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如何為民主而戰

2023-02-24 06:00

? 人氣

2023年1月,國軍在高雄舉行實戰話操演。(資料照,美聯社)

2023年1月,國軍在高雄舉行實戰話操演。(資料照,美聯社)

前參謀總長李喜明去年出版「臺灣的勝算」一書,引起各界矚目。近日他參加台北國際書展以「台海安全的關鍵戰略思維」為題與中研院院士朱敬一進行對談。在對談中提到為何而戰時,兩人都提到要為民主制度而奮戰。這樣的說法並非首見,但是此時在戰爭烏雲越來越濃重的台灣,所有關於戰爭與和平的論述與想像都值得有更深刻、開放、全面的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主作為一種政治體制的實踐與戰爭作為動員國家一切物質、精神甚至生命進行暴力對抗,是兩種不同範疇的命題。保衛民主制度與生活方式可以做為動員的訴求,但畢竟是動員手段之一,其有效性與正當性都需要進一步的檢驗。

就拿最近的俄烏戰爭來說,烏克蘭的民主程度並沒有比俄羅斯好到哪裡去,貪腐問題頻傳就算在戰時也不例外,最近才因為貪腐問題革除了一批高級官員。二次大戰英美選擇與更極權的蘇聯合作,而不是幫助德國滅掉共產政權。而以今日民進黨對兩蔣的批判標準,美國就不應該支持蔣氏政權。而事實上,在冷戰時期,美國在東亞、拉美、非洲都支持不少威權政體,甚至在智利推翻民主選舉產生的阿葉德統支持皮諾契特軍事統治長達十七年之久。可見除了政治體制差異外,引起戰爭和獲得國際支持的原因很多,現實的地緣政治與國家利益才是根本的考量。

民主作為戰爭動員的口號,有時也以民主受到威脅為由,訴諸戰爭。美國在911恐攻事件後,對中東國家發動戰爭,在這些國家進行政體改造,就是以民主之名而為之。阿富汗的例子殷鑑不遠。有的不成熟的民主國家在選舉動員,走向民粹主義與民族主義煽動群眾,結果讓國家走向戰爭,如蘇東劇變后的南斯拉夫。現在的俄羅斯與烏克蘭也是如此。而李喜明將軍也指出兩岸之爭不是為了切斷血緣而戰,表示他也看到了這樣的傾向。

台灣的民主化原本可以成為凝聚內部力量的利器與吸引全球華人同情與支持的大旗,遺憾的是台灣的民主化過程中為了選舉走上族群動員,不但將國民黨打為外來政權,也將1949年前後遷台的外省族群、中國歷史、中華文化都一併「他者化」打成敵我矛盾。台灣的民主體制在統獨爭議下被扭曲,造成內部的割裂與分化,更有甚者成為打壓異己與威權復辟的護身符。再者,任何政治體制都脫離不了治理的本質,台灣的民主處在幼稚階段,民主法治精神不足,過度的紛擾與對立,嚴重侵蝕媒體與學術專業,公共論述流於立場之爭,使得國家發展陷入停滯,無法彰顯民主制度的優越性。最後,民主最可貴的普世人權價值在台灣沒有得到真正的發揚,統獨意識型態凌駕於人道之上,對大陸人士出現歧視甚至不人道的對待,除了過去表現陸生、陸配的限制外,在這次防疫過程中更加明顯。

民主不應是台灣人僅存的自我標榜的驕傲,而是不斷深化與發揚的一股春風。撇開統獨民族主義的情緒對立,許多大陸人對台灣民主體制帶來的社會開放開放與人際互信,欣羨不已。民主不只可以最為戰爭的動員,更可以作為和平的手段。如此我們會看到民主更偉大動人的力量,但不是在戰場上。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衣冠城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