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腐化 屏東縣和屏東市不是藍綠的禁臠

2022-11-13 05:30

? 人氣

筆者相信,如此的現象在其他地方仍然存在,但是臺灣整體的民主化正在推進,公民意識也正逐漸抬升,透過政黨輪替的機制,能夠有效遏止民主體制的弊端問題,讓臺灣的民主發展更加快速、順暢。(圖/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筆者相信,如此的現象在其他地方仍然存在,但是臺灣整體的民主化正在推進,公民意識也正逐漸抬升,透過政黨輪替的機制,能夠有效遏止民主體制的弊端問題,讓臺灣的民主發展更加快速、順暢。(圖/屏東縣政府傳播暨國際事務處提供)

臺灣實施民主選舉至今,仍然維繫著民進黨與國民黨相互制衡的政治版圖,雖然每逢選舉支持小黨的聲音此起彼落,但就現階段的政治現況而言,臺灣還是維持著兩大政黨的政治格局。如今,總統層級的政黨輪替已發生三次,這表示臺灣的民主化持續成熟發展,這應該是普遍民眾所嚮往的共識。同理看待地方縣市首長的選舉,筆者認為更應該落實政黨輪替的精神,讓地方政府的施政能力經得起全體縣市民的檢驗,使得臺灣的民主能夠深化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有些人認為,政黨輪替會導致政府施政延續性受影響,使得全民遭受政策左右擺盪產生的負面效果,不過筆者認為這樣的情況並不會在臺灣出現,原因在於歐美國家左派與右派價值對立明顯,兩派對於國家發展與人民生活的價值觀與路線競爭明確,但臺灣兩大黨在經濟選擇上都偏向右派,兩大黨的差異僅存於兩岸立場統與獨之間,也就是說,當地方執政與經濟民生更有關,無須無限上綱到兩岸統與獨,我們更應該時時推動地方政府政黨輪替,否則長期執政的地方政府,只會成為特定政黨或派系囊中物!

在民主體制下,經過政黨的輪替,才能落實對執政黨的監督與制衡,讓執政黨順應最新的民心所向,進而在成為在野黨的期間能夠反省、改進,提出讓民眾重新認同的政策,使得民主發展更加順暢。

屏東縣與屏東市長期被藍綠把持 短則連續20年、長則不連續70年

回到臺灣的地方選舉,我們以解嚴後的屏東縣為例,1989年民進黨籍蘇貞昌當選屏東縣長,是民進黨第一次在屏東縣成為執政黨,實現解嚴後第一次的政黨輪替,有學者認為這是肇因於當年國民黨黨內的不團結所致。四年後,1993年則由國民黨籍的伍澤元當選縣長,雖然是屏東縣第二次政黨輪替,但僅有曇花一現,從再四年後的1997年開始,民進黨連續把持屏東縣至今已經二十多年。

屏東市雖然僅是第三級行政區,但卻與直屬的第二級行政區屏東縣情況完全相反由國民黨長期執政。1987年屏東市雖曾短暫由無黨籍的容滋浩實現「政黨輪替」並執政八年,但回顧屏東市政壇從1951年實施地方自治起,除無黨籍的容滋浩外,國民黨可謂掌控屏東市至今超過七十年,連續執政至今也已經超過三十餘年!

屏東行政機關弊端叢生 正是長期由單一政黨控制之故

從屏東縣與屏東市的例子可以看出長期執政弊端叢生,負面影響不斷,2014年就曾傳出屏東縣府水利行政科長利用承辦砂石疏浚業務的過程中,向業者大膽索賄,更接受廠商邀請前往酒店狂歡,各鄉鎮市公所的貪汙新聞在屏東更是見怪不怪,幾乎年年上報,縣府夥同地方勢力蠶食屏東政治版圖,第三級行政區貪污不斷,長期執政的民進黨難辭其咎。

由國民黨長期執政的屏東市也好不到哪裡去,目前的代理市長程清水,已經是屏東縣政府第三次指派代理,彷彿專職的市政「救火員」,他之所以要不斷代理屏東市長一職,原因在於前兩任的屏東市長涉嫌貪汙遭到收押判刑,導致職位空缺。

屏東人能不能脫離政黨控制與派系政治?我們可不可以都換人做做看?

是什麼原因導致屏東縣府與屏東市長們醜聞不斷,腐敗的現象層出不窮?答案很簡單,套一句大家熟知的名言「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絕對的腐化」。

在長期執政下掌握權力的一方,認為監督抗衡的力量微乎其微,從而漸漸開始鬆懈,並受到來自金錢的誘惑。為了能夠終止這樣的現象,筆者認為,需要縣民與市民們的警醒,並團結展現出監督制衡的力量,讓掌握權力的執政方認知到其應盡的責任,否則終將受到民意的反撲。

筆者相信,如此的現象在其他地方仍然存在,但是臺灣整體的民主化正在推進,公民意識也正逐漸抬升,透過政黨輪替的機制,能夠有效遏止民主體制的弊端問題,讓臺灣的民主發展更加快速、順暢。

*作者為政治系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