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台灣熱議殺警案,廢死團體成箭靶

2022-08-28 12:27

? 人氣

國民黨團立院黨團23日召開「治安嚴重惡化!殺警死刑不執行!」記者會 , 立委陳以信(右起)、 葉毓蘭、 曾銘宗、 李德維、 鄭正鈐出席。(柯承惠攝)

國民黨團立院黨團23日召開「治安嚴重惡化!殺警死刑不執行!」記者會 , 立委陳以信(右起)、 葉毓蘭、 曾銘宗、 李德維、 鄭正鈐出席。(柯承惠攝)

一向被視為民主與人權價值進步的台灣,在死刑存廢議題上的討論卻甚是艱難。每每有重大刑案發生時,除了出現要判死的呼聲,廢除死刑推動團體也會在新聞熱點上成為眾矢之的。

台灣在22日傳出兩名員警遭到外役監逃犯殺害的消息,事件立刻引起台灣民眾憤慨,台灣立法院長游錫堃也在第一時間表態支持判處犯人死刑。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犯嫌23日落網之後,除了社會傳出判死呼聲,也有立法委員挖出定讞尚未執行,但仍有冤案疑慮的另一宗「殺警案」死刑犯王信福。台灣媒體鋪天蓋地報導相關新聞,並點名台灣廢除死刑推動團體「廢死聯盟」救援王信福,要求他們針對殺警案發言。

台灣知名媒體人張雅琴甚至週三(24日)在節目上指出「廢死聯盟」有一套「殺警免死劇本」。隔日,一名被害員警家屬要求廢死「滾去十八層地獄」的言論也在各媒體廣傳。

一直保持沉默的「廢死聯盟」25日由執行長林欣怡出面表示,張雅琴的報導是「假新聞」,該聯盟從未對案件發表任何言論。

林欣怡在臉書上強調,「重大刑案剛發生的時刻,並不適合討論死刑存廢」,她說:「在這個全民傷痛的時刻,報導內容能有所節制,避免挑撥情緒、徒增社會對立與仇恨。

她也表示希望媒體深入報導「犯罪被害人保護制度、警察的心理照顧與值勤安全、獄政制度」等議題。

根據台灣長年的民調,台灣死刑支持率一直維持在8成左右,但如果加入「終身監禁不得假釋」,支持率有時候會下降到5成。但重大刑案發生時,支持死刑的民意往往大增,對於案件的憤怒情緒也會轉移至「廢死聯盟」

「廢死聯盟」全名台灣廢除死刑推動聯盟,是由台灣數個人權團體組成,除了做冤案救援之外,也以推動廢除死刑作為終極目標。與大部的台灣非政府組織相同,廢除死刑聯盟以募款和申請補助的方式運作。

全台有38位死刑犯

綜合台媒報導,台灣法務部資料顯示,全台尚未執行死刑的犯人共有38人。台灣法務部長蔡清祥週三(24日)表示,目前38名死刑犯皆聲請憲法審查或再審與非常上訴,因此現階段沒有死刑犯達到批准執行死刑的規定。

台媒指出,在這38人當中有3位殺警死刑犯:蕭新財開槍導致員警1死1重傷;王柏英兄弟檔為搶銀行,持刀砍殺2警,導致警察1死1重傷;而另一位殺警犯王信福今年已高齡70歲,距離案發時間已過了17年,是全台「最高齡死刑犯」。

精障亦遭判死

根據「廢死聯盟」2018年的死刑判決報告,自2012年至2018年台灣死刑定讞案件有7件,其中4件當事人有精神疾病或智能障礙。

「廢死聯盟」法務主任林慈偉當時曾向媒體表示,有些犯人「智商有的是低於60,有的在犯罪之前就有在看精神科門診」,如果依照人權公約,法院在使用死刑上應有所限制,「可是我們的法院還是判死」。

林慈偉提到了台灣2009年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及《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和台灣的《兩公約施行法》。他指出,許多台灣的法官對於國際人權公約內國法化的脈絡不熟悉,造成司法體系無法與時俱進。

在台灣主流民意仍支持死刑的情況下,台灣媒體在報導相關案件時常將「兩公約」和「精障」與「逃死」或「免死」等詞連結在一起,煽動民眾情緒。

林慈偉稱,兩公約包括許多其他人權保障,對未成年者、懷胎婦女也都有不得判處死刑的規定。此外,他也鼓勵民眾不要只透過媒體了解案件,而是實際進入法庭監督審判,了解判決的討論過程。

(綜合報導)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