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令信觀點:解封之後呢?監委疫苗採購調查連「雨點」都沒有

2023-03-04 06:30

? 人氣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資料照,柯承惠攝)

高端新冠肺炎疫苗。(資料照,柯承惠攝)

四位監委在2023年2月22日公布調查疫苗採購與整備案,結果要求行政院督促衛生福利部對於新冠肺炎疫苗的整備與採購決策及作業程序未臻周妥、相關法令欠完備及資訊揭露不足部分,進行檢討改善。這麼重大的政策失誤,監委查來查去只有這樣「清風明月式」的過程與結論,一副我重重舉起了,但是卻是輕輕放下。如此監察院還有什麼公正與誠信可言,無怪乎現今官箴不振,因為職司官箴的總憲大人們連「御史夫夫」的風骨都沒有,執政黨的長官們沒有人要負起政治責任,各階層的公務員們又何必在乎政策要不要改善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檢視四位監委的調查報告,讓人不禁搖頭感嘆:你們真的有認真地在檢視人民在疫情下的痛苦與煎熬?有認真地與同理地感受到因著疫情而失去親友的國人們的心聲?他/她們對於政府缺乏疫苗、苦等疫苗不至、等到外國贈予疫苗來台之後,高風險族群打不到,特權人士卻能輕鬆打到……還有你們知道截至2023年3月1日為止,國內已有1005萬5453人確診,累計死亡人數達1晚7975人死亡率0.18%,你們的調查對得起這17,975位國人呢?

真的是這樣嗎?監委的說法一:對於國內一度呈現無疫苗可打困境,監委指出,指揮中心緊急應變,透過外交部協助爭取國際捐贈,雖然確實為不得不然之舉,但仍要檢討此次新冠疫苗無法滿足國人接種需求之各項因素,作為日後因應新興傳染病流行之疫苗政策決策及執行採購時程之參考。

我們蒐集到的訊息:東洋與德國BNT第一回洽商:2020年8月20日衛福部開始和BNT洽談,BNT全球第一個開打的國家是英國在2020年12月2日,美國則在2020年12月15日起開打。在此之前是東洋代理與德國BNT洽商購買疫苗,然而,代理商東洋卻在2020年11月3日宣布洽購疫苗破局。原本國內採購疫苗的動作是搶先布局的,可是東洋的破局,是誰造成的?監委不查這個疑點,如何追究我們的疫苗為何會缺的如此荒唐呢?

首先,根據東洋董座林全的說法:(2021/8/25新新聞)當時蔡政府只說要150萬至200萬劑疫苗,讓BNT廠商聽到數字後「很傻眼」。其次,當時媒體傳出的最多的訊息是東洋購買輝瑞/BNT過程中受到執政黨吳姓立委的橫插一槓,不但3000萬劑無法談成,還要繞圈子借港商來買,最後指揮中心拋出來的理由就是輝瑞/BNT大中華代理商上海復星是「中國」的,如此操作意識形態,塑造了我方購買疫苗不力,就是遭到中共打壓。監委不查這些疑點,不查遲滯我方拿到疫苗的過失,卻緩頰表示指揮中心應變透過外交部爭取國際疫苗捐贈,是不得不然之舉。沒有疫苗就是事實,指揮中心一點過失都沒有嗎?

東洋洽商失利之後,衛福部便自己派員與BNT直接洽商購買疫苗,2020年8月20日衛福部開始和BNT洽談,在2020年12月4日與BNT與簽署保密協定。確定要購買500萬劑時,2021年1月7日 時BNT回復,新聞發布內容不可揭露價格及交貨期程,並請衛福部提供新聞稿內容供德方檢視。2021年1月8日衛福部於(台灣時間)上午9時58分將中英文新聞稿電郵寄送BNT檢視。BNT於下午4時53分回復對新聞稿內容無意見,原預計將於當日簽署合約。不過,這裡出現一個重大的轉折就是新聞稿上有關於「我國」(英文用Taiwan,中文則「我國」)BNT要求刪除,然而,變化出現,到了2021年1月15日時BNT回復表示,因重新評估上半年的疫苗供應量與供貨時程,故需將簽約時間延後數週。監委不查這個原本很順利的談判,卻在雙方的新聞稿上用字出現了變化,結果再度破局的責任歸屬。阿中引以為傲的「政治操作」 在文字上玩弄主權,卻無顧於人民的生命與健康,無需負責嗎?2021年5月起國內第一波疫情爆發,由於沒有疫苗適時供應,造成當時800多人無辜殞命,這個責任指揮中心不用承擔嗎?

