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戴裝置 《經濟學人》:缺乏美感和殺手級應用

2015-03-19 15:40

? 人氣

《經濟學人》批穿戴裝置缺乏美感,即使蘋果手錶,亦被認為「稱不上酷」。

《經濟學人》批穿戴裝置缺乏美感,即使蘋果手錶,亦被認為「稱不上酷」。

蘋果手錶終於問世,也掀起外界對「穿戴裝置」(wearable devices)的熱烈討論。英國雜誌《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最新一期以專文報導,點評可攜式裝置目前的限制與未來的發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除了蓄航力不足和必須連接智慧型手機維持多數功能運作,《經濟學人》開門見山點出當前穿戴裝置普遍缺乏美感,多數公司仍專注在機械本身,忽略「文化工程」(cultural engineering)的重要性。蘋果雖然雇用博柏利(Burberry)和聖羅蘭(Yves Saint Laurent)高層設計蘋果手錶,但整體而言仍稱不上「酷」;Google眼鏡請了時尚名模示範加持,但也難以顯得時髦。

再來,因為省下拿出行動裝置的時間,科技公司聲稱使用穿戴裝置更有效率, 也比一直低著頭看手機更有禮貌。但《經濟學人》不客氣表示,不論穿戴裝置還是智慧型手機,只要視線不在面前的朋友或同事身上,都會造成人際關係疏離。

《經濟學人》認為穿戴裝置最大的挑戰,是太多功能和智慧型手機重疊,尚未出現「殺手級應用程式」(killer app);甚至,有些穿戴裝置還不如智慧型手機好用。然而現階段的程式開發仍著重於使用者較多的行動裝置,且開發人員也還在等著看究竟誰家的穿戴裝置作業系統會勝出,畢竟從智慧型手機、手錶,到未來的汽車、家電,蘋果和Google都對著幹。

《經濟學人》指出,穿戴裝置的殺手級應用程式,可能會是結合使用者多項個人資訊的「數位識別」(digital identity),包括駕照、信用卡、家用和車用鑰匙等,全部匯集在同一裝置裡。

《經濟學人》以美國奧蘭多的迪士尼樂園為例,說明數位識別的潛力。該觀光景點投資了10億美元架設一套系統,遊客只需戴上「魔力手環」(MagicBand),即可暢行園內各項設施與服務。此外,迪士尼也可透過魔力手環蒐集即時數據,控制園內的交通狀況,分配適當人力維持營運。不過《經濟學人》也提醒,此裝置雖然替遊客省下攜帶票卡的麻煩,但在付費更方便的情況下,可能不知不覺花上一大筆錢。

即便目前穿戴裝置的目標對象多為一般消費者,《經濟學人》預測之後會出現更多針對企業端的發明。例如工廠和倉庫管理員,可藉由智慧型眼鏡管理存貨;採礦和石油探勘公司,可利用穿戴裝置監控員工在險惡環境工作的安全性;西班牙創業公司「First Vision」正在開發一種裝有攝影機的運動衫,觀眾可從選手的視角欣賞比賽;多加航空公司也計畫以穿戴裝置,加快乘客的報到速度。

不過《經濟學人》認為,未來受穿戴裝置改變最大的是醫療及保險業。製藥商可透過穿戴裝置監測病人病情,臨床試驗的成本因此能夠大幅降低,精確性卻得以提高;同樣地,醫生也可以相同途徑,減少到家看診的次數。這連帶影響到保險業的風險評估:美國已有一家醫療保險公司,鼓勵客戶使用穿戴裝置,並回以較低的保險費用。

穿戴裝置可能無限,但《經濟學人》也點出科技進步的兩難。當使用者日漸倚賴穿戴裝置量化儲存健康、醫療等個人數據,這將使他們暴露在隱私遭侵犯的風險中,尤其科技公司目前尚未發展出一套方法,使用者可在穿戴裝置遺失或遭竊的情況下立刻移除其中資料。此外,擁有大量私人資訊的穿戴裝置,也容易成為駭客攻擊的目標。

總體而言,《經濟學人》認為當下消費者對購買穿戴裝置的興趣,仍不及科技公司對其投資開發的熱度;反倒是穿戴裝置的作業系統,對各家企業比較有利可圖。穿戴裝置要在市場上火力全開,恐怕還需要5年的時間。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