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地緣政治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持續影響

2022-09-08 06:10

? 人氣

台灣政府政策必須和產業發展高度連結,積極提供整合性資源協助企業強化優勢,以防非市場經濟因素的影響,確保台灣半導體的產業競爭力(資料照,圖/英特爾)

台灣政府政策必須和產業發展高度連結,積極提供整合性資源協助企業強化優勢,以防非市場經濟因素的影響,確保台灣半導體的產業競爭力(資料照,圖/英特爾)

美中較勁的背後觀點,讓地緣政治影響實體經濟。

自拜登2021年當選美國總統以來,美中兩大世界經濟體之間的雙邊關係仍延續川普政府時代不斷升級的貿易緊張局勢。根據Reuters (2022/08/01)的報導指出,美國2020年在中國的直接投資高達1,240億美元並持有近1兆2千億美元的中國證券。同期,中國持有近1兆美元的美債,更是美國最大的貨物貿易夥伴,兩國之間的貨物交易額高達5,592億美元。當兩國將關稅數據與反傾銷和產品進出口管制相結合,可以預估貿易政策演變成貿易戰的過程中,相互限制的情況將變得複雜且嚴重。這些龐大數字的背後,代表了合計佔全球GDP 35%以上的兩國,正因貿易和投資摩擦影響了各自的經濟發展,連帶牽動其他區域經濟的穩定性。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抗的美中關係,被動的台美關係,緊張的兩岸關係

當美中立場的高度對抗氛圍下,台美關係就易被放大檢視。簡單來說,美國對台灣的任何政治動作都會挑動中國的敏感神經,進而壓迫兩岸關係造成緊張局勢。不可否認的,在以國家利益攸關為前題下,美國政府一方面策略性操作和台灣進行正式與非正式的密切互動以提升對台灣的國際象徵性支持,並尋求對抗與約束中國的國際地位發展,侷限其經濟影響力。另一方面,持續在台灣周邊國家保持一定程度的軍事佈署,形式上維護台海的和平與穩定,實則約束中國在軍事上的多邊擴張與地位。這兩種面向都是箝制性的策略作為,也是對中國進行壓力測試。對抗的美中關係,其實是讓台灣與美國關係處於被動狀態,卻造成了緊張的兩岸關係。

關係緊張到急遽惡化的台灣與中國。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8月抵台並會見台灣總統,這是25年來美國最高級別的官員訪台,著實讓美中關係矛盾加劇,也片面將台灣推向危險的前緣。對中國而言,美國此舉無疑是挑戰一中認同的政治操作。此一重大的政治認同衝突,中國外交部聲明表示,此一政治作為乃是“公開的政治挑釁”並稱其“嚴重違反一個中國原則,損害中國主權”。而中國回應美國的直接舉措,即是在台灣周遭舉行連續且全面封鎖性的擴大軍事演習,並加大對台灣的貿易制裁。除了表達中國已在兩岸關係上的不滿外,更毫不遮掩的展現若尋求統一所準備的軍事量能,在在都引發了台灣人民與國際社會對於兩岸關係急遽惡化的擔憂。

高經貿依賴度的兩岸關係

當美中關係進行角力時,對台灣的直接影響除了中國的軍事威懾外,更讓台灣審慎思考在緊張局勢下,經貿政策的不確定性以及地緣政治與實體經濟的影響。根據DBS research (2022/08/12)的調研報告指出,中國是台灣最大的出口市場、最大的進口來源地和最大的貿易順差對象。台灣於2021年對大陸出口總額為1,259億美元 (約占出口總額28%),從大陸進口825億美元,兩岸貿易順差達434億美元,顯見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存度極高。同年,對中國的直接投資約59億美元,是台灣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目的地,亦佔總體對外國投資總額的32%。從上述資料顯示,兩岸的互動上存在著不對等類型的高經貿依賴度,當中國對台實施貿易和投資限制時,對台灣的影響極巨且深遠。

