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14億人口大國,為什麼就是踢不進世界盃?專家分析中國的「足球夢」

2022-11-14 18:00

? 人氣

中國足球(DW)

中國足球(DW)

除了軍事和經濟之外,習近平還有另外一個野心:讓中國成為足球強國。任職中國足協的德國教練和德國漢學家分析了妨礙中國足球發展的社會文化因素。

"我稱之為機器人足球。"伊塞克(Lars Isecke )這樣描述他在中國青少年足球訓練中經常看到的情況。在那裡,教練們經常要求反復演練:"兩名球員面對面,在不改變位置的情況下將球傳給對方。"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伊塞克是一名德國足球教練,在德國足協的青年部門和教練員發展部門工作多年。近年來,他擔任中國足協教練員培訓負責人。他說,"我並不感到驚訝,中國國家隊中有些球員只能單方面傳球,對隊友沒有了解,對空間、時間和傳球位置沒有感覺。"

然而,中國自有宏圖大志--不僅在地緣政治和經濟上,而且在足球方面也不甘為人後。自2015年以來,中國正在實施一項全國性足球計劃。在習近平本人的推動下,中國的足球雄心甚至被制定為國家級目標。這個目標的確非常勵志:到2030年,中國男足應該成為亞洲一流;到2050年,躋身世界強隊。

學校功課太重,踢球哪有時間?

就目前情況而言,中國要實現這些目標還有漫長的路要走。中國男足在國際足聯的世界排名中位列第79位,並且僅有一次機會入圍世界杯(2002年)。今年,歷史也不會發生改變,因為他們又沒有獲得卡塔爾世界杯的參賽資格。

伊塞克經常聽到這樣的理論:一個擁有超過13億人口的國家,怎麼也能找出11名天才球員來組成一支優秀的球隊。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中國不缺錢也不缺基礎設施,卻並沒有湧現幾百萬活躍的足球運動員,甚至幾十萬都沒有,活躍的足球運動員僅有區區幾千人。伊塞克從文化和社會尋找原因。

"學校系統不允許有足夠的自由進行創造性的體育教育。僅僅是課堂時間就會從上午持續到下午。"伊塞克說,"這與數小時的家庭作業相結合,年輕人哪裡還有時間踢足球!"據這位德國教練說,在中國,一群朋友或左鄰右舍在下午或周末隨時抽空踢個球都很難做到。

獨生子女與精英主義教育

在柏林任教的德國漢學家、文學和語言學專家呂恆君(Hangkun Strian)同意伊塞克的看法。 "由於中國的精英主義教育體系,兒童的日常生活壓力很大。"她告訴德國之聲,"在社會競爭中獲得機會的唯一途徑是在學校取得好成績,並考入精英大學學習。" 因此,父母更願意為孩子的學習成績投入大量的時間和金錢--例如上課後輔導課--而不是他們的興趣愛好,比如踢足球。

中國的獨生子女政策在2015年才有所鬆動。呂恆君認為這也有一些影響。"父母和祖父母往往對孩子過度保護。"她說,"根據中國古代傳統,從事體育運動被認為是艱苦的體力勞動。在足球運動中,受傷的風險很高。許多父母對他們的孩子冒風險特別謹慎。在中國,受歡迎的運動往往是那些安寧而和諧的種類,例如乒乓球或羽毛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