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忠偉觀點:從四張照片看當年「駝峰航線」官兵,到底是否「裸身上機」?

2022-09-18 07:00

? 人氣

國軍官兵,都是穿著棉大衣從運輸機下來。
國軍官兵穿著棉大衣從運輸機下來。(圖/作者提供)

不同於巴巴拉•塔奇曼在《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945》書中的敘述,這張照片中的國軍官兵,都是穿著棉大衣從運輸機下來。由於當時中國沿海與緬甸已經全由日軍佔領與封鎖,中國對外的國際通路也只剩從西北到蘇聯。這使得運送中國官兵到印度的運輸機,只能沿著名的「駝峰航線」飛行,整個「駝峰航線」──西起印度阿薩姆邦,向東橫跨喜馬拉雅山脈、高黎貢山、橫斷山、薩爾溫江、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進入中國的雲南高原和四川省。航線全長約800多公里,地勢海拔均在4,500~5,500公尺,最高海拔達7,000公尺,山峰起伏連綿,猶如駱駝的峰背,故得其名。(註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而在飛越這些高山的過程中,最大的問題就是劇烈的溫度變化。因為飛機剛剛起飛後持續升高,相應的就會導致機內溫度迅速下降,這時即便身穿棉衣仍然會讓人感到寒冷難耐。但一抵達印度的汀江機楊時,又會立刻轉換成酷暑的氣候,劇烈變化的氣溫變化會給身體帶來極大的壓力。再加上飛航的過程中沒有戰鬥機護航,為躲避日軍的攻擊,因此飛機必須在山谷中起伏穿行,外在環境顛簸、晃動或旋轉,就容易讓身體出現頭暈、噁心等症狀,所以登機後,每位官兵都會領到1個紙袋,以便在嘔吐時使用。這使得剛由中國來到印度的官兵在下機後,除了必要的檢疫程序外,還必須在汀江休整一兩天,才能搭車前往藍姆伽基地。(註七)

登機前的中國士兵的穿著。
登機前的中國士兵的穿著。(圖/作者提供)

在《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中緬印戰場影像》這本書中的標示,這張照片拍攝於1944年,其標題名稱為:「中國軍隊士兵們被運往印度之前,在自己的土地上吃最後一頓飯。」從這張照片可以很清楚看到登機前的中國士兵的穿著,並非外傳的那樣,不但穿著長袖衣物,還帶著毯子。(註八)

*作者為文史工作者

附註:

(註一)參見── 莊崚:《紅錐葉:父輩的西南運輸總處抗戰歲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p155。

(註二)據說當時中國國內,美國軍醫在輸送國軍赴印的兩年間,淘汰了將近40%的役男,主因都是體重不足和宿疾。個別不良的部隊,在1個月內,淘汰率竟可高達89%,淘汰掉的官兵比檢查合格空運出國的還多。國府自然法消受如此「浪費」,便把淘汰下來的人員,轉手補充給了國內的Y部隊……

參見──李君山:《中國駐印軍:緬北反攻與戰時盟軍合作》(政大出版社),p137。

另以曾參與第一次遠征戰役與之後長期駐守於中泰邊境的第93師為例,自1944年(民國三十三年)1月起至8月止,陸續增補充員新兵六次,昆明共分派13,900員,但死亡、逃逸者竟達10,474名,送達駐地分撥的僅3,426名,即實際充員者只有所派人數1/4弱,且抵達駐地之新兵多衣不蔽體、身體虛弱,甚至還必須持杖而行,否則難以前往陣地。

參見──王文隆:《抗戰期間中泰軍事上的衝突與秘密往來》(國史館館刊第五十九期/2019年3月),p15。

(註三)參見──邱中岳:《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二)~一個老兵的親身經歷與畢生研究》(國防部史政編譯局),p189~190。

(註四)參見──巴巴拉•塔奇曼(萬里新譯):《史迪威與美國在中國的經驗1911~1945》(中信出版社),p397。

李君山教授在《中國駐印軍:緬北反攻與戰時盟軍合作》一書中指出,當年曾有數以萬計官兵,歷經過飛航過程,主事單位是否能如此草率?因為不知作者(指巴巴拉•塔奇曼)所據資料為何,只能聊備一說。

參見──李君山:《中國駐印軍:緬北反攻與戰時盟軍合作》(政大出版社),p126。

而由邱中岳將軍主編的《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紀錄》一書中也收集了不少當年駐印軍官兵的訪問記錄,如曾於新30師服務、畢業於陸軍官校第21期的劉世明中校、曾於新22師服務、畢業於陸軍官校第17期的舒傳煜將軍、曾於第14師服務、畢業於陸軍官校第14期的譚美書上校、曾於新一軍服務、畢業於軍需學校的舒彥文上校等,他們均有清楚描述當時由國內運至印度後換裝的情況,但他們都沒有談及被迫光著上身搭乘運輸機之類的情況。而舒傳煜將軍在自述中,則有清楚提到穿著夏裝前往登機的紀錄。

參見──《抗戰時期滇印緬作戰(一)~參戰官兵訪問紀錄(下)》(國防部史政編譯局印),p661~662、672~673、870、874。

(註五)這類的說法可參見──大陸作家薩蘇所寫的《突破緬北的鷹:中日史料對照下的中國駐印軍歸國之戰》。在書中,薩蘇寫到:因為國民黨軍官的貪汙(貪婪),結果導致那些新兵在搭乘飛機之前就被脫光衣物,這就是國民黨軍官苛扣軍衣變賣圖利的證據。

參見──薩蘇:《突破緬北的鷹︰中日史料對照下的中國駐印軍歸國之戰》(文匯出版社),p288。

孫立人將軍義子揭鈞博士所寫的:《小兵之父~孫立人將軍側記》一書中,同樣也有類似的紀錄──據說當時委員長下面的一位高級將領,認為補充兵到了印度都把衣服燒掉,太浪費,他就只讓補充兵穿一條短褲上飛機,結果起飛後把他們凍壞了。

參見──揭鈞:《小兵之父~孫立人將軍側記》(躍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p101。

(註六)「駝峰航線」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著名的三條國際軍運航線(另兩條是阿拉斯加航線、北大西洋航線)中貢獻最大、同時也最危險的一條。

參見── 莊崚:《紅錐葉:父輩的西南運輸總處抗戰歲月》(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p150。

(註七)參見──騰訊網:《補充中國駐印軍的新兵,在「駝峰」航線上要忍受屈辱、顛簸、寒冷》

(註八)參見──章東磐:《國家記憶:美國國家檔案館收藏中緬印戰場影像》(旅讀中國),p85。

本篇文章共 2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90

喜歡這篇文章嗎?

賈忠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