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任觀點:美中不聯手,俄烏難停戰

2023-03-04 07:00

? 人氣

2023年2月24日,俄羅斯駐墨西哥大使館外的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抗議活動。(美聯社)

2023年2月24日,俄羅斯駐墨西哥大使館外的反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抗議活動。(美聯社)

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的戰爭已經超過一年了,國際社會都關心戰爭什麼時候可以結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由一年多的戰況來說,這場戰爭早該結束了。發動戰爭的俄羅斯雖然佔領了烏克蘭部分的土地,但距離「勝利」還很遙遠,為提升國家安全的目標也未能達成。俄羅斯面對國際的制裁只能調整,無法反擊;面對歐美國家源源不斷的供應武器給烏克蘭,也只能口頭譴責,無力阻止;面對國內反戰的情緒也只能掩蓋,無力防堵。對目前佔領土地的統治所面對的黑洞也只能以拖待變。

這是一場沒有贏家的戰爭,不知為何而開始,更不知道如何能結束。俄羅斯為了安全發動戰爭,卻失去了和平;戰爭卻帶來經濟上的不安全,民心上的不安定,以及未來不可知的國運。

2023年2月20日,閃電訪問基輔的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馬林斯基宮發表談話。(美聯社)
2023年2月20日,閃電訪問基輔的美國總統拜登與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在馬林斯基宮發表談話。(美聯社)

美國及歐洲國家信誓旦旦站在烏克蘭這一邊,各式武器源源不絕送到烏克蘭,更祭出對俄羅斯各種經濟制裁的措施,希望俄羅斯知難而退,偃息旗鼓,或藉此拖垮俄羅斯這個在歐洲地緣政治上不安定的因素。基本上,以戰止戰是基調,削弱俄羅斯的國力是潛台詞,和平談判淪為次要。

美國雖然沒有派兵直接介入俄烏的戰爭,但「長臂介入」既遠且深。沒有參戰之名,但有參戰之實。俄羅斯心知肚明,但也只能徒呼負負。美國給烏克蘭支持的程度,不論軍事裝備、電子偵監、情報提供、財政挹注、國際輿論壓力,形同對俄羅斯的「另類戰爭」。美國做的最少的反而是促談。

由美國參與地區衝突的歷史來看也許可得到一點教訓。50年前,即1973年1月越南和平協定達成。美國由杜魯門總統到尼克森總統一共五位介入了越南的戰爭。詹森總統時代以軍事為主,期望在戰場上一決勝負,談判只是出於無奈。到尼克森、季辛吉時代,以外交談判為主,軍事行動是配合外交而運用,以擴大外交接觸來牽制中共與蘇聯的介入。在和平難求,勝負難分的情況之下,美國對北越一方面軍事加壓,另一方面展開枱面上及秘密的談判。由1969年3月到1973年1月,經過26輪的秘密談判才達成和平協定。雙方願意坐上談判桌才是開展和平的第一步。

也是在50年前,即1973年10月阿拉伯國家發動了對以色列的贖罪日(The Day of Atonement)戰爭。以色列在這場戰爭初期損失慘重,幾乎敗亡,但美國並沒有出兵。當時尼克森總統正窮於應付水門案錄音帶醜聞,中東問題由剛剛出任國務卿的季辛吉來處理。他著重的是外交手段,一方面阻止俄羅斯對參加戰爭的阿拉伯國家的軍事運補;另一方面進行「穿梭外交」,在相關的四個國家首都來回奔波,化解疑慮,進行戰後邊界與和平的安排,終於達成了以、埃 及以、敘隔軍協定。其中比較困難的是分隔的地理方位、分隔區撤軍的問題、分隔區兵力的人數上限,以及由聯合國派兵進駐緩衝區的問題。美國積極介入和平進程,提出和平方案,爭取相關國家的信任並阻止可能來自蘇聯的不利因素,最終才能達成協定。

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美聯社)
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美聯社)

2月24號中國外交部發佈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說明書,其中心點是呼籲雙方“盡快恢復直接對話,逐步推動局勢降級緩和,最終達成全面停火“。中國所提出的不是一個解決戰爭的和平方案或路線圖, 而是ㄧ份立場說明書。其中也暗批歐美國家實施「單邊制裁」、「極限施壓」和「長臂管轄」是拱火燒油,激化矛盾,只會製造新的問題。由於未要求俄羅斯停火撤軍,而受到多國的批評。3月2日習近平接見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時仍然表示,中國的立場就是勸和促談,建構可持續的歐洲安全架構。

由現實的情況來看,美國確實是提油救火,以烏克蘭為三叉戟,先削弱次要對手俄羅斯,再把矛頭指向主要對手中國;而中國則是隔牆觀望,期望鷸蚌相爭之下得利。這兩個對俄烏戰爭最有影響力的大國做法背道而馳,各有政治盤算,一時之間難望和平談判可以開展。

但無論是韓戰、越戰、兩伊戰爭或以巴戰爭,不論仇恨有多大,或戰爭拖了多久,相關各方最終還是要坐上談判桌來討價還價,化解歧見,這是達成和平的一小步,也是改變戰爭的一大步。為今之計,只有美中兩大國聯手促成和平談判,才有機會慢慢化解這一場只有輸家的的戰爭。

*作者為前駐以色列大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