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對是否加入亞投行看法不一

2015-03-28 10:40

? 人氣

去年底,中國牽頭正式在北京成立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以刺激亞洲運輸、能源、電信等領域的投資(資料照片)。

去年底,中國牽頭正式在北京成立亞投行,法定資本1000億美元,以刺激亞洲運輸、能源、電信等領域的投資(資料照片)。

台灣在馬英九政府通過媒體專訪表態欲加入中國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開發銀行後,媒體對此反應不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旺中集團的《中國時報》及《旺報》刊登了馬英九接受該集團的專訪,指出馬英九就加入亞投行一事對前往博鰲的蕭萬長「面授機宜」。

《旺報》報導說馬英九在接受其採訪時證實,日前他已向出席博鰲論壇的蕭萬長明確告知他的立場,贊成台灣參與亞投行。《旺報》說這是馬英文首度表態,預料將於28日舉行的蕭習會,當面向習近平提出。

《中國時報》報導說馬英九提到其參與亞投行三大理由:一是可在此一組織扮演區域和平締造者、人道援助提供者,讓中華民國成為國際間的資產而非負債。

二是希望參與區域經濟整合,馬英九說亞投行未來受惠的國家,很多是RCEP成員或是亞太國家,並說入亞投行對未來參與TPP或RCEP都是正面的。

三是考慮兩岸關係,馬英九說大陸提出亞投行已得到很多國家的支持,台灣不應該旁觀,應該積極參與,倘若不表態參加反而會讓外界覺得,台灣不支持國際間協助發展較慢國家的基礎建設。

「一廂情願」

在馬英九本人通過專訪表態前,馬英九政府財經官員近日已先表態欲加入。《自由時報》社論說,儘管包括中國在內,沒有國家正式徵詢台方意見,馬政府的財金首長已先「夫子自道」公開贊成加入。如此急於表態也許很符合馬政府一貫的向中國傾斜政策,在關心台灣前景的人看來,卻是冒進、愚蠢而一廂情願。

社論表示亞投行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歐亞戰略佈局的一環,並說籌設亞投行兼有政經外交戰略目標,它挑戰一向由美歐及日本主導的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金融體制,建立中國主控的國際開發金融機制,為中國廠商開拓經濟金融商機,消化過多的外匯存底,並擴大在歐亞各國影響力,以建立新的聯盟。

社論說台灣加入亞投行,就馬政府自稱的「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原則而言,至少包括以什麼名義、條件參與,是否以台灣為主體、對人民有利,這些都需要經過精密評估、嚴謹規劃,並做必要協調溝通。

《自由時報》舉出了亞銀的例子說,台灣早年雖為創始會員,仍因中國因素被迫改名為「中國.台北」至今。亞投行既由中國主導,若在名稱上讓台灣穿小鞋,也事屬必然。

社論問說求以台灣為主體既不可能,可能對人民有利嗎?並說從馬英九執政的經驗顯示,這純屬痴人說夢。「與中國的ECFA最明顯,簽訂五年來台灣人民受害,經濟困境無解,反而人民奮起反對後續的服貿協議之後,經濟卻似有反彈」。

社論最後質疑亞投行既有中國強烈企圖,馬政府在情況未明,高官已急忙按讚,參加博鰲論壇的蕭萬長且傳出將向習近平表達加入意願。「這是什麼樣的決策?有誰的授權?顯然,經過太陽花及九合一的震撼,馬政府依然故我,台灣人民豈能坐視。」

「太陽花」

除了《自由時報》社論外,《聯合晚報》就亞投行一事也提到了去年台灣的太陽花運動,但方向完全相反。

《聯合晚報》這篇名為"太陽花遮蓋的亞投行"評論說,亞投行與太陽花看似八竿子打不著,實則卻是兩個對立互斥的東西。評論說太陽花基本上是反中的動員,且成功扳動了台灣的政治地殼;而亞投行卻是美國力量的消解,以及中國號召的遽升。

評論稱兩個事件相隔一年,太陽花在台灣內部作用,亞投行卻在台灣外圍改變;兩者作用的方向完全相反,若兩方力量都持續強化而不能妥協,「台灣危殆之局將很快發生」。

評論並說,太陽花是對中國崛起的絕決性否棄,「整場運動所意圖達成的,就是一個與中國大陸永無瓜葛的政治結構,也就是以修憲、立法等手段,切除與大陸中國的政治連結,甚至是經濟臍帶」。

除了晚報外,聯合報系另通過其旗下媒體《經濟日報》的社論鼓吹「台灣應積極爭取加入亞投行」。該社論並具體說,「我們建議在3月底創始會員申請截止前,先積極表態願意加入,並透過博鰲論壇、兩岸經合會等,請大陸安排以適當名稱入行參與創始」。

(責編:蕭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