真的是這樣嗎?監委的說法二:政府採購法第105條相關規範,造成執行者因授權範圍未具體明確,多所顧慮;衛福部及工程會允應就此次疫苗採購經驗,通盤檢討緊急採購之相關規範,容許相當之彈性,使公務員不致進退失據,得及時依專業判斷為適當之採購。

還有,關於政府是否阻擋民間捐贈疫苗爭議,監委表示,衛福部允應檢討此次民間企業、團體捐贈疫苗之行政流程及證明疫苗來源及品質之相關文件,建立捐贈疫苗與藥品之處理機制。

我們蒐集到的訊息:2021年6月1日永齡基金會鴻海集團委託台康公司向食藥署遞件申請500萬劑BNT疫苗專案輸入,這次是民間慈善團體不忍國人在缺乏疫苗,政府又買不到疫苗,靠著美日與幾個友邦捐贈疫苗,所以郭董、慈濟與台積電主動出擊。

問題是三個民間機構在購買與捐贈疫苗過程,最大的困擾就是衛福部在2016年制訂《特定藥物專案核准製造及輸入辦法》第3條規定,輸入藥品應檢附下列文件:1、完整預防或診治計畫書及相關文獻依據;2、所需藥品數量及計算依據;3、藥品之說明書;4、國外上市證明或各國醫藥品集收載影本。但衛福部再多4份文件(總共要填8份文件),其中1份即所謂的「原廠授權書」。換言之,從東洋代理談判一直到鴻海、台積電與慈濟洽購疫苗都被衛福部要求要有「原廠授權書」,這就是陳時中部長被視為「卡郭」的最直接證據!

卡郭買疫苗,不但讓疫苗無從進口,更重要的是首波疫從雙北兩市爆炸開來,指揮中心在玩文字遊戲:阿中還稱我們在社區傳播的邊緣,無法找到傳播鏈源頭, 又缺乏疫苗支援,如此「內憂外患」下,指揮中心還要搬出「原廠授權書」來要求三個民間單位要附上。無法突破這個關卡,郭董要求見小英來解決問題。監委不查這個最嚴重的情況下指揮中心的誤判疫情,與「官僚殺人」的卡關責任,卻輕描淡寫說「無法滿足國人接種需求之各項因素」來帶過,無視於人民身陷水深火熱的苦楚,這是真正在檢討政策的失誤還是在做文章呢?

小英在2021年6月18日會見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及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就向德國BNT原廠洽購疫苗相關計畫交換意見。政院在2021年6月19日由羅政委召開採購BNT疫苗工作小組會議。2021年6月26日小英與證嚴法師視訊。2021年6月28日慈濟拜會羅秉成政委等官員,討論COVID-19 疫苗捐贈事宜。2021年7月9日完成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採購合約簽署。2021年7月11日完成台積電、鴻海永齡基金會捐贈合約簽署。2021年7月20日完成慈濟基金會採購合約簽署。2021年7月21日完成慈濟基金會捐贈合約簽署。

要不是小英接見郭董、劉德音及與證嚴上人視訊,衛福部不會馬上核准有條件 專案輸入許可,這也就是羅秉成5點聲明中所提到:「6/18宣布進行專案的疫苗採購安排,授權同意台積電及鴻海/永齡基金會各購買500萬劑BNT德國原廠疫苗贈與政府」。羅政委在第二點表示「當時三捐贈單位均知若無政府同意緊急授權(EUA)並願提供對BNT原廠之免責承諾,不可能完成此項任務。」強調政府在此幫了大忙,才讓這次民間採購與捐贈疫苗夠順利完成。(小英團隊不但倒果為因,更進一步把民間購買的功勞全都攬下,成了政府發揮功能才促成此事,忘了買疫苗是你指揮中心最迫切的職賣啊!監委不查指揮中心贖買疫苗不力與卡關民間購買疫苗的責任,這不是縱容指揮中心怠惰有理嗎?

