首要順位,但近幾年政府的對外行為,實在讓人霧裡看花。以烏俄戰爭援助為例,外交部為了展現民主同盟、抵抗強國侵略的精神,官方就捐助了5600萬美元,相當於18億新臺幣的人道援助款給烏克蘭,而外交部長對外宣稱這筆款項「不求任何回報」,而政府捐助烏克蘭的款項及物資更不只有這一筆,我國在烏克蘭並沒有代表處,所以款項和物資還要先送到波蘭才能輾轉送達基輔,諷刺的是,我國亟欲宣稱民主同盟的可貴時,卻忽略了烏俄戰爭中中國大陸扮演的角色為何,烏克蘭收錢後,卻還是要拉攏中國大陸,使得台灣的角色完全被漠視,事實上,在烏俄戰爭中,台灣確實沒有扮演任何角色,只有「台灣會變成下個烏克蘭」的悚言滿天飛而已。

宏都拉斯因為援助不夠而揚言斷交的行為固然多有不妥,但邦交國間的互相幫助應更為頻繁及友善,事實上,宏國聽聞我國提供立陶宛十二億美元的投資資金,卻對於其期望的三億美元援助已讀不回,這樣關係能不生變嗎?投資一個邦交國,換得在國際衛生大會、聯合國大會上替台灣發聲,才是真正的良好投資,政府的對外行為,似是帶有一種國際政治時常討論,在集權國家才有的國家行為不理性(irrationality)的影子。將資源投注於民主同盟謊言的無底洞裡,才是「凱子外交」。

中南美洲友邦的維繫,美國的角色至關重要,而當美國兩手一攤,只有國務卿布林肯的一句「台灣可為世界貢獻良多」,我們該怎麼辦?喪失了友邦確實少花很多錢,但卻也又犧牲掉了一個機會,一個藉口過境美國的機會,而這個機會國家花再多錢買都買不到。希冀國家決策者能夠綜觀全局,審度時勢,才能做個理性的國家行為者。

*作者為北部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