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香港開展新一波青年教育「補腦」

2015-03-20 09:40

? 人氣

陳惜姿認為,中央政府及香港政府如果沒有了解清楚反水貨的青年為何提出抗議、參與「佔中」的青年為何出來與政府對抗,只認為增加不同形式的活動可以令青年因了解北京而不對抗,這種方式注定失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國務院港澳辦前副主任陳佐洱今年1月炮轟香港教育制度。指「佔中」顯示香港教育出了問題,令青年成為揮動米字旗、衝擊軍營香港立法會及政府總部的「排頭兵」,參與佔領運動的青年應要「補腦」。

陳佐洱質疑當局的教育理念,能否涵接中國憲法、基本法及一國兩制分針,更稱香港教育局局長要接受中央及香港社會監督。

陳惜姿指出,如果政府的取向只認為要「補腦」的話,單向的原始方式叫青年愛國是沒有用的。

她認為中央及香港政府必須了解目前青年問題症結在哪裏,單方面的要求青年人做任何事只會增加反感。

理解及認識

陳佐洱炮轟香港教育制度。指「佔中」顯示香港教育出了問題。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院人口政策專家葉兆輝教授向BBC中文網表示,對國家的理解不單單透過國民教育,必須增加對國家的理解及認識,青年人增加對國家各方面的認識,自然會增加認同感。

他認為,中國政府經常希望透過一些「硬銷」手法來推動共產黨管治下的國民教育,可惜在今天信息發達的年代不會收到預期效果,而且引起反感。

葉兆輝建議中央及香港政府可以選擇採取更聰明的手法推動青年教育減少反彈。

他認同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國民教育課,中國也不應例外,國民教育也不是毒藥,但內容必須是客觀事實,將中國的好與壞都陳述出來,國家在過去歷史面對發展的問題及得過,以事實讓青年人去分辨。

他說:「今時今日,如果仍以中國好、某某黨好,某某黨妙去唱好,香港的年輕人不可能接受,現在的青年有思考能力、沒有蠢人。」

葉兆輝不明白政府為什麼愈做愈差,形成今天不少青年與政府對立甚至成為雙方叫陣的局面。

另外,香港缺乏青年人與政府對話的平台也是推動青年教育停滯不前的原因。葉兆輝認為,讓他們有真正發聲的渠道,青年人沒有被尊重,因此反抗的力量愈來愈大。

他笑說香港現有的幾個關於青年事務的委員會,當中都是中年及年長的代表,可想而知對話平台的缺乏。

香港報章《信報》創辦人林行止日前發表一篇題為「以史為鑒什麼史、觀人言行哀港人」的文章,他指出,如果要香港的學界北上了解國情,中國必須首先梳理出一本與歷史事實相符的「國情讀本」,因為生活在香港這個開放的社會,如果要香港市民學習不真實的國情,只會收到反效果。

林行止預計,更多人北上學習國情的結果,必然是造成香港社會的進一步撕裂。

其實香港的青年政策牽涉的不止是教育問題,而且必須全盤整體政策的配套問題。

現行的香港青年政策基本上是零散和支離破碎,以配搭形式散見於政府各個不同的社會政策之中,各自為政且大多數都是屬於補救性政策,亦即在問題產生之後才制定,缺乏長遠目標及清楚的發展方向。

最重要的是有關政策未曾觸及到年輕人發展的深層次問題。青年教育跟國民教育仍需要彼此有足夠的需要時間及耐性去理順和處理。

(責編:蕭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