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維觀點:當Google遇上ChatGPT——從語言理解的心理面向看AI對話機器人的影響

2023-02-11 05:50

? 人氣

不過在傳統上非常看重文字精確表達或概念連結的領域,那這種評估方式未來勢必要被改變,因為這類AI產生的文字就算到不了頂尖,但也大致是平均水準,影響至少一半以上的人。這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標準,讓學生或使用者提供知識等級(而非只是意見等級)的文字,並要有具體的洞見來顯示與其他人不同。這時即便參考GPT的回答,也要能準確的定義其中的概念,連結真實世界的狀況或其他非文字類的資訊,並且能多方面回答老師或客戶更多面向的質疑,來確保自己真的能掌握相關的概念主體,而非僅用抽象的文字堆砌來搪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要達到這個目的,在使用者心理上就不只是單單接受AI提供的意見,反而要多方質疑,探究其根源與前後邏輯的一致性,減少因為資料偏見而有的誤導。這就如同我們使用Google搜尋資料一樣,不能只看第一個網站介紹的內容,還要多看其他的網站來做資料的綜合比較。而在AI對話機器人的時代,類似蘇格拉底那樣的質疑與對話方式來釐清思路就顯得更為重要。

但是對大多數人來說,思辯探究本身是相當費心力的,他們寧願花更多時間享受生活或應用經歷於其他形式的創作或經歷,這些人就會形成對這類AI機器人的過度倚賴。但是相較起來,可以善用AI作深度思考的人,卻可能在生活中其他的面向(例如開車導航、社群媒體交友或投資理財)放棄仔細選擇的習慣,交由另一種AI來代替他決定。當我們社會透過AI多元的應用而將分工方式重新洗牌後,我們可能都會更難完整的認識自己,但是也會因此在某些方面會更想擺脫對AI或虛擬世界的倚賴(如同現代社會中越來越多人喜歡手作或健身等等反動發展),找回在實際生活中缺乏現實感。我們等於是在後現代社會被解構的支離破碎後,靠AI重新建構對自我的認識與意義的追尋[20]。

但是在ChatGPT所開啟的AI跨域應用浪潮洗捲之後,我們社會一定會更注重模擬外表的逼真呈現而不見得是效果更好(後者需要投入更多思辨與創意來擺脫AI可及的一般程度)。那時我們是否也有足夠的配套,預備好接受並且足以分辨這種不願意完全受到AI支配而更為「真實」的人類呢?

註釋:

[1] 廖綉玉,〈ChatGPT異軍突起、廣告市占率大幅下滑 Google搜尋引擎龍頭地位告急?〉,風傳媒(1/28/2023)。

[2] 筆者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Google發布新聞已經正在最後測試類似的對話機器人Bard,可結合最新的網路資訊與更好的回應模式來強化相關的搜尋。〈與ChatGPT一較高下 Google推AI聊天機器人Bard〉,鉅亨網 (2/7/2023)。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