2021年9月2日首批BNT疫苗 93萬1320 劑抵台。卻發生有「復必泰」字樣的布條「被消失」事件。當第一批BNT疫苗抵台之際,陳時中還到機場迎接(和羅秉成一樣都在搶表功),但是一見到「復必泰」的布條,像是觸動最敏感的政治神經一樣,結果慈濟執行長顏博文寫道:「甚至首批BNT到貨時,必須在貨艙內撕去『復必泰』標籤,政府才肯簽收。」阿中辯稱沒有這回事只是大包裝換成小包裝,還提到是台積電主動撤去布條的,兩者說法為何差距如此之大?視「復必泰」 當做政治最敏感布條,無視民間對疫苗的迫切需求,若是慈濟不拿掉布條,難道疫苗就得退回德國?如此無視人民的疾苦,監委們你們也沒有看到這個嚴重性嗎?

總之,從頭到尾指揮中心從原本的超前部署買疫苗,卻因執政黨自家人插手而破局;等到福部自家官員親自與BNT談判到了可以簽約,卻因著一份新聞稿的用字而再度破局;國內疫情卻在此時大爆發,民間熱心要幫忙購買BNT疫苗,指揮中心卻還在「原廠授權書」大作文章卡住整個流程,最後還是得郭董等去見了小英,才立刻解開這個結。請問這樣大的政治操作阻擋,讓衛福部的官員進退失據,公務員無所適從,長官們有功自攬,有過往外推給底下的公務人員。這份監委的調查報告,完全沒有深入疫情現場,更沒有聽到人民的呼聲,就是在監察院內做文章,根本沒有公信力可言!

真的是這樣嗎?監委的說法三:監委表示,國產疫苗取得緊急授權過程,引發部分國人因此對其保護力有所質疑,已不利國內疫苗產業之發展。未來倘有類似情況,衛福部應以本次疫情經驗為鑑,研酌於契約中擬訂業者取得相關國際認證等適當條件,以促使國內業者盡最大努力,提升民眾信心。

我們蒐集到的訊息:關於高端疫苗,不僅如審計部所揭開的5大缺失,一筆爛帳之外,更要緊的是顯示當時的蔡政府完全是用政治來主導所有的防疫作戰,高端疫苗正是防疫與科學、專業擺兩旁,政治放中間的「產物」。

國內防疫過程中最大的敗筆與漏洞出現在2021年5月的大爆發,CDC指揮中心不敢面對的正是「3+11」決策的錯誤:當時2021年陳時中把五月的疫情當做部桃群聚感染的模式,還一直視4月中旬爆發的華航—諾富特同樣也只是群聚感染,談不上社區感染。就是這樣的誤判才讓我們的疫情防治從資優生跌落到後段班。

萬華板橋成為5月疫情紅區,關鍵就是從「3+11」破口,華航—諾富特群眾感染成了傳播境外Delta病毒的源頭,萬華是第一個受害區(最有可能就是還有病毒在身的機師與親友到萬華觀光時成了傳播者),接著是板橋。石崇良說「萬華是破口」這是衛福部與指揮中心不敢承擔「3+11」決策錯誤的最好藉口。此外,陳時中一直糾結「在社區傳染邊緣」的錯誤判斷,也是造成這波疫情因確診而死亡800多人的主要源頭。(陳時中一直強調有責任他扛,可是迄今為止,不但看不到「3+11」專家會議記錄,與此次會議召開的范雲立委與專家們同樣一推三不知,不去追究處理這個源頭的責任,就是讓萬華人莫名其妙地成了「破口代罪羔羊」)

靠著美日與友邦捐贈的疫苗,雙北疫情得以逐步緩解。小英也終於在2021年6月11日因新冠肺炎死亡385人後,向國人致歉!這已經是國內大爆發後一個月。儘管如此,小英的談話卻始終在維護國產疫苗,她一方面口口聲聲強調安全與有效性、要尊重科學嚴格的要求;但是另一方面卻是處處護航國產高端疫苗,連股市高端跌停時,馬上跳出來信心喊話,視科學標準為無物。等高端宣布第二期解盲成功,蔡政府從上到下都一致呼應,連食藥署都在當天公布EUA緊急授權標準,不但不顧需要經過60天的公告期,同時還把標準訂在只需比AZ疫苗還要有效即可,完全就是為國產疫苗量身訂做的EUA。

對比當時,完成第三期的美國諾瓦瓦克斯(Novavax)疫苗的防護力超過9成,對變異病毒株亦然。他們的技術和國產聯亞一樣都是採用蛋白質次單位技術,可是他們的價格只有441.37元,國內聯亞750元,高端更高達881元;更不用提AZ最高也不過145元。不做第三期的高端預計七月上市,但是如此高單價只有台灣「被迫」要買下,其他國家誰敢買?不能降低成本又不願意花錢做完第三期實驗,根本無法取得國際認證,如何與Novavax競爭,又如何與其他國際疫苗競爭?如此疫苗只是自HIGH,買回來也只能在國內施打,根本無法站上國際生技舞台,不正曝露小英與執政黨的扶持國產疫苗根本就是「愛之適足以害之」啊!

