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任觀點:美中非洲競逐勿忘恤糧

2023-01-06 07:00

? 人氣

糧食危機。非洲國家馬利的婦女正在篩麥子。(資料照,美聯社)

糧食危機。非洲國家馬利的婦女正在篩麥子。(資料照,美聯社)

我國駐索馬利蘭代表羅震華日前告訴我,「非洲之角」(The Horn of Africa)旱災非常的嚴重,台灣已經提供了該地區300公噸白米及50萬美元給索馬利蘭。其實索馬利蘭的困境只是當前非洲大陸廣泛而長遠糧荒的一個縮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估計,非洲14億人口中,五分之一的人,即約2.8億人糧食缺乏,其中嚴重不足的達1.46億人,每天生活在挨餓的狀況。聯合國緊急救助協調官Martin Griffiths說,他在索馬利亞親眼目睹嬰兒衰弱到沒辦法哭出聲音來了。由這句話不難想見饑荒的情況有多麼的嚴重了。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2月上旬的沙烏地阿拉伯之旅收穫滿滿,相對於美國總統拜登今年8月的沙烏地之行有著天壤之別。美中的對抗近期又轉向了非洲大陸。

習近平回到北京之後兩天,美國總統拜登邀請非洲49個國家的領導人到華府開會,宣稱 “美國全面投入(all in) 非洲的未來”。他說“非洲贏,美國就贏;那麼世界也贏了“。拜登總統並將協助「非洲聯盟」以永久會員身分加入二十國集團。美國將在相互尊重與分享利益的原則之下與非洲國家進行八大領域合作,其中之一就是「提高糧食的安全」。糧食安全與飢荒問題的確迫在眉睫,但要化解危機誠屬不易。

美聯社報導,白宮官員相當重視這次峰會的成果宣傳,白宮12月9日就預告,峰會上,拜登將利用這次會議宣佈,持非洲聯盟作為20國集團的常任理事國。(美聯社)
美聯社報導,白宮官員相當重視這次峰會的成果宣傳,白宮12月9日就預告,峰會上,拜登將利用這次會議宣佈,持非洲聯盟作為20國集團的常任理事國。(資料照,美聯社)

首先,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危機不是美國所能夠緩解的。根據世界糧食計劃(World Food Program)東非地區主任Michael Dunford指出,東非地區幾乎四個年度雨水非常的稀少,面臨40年來最嚴重的乾旱。非洲地區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只佔全世界的3%,但是受氣候變遷之危害卻比任何地區都有過之。受創最深的就在「非洲之角」地區的衣索匹亞、肯亞及索馬利亞;已經跟台灣建立官方關係的索馬利蘭的情況稍好一點。

極度缺乏雨水的結果就是作物無法生長,家畜牛羊橫屍遍野,飢荒隨之而來,餓莩遍野景象觸目驚心。但非洲中、西部的情況跟東非正好相反,馬利、奈及利亞、布吉那法索等二十多國都受到洪水氾濫的侵襲,造成良田毀損,疾病滋生,數百萬人流離失所,兒童嗷嗷待哺。

再者,地區性的武裝衝突/也帶來了嚴重的糧食問題。二次大戰結束之後非洲的殖民地紛紛獨立,但戰亂不斷,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比較少;國家內部的內戰、武裝衝突相對的比較多。根據危機監控組織ACLED的統計,2021年非洲地區大大小小武裝衝突高達7418次之多!田園為之荒蕪棄耕,國際救援物資無法運送,使糧荒情況更加嚴重。

此外,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的戰爭也是非洲地區糧荒加劇的一個原因,一方面戰爭使得歐洲富裕的國家縮減了對非洲經濟與糧食方面的援助;另一方面烏克蘭出口的糧食及肥料等只有極少部分能夠運到非洲應急。因戰爭而引起的糧食價格上漲更令相對貧窮的非洲國家難以承受。新冠疫情、通膨、蝗災帶來的苦難更是雪上加霜。

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國與非洲國家舉行第8屆「中非合作論壇」,習近平承諾提供非洲國家10億劑疫苗。(AP)
2021年11月29日至30日,中國與非洲國家舉行第8屆「中非合作論壇」,習近平承諾提供非洲國家10億劑疫苗。(資料照,美聯社)

農業占非洲沙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國家GDP的20%,約一半的人口務農。農業的生產力低落,但人口卻快速地增加,估計到本世紀末人口會增加到43億。以奈及利亞為例,過去60年人口增加368%。糧食增長的速度趕不上人口增加的速度,缺糧問題未來只會更嚴重。多年來非洲很多國家因為負債累累,在農業方面的投資不足或輕忽問題的嚴重性,造成了今天糧食安全的大患。美國政府既然有意在糧食安全方面與非洲政府合作,當務之急是提供糧食生產的技術、資金、人才並協調20大工業國政府、或國際貨幣基金會(IMF) ,世界銀行等國際機構給予援助或貸款,加大農業投資的力度。

國際紅十字會以及國際紅新月會(IFRC) 過去多年來在非洲進行廣泛的人道救援工作。今年10月在伊索匹亞首都就糧食問題召集會議研商,總裁Francesco Rocco 指出,“飢餓是人類最沒尊嚴的苦難。“ 他大聲疾呼 ”不能浪費時間了!言詞與政治承諾必須轉變為緊急的行動!“,而且要有長期的應對辦法。誠哉斯言!

美國與中國大陸過去在非洲地區的競逐,地緣政治目標大於人道考量,今後應該改弦易轍了。

*作者為前駐以色列特任大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