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AI會一路追殺人類:《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選摘(2)

2022-09-26 16:11

? 人氣

他是一個不斷在擴大的社群的一分子,這個社群是由一批追求超智慧的科學家、企業主管與投資者所組成,他們在研發超智慧的同時也警告超智慧的危險性。這個社群的成員包括深度心智的創辦人與早期的支持者,以及其他許多抱持相同看法的思想家。對於未參與其中的專家來說,此一觀念根本是無稽之談。現今沒有任何證據顯示超智慧已接近形成。目前的科技水準仍停留在如何穩定駕駛、進行對話與通過八年級科學測驗的程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就算通用人工智慧已接近實現,像馬斯克這些人的態度也是十分矛盾。「如果它會把我們全都殺死,」批評者會這樣質疑,「為什麼還要研發出來?」但是對於這些在社群內的局內人而言,他們自然會考慮到此一重大科技可能造成的風險。勢必會有人把超智慧研發出來,而此一科技最好是在嚴加看管、不致出現任何意外結果的情況下建立的。

在加入谷歌後,蘇萊曼與萊格很快就建立一支深度心智團隊,從事他們所謂的「人工智慧安全」工作,確保該實驗室的科技不致造成傷害。「如果科技要在未來成功獲得運用,在設計上就應內建道德責任,」蘇萊曼說道,「我們在建造系統之初,就應思考道德倫理層面上的問題。」馬斯克投資深度心智後也開始表達他在這方面的憂慮,他參加了一項行動,並且將之帶至極端。

20220916-2022國際半導體展,崇越科技,12吋晶圓。(顏麟宇攝)
「如果科技要在未來成功獲得運用,在設計上就應內建道德責任,」蘇萊曼說道,「我們在建造系統之初,就應思考道德倫理層面上的問題。」(資料照,顏麟宇攝)

2014年秋天,當時成立還不到一年的生命未來研究所主辦一場私人峰會。該研究所在麻省理工學院宇宙學家暨物理學家鐵馬克(Max Tegmark)的領導下,保證該次活動不會有任何媒體參加(意指「你可以自由討論你對人工智慧未來的憂慮,不必擔心會出現類似《魔鬼終結者》的標題與報導」)。該研究所將此一閉門會議定名為「人工智慧的未來:機會與挑戰」。

深度心智的哈薩比斯與萊格都參加了,馬斯克也來了。於是,在邁入2015年的第一個週日,在他與祖克柏共進晚餐的六週後,馬斯克站上講台談論智慧爆炸的威脅,指人工智慧突然達到即使專家都不曾預測到的程度。他表示,這是一個巨大的風險:此一科技可能會在任何人都還不甚了了之際突然進入危險的境界。馬斯克更加擴大了此一訊息的影響力。

對馬斯克而言,超智慧的威脅只是他所關切的眾多事情之一。他最在乎的似乎是得到最大的關注度。「他是一個超級忙碌的人,他沒有時間顧及細節,不過他知道基本問題所在,」讓.塔林(Jaan Tallinn,Skype的創辦人之一)說道,「他同時也很享受媒體的關注,並把這種心態轉化為標語式的推特貼文。馬斯克與媒體界間存在一種共生關係,人工智慧界有許多人士對此頗感不悅,但這也許就是此一社群所必須付出的代價。」

鐵馬克後來寫了本書討論超智慧對全人類與宇宙的潛在衝擊。他在這本著作的開頭敘述了馬斯克與佩吉在波多黎各會後晚宴的一場對話。在加州納帕谷某處用餐、幾杯雞尾酒下肚之後,佩吉為所謂的「數位烏托邦主義」提出辯護:「數位生命是宇宙演化下自然且令人嚮往的下一步,如果我們讓數位心智自由馳騁,不是約束或奴役它們,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結果一定是好的。」佩吉擔心對人工智慧有如偏執狂的憂慮會阻礙數位烏托邦的實現,儘管人工智慧現今已擁有將生命帶至地球以外世界的力量。馬斯克則予以反擊,他問佩吉為何如此確定超智慧最終不會毀滅人類。佩吉指責他是「物種歧視」,因為他偏愛碳基生物的生命形態,甚於用矽製造的新物種的需求。至少對於鐵馬克來說,這場深夜雞尾酒後的辯論代表了科技產業核心的兩派看法。

*本文選自時報出版《AI製造商沒說的祕密》。作者為《紐約時報》科技記者,主跑人工智慧、自動駕駛車、機器人、虛擬實境、量子運算與其他新興領域。在《紐約時報》之前,他是《連線》雜誌的資深特約撰稿人。本書是根據他八年來在《連線》和《紐約時報》從事人工智慧報導時,對逾四百人所做的採訪,還有專為本書所做的上百次訪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