小英一句話「7月底就可以打到國產疫苗」成了無上命令,陳時中與吳秀梅怎敢違背呢?2021年5月28日專家查會議主要就是在談「免疫橋接」來取代第三期臨床試驗的議題,所謂「免疫橋接」指是施打疫苗後,在實驗室比較「中和抗體量」,在美國FDA,尚未接受用於申請緊急使用授權。在WHO世界衛生組織也並未公布任何免疫橋接測試中和抗體指引。

國內倡導最力的還是前副總統陳建仁(現為行政院長),但是台大醫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直指,食藥署所提出的免疫橋接並不是真正的橋接試驗。陳建煒表示,橋接試驗應在同一試驗中,但以食藥署提出的方法,高端、聯亞是不同的試驗,作為對照組的AZ疫苗也是另一個試驗,並不符合臨床試驗原則。對此食藥署僅用2頁簡報來公告,完全不符合科學,有太多不確定性,真正的成效難以評斷。

不顧國際標準與科技專業要求,高端疫苗在第二期解盲成功之後快速,2021年7月19日取得食藥署的EUA,一年後還是在衛福部的「拹助」補充數據後,在2022年大選前完成「補考」勉為其難地保留了EUA。從2021年7月19日高端拿到EUA之後,後續的實驗特別是第三期內體實驗結果,卻一直都是「空空如也」。陳時中與吳秀梅甚至小英信誓旦旦說高端怎樣怎樣好,(小英與賴清德還挽袖打高端給國人看),只是這樣的說法完全沒有科學數據佐證,只有滿滿的台灣價值而已。到現在高端輸出與營收是零,政治操作下的疫苗變得什麼都不是。

請問監委們你們的報告中卻只提到「衛福部應以本次疫情經驗為鑑,研酌於契約中擬訂業者取得相關國際認證等適當條件」,別忘了從小英一直到陳建仁、陳時中與吳秀梅等完全都是政治優先,專業擺一旁,這樣重大的缺失與失誤,你們不聞不問,卻要日後衛福部要在契約上訂定業者需取得國際認證等條件,這不是打臉上述官員嗎?既然國際認證這麼重要,高端產製過程中小英團隊卻是無視國際認證與科技專業,只為了小英說7月要讓國人打到疫苗,結果卻是百萬高端勇士,在出國時被迫要重新施打其他種國際疫苗,白白捱了幾針,卻無法證實自己是否有抗疫,讓國人在盲目的疫苗施打政策下,隨時都曝露在感染的威脅中,這麼嚴重的施政缺失,四位監委們你們都視而不見嗎?

最後,要提的是監委另提出4點調查意見,請行政院督促所屬檢討改進。

1. 疾管署允應加速新冠疫苗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查進度,以利防疫政策之推動。

2. 指揮中心依據ACIP專家會議結論,依職業、年齡、疾病等風險別排定優先順序,會議記錄應公布苗接種政策討論內容。

3. 部分縣市對於預約接種疫苗方式及場地動線規劃不周,甚至發生非高風險者未依接種順位提早接種疫苗之情事,應通盤檢討此次縣市政府規劃及執行疫苗接種所發生之各項問題 

4. 衛福部應公開更完整之疫苗決策資訊,對民眾疑慮事項善加說明澄清,並檢討目前將相關簽稿文書之機密等級設定「密」等之必要性,適當開放予各界檢視,保障人民知的權利,增進對公共事務之瞭解。

上述4項當然要改善,可是光是「3+11」專家會議都沒有會議記錄,這麼關鍵性的決策,竟是如此草率行政,四位監委不痛不癢的調查報告,說得指揮中心與衛福部和行政院是多麼祥和多麼努力,沒有什麼重大缺失要糾舉或彈劾。既是如此還要檢討什麼呢?只約談陳時中、吳秀梅,卻沒有約談抗疫情第一線的侯友宜、柯文哲與第一線的醫護人員和疫情死亡家屬,隔靴搔癢的調查報告,對於小英團隊在整場疫與防疫作戰的得失毫無深入檢視與了解真相,表面文章看看就好了!

*作者是中華生死學會常務理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孔令信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