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片做不好,習近平皮皮挫!想學毛澤東「舉國」研發,為何半導體行不通?

2022-09-01 10:40

? 人氣

習近平學毛澤東「舉國體制」發展半導體,為何行不通?(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習近平學毛澤東「舉國體制」發展半導體,為何行不通?(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紐約時報引述專家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的晶片強國夢迄今仍然碰壁,他試圖以「舉國體制」方式調動國家資源獨自發展,但晶片業依靠全球供應鏈配合,中國不可能靠自己包攬整個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使用毛澤東策略,期望突破晶片瓶頸

紐約時報中文網30日報導,早於2018年美國政府禁止中興通訊與美國供應商做生意不久後,習近平在參觀武漢的國有半導體公司時,已敦促要抓緊時間為半導體發展取得突破。

美國試圖限制中國獲得關鍵的半導體技術,習近平也顯得越來越心急。

報導指出,隨著預計習近平將在今秋20大獲得第3個任期,他越來越執著於中國國內半導體發展「卡脖子」的問題,這讓中國在與美國的貿易戰(包括對中興等公司的禁令)、與台灣可能爆發的戰爭,以及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中處於弱勢;還有美國總統拜登此前簽署了晶片法案。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習近平開始更常使用前中共領導人毛澤東的策略。當時中國實行計劃經濟,朋友很少,需要自力更生。毛澤東時代自上而下解決重大障礙的方法,就是調動國家資源,習近平毫不掩飾自己喜愛這政策,聲稱這是中國舉國體制一大優勢。

報導指出,2019年以來,在克服科技的挑戰下,「新型舉國體制」一詞開始出現在習近平的講話和黨的文件中。該體制是中國1950至1970年代計劃經濟時期遺留下來,當時政府通過行政命令動員和分配資源。

許多中共理論家認為,新型舉國體制將政府指揮和市場力量的好處結合起來。

習近平不斷推進他的理念。今年6月他參觀武漢的一家半導體公司時強調,「我們必須把科技的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延伸閱讀:金融熱議》台積電鬆一口氣?中芯國際的好日子已到了盡頭,兩大逆風下,前路崎嶇多考驗!

半導體供應鏈關聯性高,無法靠單一國家建立

不過,今年7月多名中國半導體行業知名人士被調查,這場整肅行動背後,顯示習近平政府主導的科技自力更生願景與半導體業本質間的矛盾。

報導分析,晶片行業是高度複雜和相互關聯,依賴一體化的全球供應鏈,利用不同地區的專業知識,包括美國的設計、台灣和韓國的製造、中國的組裝、包裝和測試,以及荷蘭的設備。每個地區的相對優勢都是通過數十年的資本投放和研發建立起來。

布魯金斯學會(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非常設高級研究員、英特爾前中國公司總經理湯馬斯(Christopher A. Thomas)表示,「任何考慮推動半導體行業自力更生的政府都需要面對殘酷的現實」。

他說,半導體是人類創造的最困難東西,「一個國家怎麼能靠自己來『包攬一切』呢」。

前官方媒體「科技日報」總編輯劉亞東5月接受媒體訪問表示,舉國體制幫助中國贏得奧運金牌和製造原子彈,「但不適合製造半導體晶片」。

中國半導體成長快速,但大多位於產業低端

曾在台灣及中國工作的台灣半導體業資深人士高啟全最近接受報章訪問時表示,他曾多次試圖告訴中國的科技高管,指中國可能需要30年甚至50年才能成為行業領導者。

報導引述業內人士說,中國晶片製造商在過去5年取得了比過去10年更大的進步。據分析,2020年中國晶片銷售額增長了30.6%,達到398億美元。

報導指出,不過半導體產業鏈極長,中國大部分進展都處於行業的低端,與行業的高端部份仍有很大距離,可能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縮短這距離。而中國在晶片上花費仍高於其他進口商品。

報導提到,或正是因為政府在半導體業投放大量資金及補貼,才導致行業發展失敗。據中共官媒「人民日報」旗下「中國經濟週刊」分析,2020年前10個月,註冊為晶片相關企業超過5.8萬家,一些公司本從事時裝、建築和其他行業,更改註冊信息只為了獲得資金和廉價土地。另,至少有6個投資10億美元的半導體項目已經破產。

責任編輯/郭家宏

喜歡這篇文章嗎?

作者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