台灣的重要性有其地緣政治的考量,但除了地域上的戰略價值外,最關鍵之處乃在於台灣是全球科技供應鏈的重中之重

台灣對於世界重要性的論點極為多元且複雜,但以近期最常被提及與肯定的,當是對經濟和科技具有重大影響力。在經濟數據上,根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2019~21年台灣經濟成長率平均為4.3%,表現優於全球的1.6%,而且是連續三年正成長。科技發展與製造是全球經濟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指標,在科技數據上,因為數位化與網路科技聯結萬物的趨動下,電子產品、高速運算與網通科技持續推動人類的科技進步,這些終端產品中的關鍵組件即是半導體晶片。BBC (2022)新聞報導極為貼切,"Taiwan's economy is hugely important. Much of the world's everyday electronic equipment - from phones to laptops, watches, and games consoles - is powered by computer chips made in Taiwan. By one measure, a single Taiwanese company - the Taiw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 or TSMC - has over half of the world's market."台灣經濟表現對全球來說極為重要,大部份的電子產品來自於此。尤其是半導體晶圓製造,台積公司就強勢支配了全球一半以上的市佔率。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突破5,509億美元 (新台幣15.4兆元),台灣半導體產業的表現著實令人驚嘆,連續3年達2位數成長幅度,整體產值突破新台幣4.1兆元為全球第2大,成長幅度達25.9%。工研院的數據預期在2022年產值將有望突破4.5兆元,年增達12%。TrendForce的報告指出,台灣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極為重要,2021年半導體產值市占26%,排名全球第二,IC設計及封測產業亦分別占全球27%及20%,位列全球第二及第一,而晶圓代工市占更以64%穩居龍頭,台積電(TSMC)更擁有現階段全世界最先進的製程技術與最大量的產能優勢。半導體產業趨動了台灣的經濟實力,並展現了台灣的科技實力。

當產業被推向衝突的前緣,我們做了什麼準備

當台灣的半導體產業在世界科技與經濟中扮演如此重要角色時,勢必成為國際政治角力的矚目對象。尤其在美中科技戰的磨擦,讓地緣政治開始影響到整體半導體版圖的布建,以及供應鏈的遷徙。

根據中國官方數據,2021年半導體的出口額成長32%至1,538億美元,是2020年的兩倍多。進口額增23.6%至4,3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4.6%。這一差距說明中國的半導體需求仍然依賴進口來填補,尤其是在最先進製程的晶片方面。從另一個角度來審視,全球約40%的晶片銷往中國,據GlobalData的報告,中國晶自給自足率僅達12%,這就是中國致力於發展半導體製造的關鍵因素。當然,半導體技術能力亦代表國家的科技動能,這也是中國傾全國資源強力發展半導體技術的主因。

而為了限制中國發展半導體技術與防堵技術外流,美國商務部持續擴大對中國的出口管制清單,限制相關產品與軟硬體的實體技術流入中國。另外,拜登政府於近期簽署了高達2,800億美元的晶片製造和科學的法案,重點在於將領先的晶片製造技術帶回美國,建立美國的半導體製造和技術優勢以對抗中國。

美中關係的抗衡,將半導體產業推向了衝突的最前緣,美國對中國祭出管制措施,就讓各大半導體廠商短少了近20%的收入。產業間的競爭,如今已不再只是製程技術和業務的競爭,能否爭取到各國政府的支持並確保供應鏈的穩定,在在都影響到半導體產業的競爭力。

台灣是世界半導體產業的重心,如何面對地緣政治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持續影響?筆者認為,台灣應思考如何持續保有半導體技術領先與經濟實力,是抗衡地緣政治及面對非理性國際局勢的最佳解方。

首先,從經濟招商政策出發,就國際半導體上下游廠商進行來台投資協助與稅賦支持,在地化生產可強化半導體製造的最大效能與進入商業市場的時間效率。當然,上下游的資源整合,更創造出強大的半導體供應鏈並持續確保競爭優勢。

其次,是政策上必須協助半導體企業面對國際間各國政府涉入的影響,積極給予企業進入跨國投資生產時的外交資源協助。包含對外投資稅務整合與資金募集,並就海外市場的布建進行更嚴謹的計畫及部署諮詢。目的在於讓台灣的半導體企業與海外客戶的連結度更高,創造出更大的國際市場需求,這也是深化台灣經濟的影響力。

最後,台灣的半導體公司必須就未來性的觀察指標進行經營策略的連動檢視與作為,包含(1) 必須持續觀察區域主義的崛起,適時調控生產資源與海外投資;(2) 在全球科技競爭加速的過程中,整合供應鏈的生產優勢持續創新;(3) ESG議題是現在進行式,這是企業體質的檢視,也是確保半導體產業持續領先的重要指標,必須有積極的策略操作;(4) 動態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尤其是疫後對於科技產業的影響國際人力資源的流動性。

半導體產業是世界經濟的重點產業,台灣則全球晶片的重要生產基地。面對地緣政治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持續影響,台灣政府政策必須和產業發展高度連結,積極提供整合性資源協助企業強化優勢,以防非市場經濟因素的影響,才能確保台灣半導體的產業競爭力。

*作者邱瑞興為國立中正大學企管系博士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