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東西內部動亂,台灣應警惕

2022-08-05 05:30

? 人氣

2022年7月,斯里蘭卡示威民眾佔領總統府(AP)

2022年7月,斯里蘭卡示威民眾佔領總統府(AP)

這兩年內,美國與斯里蘭卡的內部動亂,引起了廣泛關注,值得比較與討論,台灣也能從中學到許多經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美國在去年一月總統大選後,總統川普用煽動性的語言,指示其支持者向美國國會大廈前進,干擾國會對選舉人票的認證,試圖推翻總統大選結果,激烈衝突中,導致多人傷亡,川普甚至在白宮觀看轉播,不設法解決問題。美國一直以自由、民主自居,但兩百多年來和平轉移政權的優良傳統,在此事件後將留下一個污點。

美國社會內部有許多衝突尚待解決,例如種族歧視、貧富差距、高犯罪率與層出不窮的槍擊事件。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美國透過輸出民主制度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可以說在國際地位中取得主導地位,但近年來在國際上的話語權逐漸下降,前總統川普消耗了累積已久的政治資本,不僅退出各種國際合作組織,白人至上主義思想也加劇社會對立,川普甚至說:「就算我在第五大道開槍殺人,也不會對選票有任何影響。」實難想像這是一個有兩百多年歷史的民主國家領導人所說的話,這確實標示了美國的民主危機,而美國是否即將退出世界霸權行列,世界權力的重新分布也是眾多觀察家所觀察的重點。

雖然美國民主制度的確未臻完善,並且存在許多問題,但就美國對這場前所未有的動亂所做出的反應來說,仍是值得敬佩的,諸如幕僚力勸川普應阻止群眾、彭斯副總統回絕了川普提出拒絕接受有嫌疑的州選舉人票的要求,他們在關鍵時刻做出了對的選擇,阻止了一場政治危機並重新穩定局勢,也避免成為傷害民主的幫凶。

相對於西方的美國,東方的斯里蘭卡現正遭受七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民眾衝入總統府與總統官邸中抗議,滿滿的現鈔、豪華游泳池與健身房,與生活艱困的民眾形成強烈的對比,總統的逃跑也讓國家陷入難解的動盪。

斯里蘭卡一系列錯誤的政策導致了國內的民不聊生。政府借入龐大外債,卻浪費在沒有用的公共場館中,在俄烏戰爭影像下,糧價上漲,能源缺乏,交通、醫藥等基本需求幾近停擺,更有為購買能源而「排隊死亡」的悲劇,令人痛心不已。正所謂錯誤的政策比貪污更可怕,何況錯誤的政策與貪污同時出現,其危機可見一斑。

對斯里蘭卡而言,其地理位置優越,曾經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與悠久的歷史文化,得天獨厚的背景,使其成為國際旅遊亮點。如今雖然趕跑了總統,推翻了長久掌權的政治世家,但國內諸多問題依舊必須解決,能否透過此次危機扭轉頹勢,穩定經濟與民生,重新推展擅長的觀光產業,並且在政治上發展出具備監督能力的政府體制,最終擦乾臉上的淚珠,真正當一回珍珠,則取決於民眾的智慧。

兩起內部衝突事件,一個標示了政客奪取權力的冷酷無情,並敲響了美國民主的警鐘;一個標示了民不聊生的社會,終致民意洪水的反撲,因此,維持經濟繁榮,堅持和平穩定顯得更為珍貴。

東西兩國的現況,對於台灣的社會有其警示作用。台灣目前確實面臨了多方面的考驗,包括夾在大國政治博弈之間,如何有智慧的保持平衡並維持國際地位。此外,目前能源方面的問題,也是大眾所關心的,面對電價上漲與碳排失控,對於民眾的生活會造成直接的影響,在疫情與俄烏戰爭影響下,經濟的衰退與通貨膨脹,已經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若與斯里蘭卡的政策與貪污問題比較,台灣又何嘗沒有這些困擾?依據2016年的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統計,全台有超過一百項的低度使用公共建設,從機場、展覽館甚至文化中心等,數量之多令人擔憂。貪污問題,近者如一個月前剛一審宣判的立委集體貪污案、遠者如2012年行政院秘書長索賄案等,台灣去年雖然在國際透明組織的清廉度排名略有上升,卻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如何妥善規劃公共建設,兼顧環境與產業發展,同時避免貪污腐敗問題,是今後必須審視的重點。

社會制度方面必須思考的問題是,台灣族群在不斷的政治口水與分化下,裂痕與傷口始終難以癒合,若面對類似美國國會衝突等事件時,台灣將會如何應對?公務員是否能堅守行政中立,守護得來不易的民主,民眾是否有足夠的公民意識,做好危機處理,這些皆為台灣社會能否長期維持穩定的關鍵。

須知台灣曾創造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蹟,舉世矚目,高科技產業的蓬勃發展也是全世界供應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解嚴後所發展出的民主體制,雖未成熟,但公開的選舉制度,言論自由,多黨競爭等,創造出了活潑且多元的公民社會,厚實的社會資本,是台灣面對瞬息萬變世界的基礎,也是台灣邁向國際的底氣。

胡適先生說:「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新加坡報紙曾以漫畫諷刺台灣的政治現況,其自有誇大之處,但以此思考台灣存在的諸多問題卻是有益的。但我們也不必唱衰或過度悲觀,只要人民具有反思意識,對於生活有所堅持,對於核心價值有所追求,儘管過程中稍有波動與逆流,在正確處理之下,危機就能變成轉機。「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與危機,台灣若能未雨綢繆,從各國發生的事件中獲得寶貴的經驗,在發現自己缺點的同時,也能找出今後發展的方向。

*作者為自由撰稿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