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俊華觀點:習近平經濟學能奏效嗎?

2022-11-12 07:00

? 人氣

除了吸引技術含量高的投資外,目前歐洲各國的能源危機,肯定會造成歐洲鋼鐵、化肥、電池等能源密集型企業將業務轉移出歐洲,而中國正在等待消化他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這一點也是肯定的,習近平的所謂開放,不會影響他對國企做大做強的努力。換言之,正是通過國企在國內的壟斷,即便開放了,外企可能也沒有太大的用武之地。還有,中國的進一步開放是建立在一種對民企不平等處理的前提上的。靠著政權的力量,習近平相信,中國的不平等現象暫時不會造成像西方社會的反彈。

外循環的另一方面就是對外貿易其中也包括一帶一路。中共官方認為,中國受能源危機的沖擊並不明顯,而歐美和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商品價格暴漲,在中國有意壓低成本(通過工資、能源因素)的努力下,勢必會使制成品的出口帶來很好的機會。要知道,在經濟最為發達的廣東省,臨時工薪資水平退回到20年前,每小時工資只有9塊錢,甚至5、6塊錢。換言之,在中國的工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這種外循環的犧牲品。

與此相關的一個問題是:因為直接跟內循環和外循環有沖突,現有清零政策必定改變。這一點習近平心裡早就明白。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前首席科學家曾光不久前公開表示,中國執行的清零抗疫政策很快就會出現重大變化。有消息稱,10月31日中央已經成立一個籌備重新開放的委員會,由中央政治局常委王滬寧領導。該委員會正在考察來自美國、香港及新加坡有關新冠疫情的數據,評估重新開放的可能性,目標是最晚在明年3月開放。王滬寧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制造一種理論能把以前的清零政策說成是無比正確的,同時又把現在的轉折也說成習近平英明領導的結果。

團隊問題

西方觀察家一個誤導性的解讀是,習的團隊即他的政治局常委班子都是他的應聲蟲,所以經濟不會有改變,甚至會更糟。這種推測有一定理由,但無法解釋可能出現的經濟反彈。 是的,習新挑選的團隊都是些絕對忠誠他的人。但在推動經濟發展也是政治任務的前提下,一些除了習近平之外的關鍵人物的表現就值得重視了。以明年三月要當總理的李強為例。

在上海期間,李強與包括阿裡巴巴集團控股有限公司創始人馬雲在內的科技企業家保持著密切的關系。 疫情期間,他也是支持在中國使用西方開發的mRNA疫苗而不是國產疫苗的少數高級官員之一。盡管習近平由於政治理由,那時沒有批准使用外國研發的新冠疫苗。但習這次在德國總理肖爾茨訪問期間,對德國疫苗在中國領土上使用的鬆動,意味著習客觀上在接受李強的建議。還有,在上海期間,李強主持了來自特斯拉等項目的外國投資;特斯拉斥資20億美元在上海建廠,這是該公司在美國境外的第一家工廠。在李強的推動下,特斯拉被允許在中國全資擁有。

以上的一切,說明了李強並非是一個絲毫不懂生意經的人。當然,在重大關鍵問題上,李強選擇與習近平保持一致的立場,這是毫無疑問的。

總之,習近平的第三任內將是測驗中共經濟政策關鍵時期。 就如習近平在二十大報告中自己說的,中共將「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作者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余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本文原刊德國之聲,授權轉載。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