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為何要吃粽子、掛艾草?端午節由來、習俗活動一次看 原來不全是紀念屈原

2023-06-22 06:00

? 人氣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一起來看看這些習俗活動背後的由來與意義。(資料照/顏麟宇攝)

為什麼端午節要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一起來看看這些習俗活動背後的由來與意義。(資料照/顏麟宇攝)

每當街上開始販售起粽子,就知道端午節又要來了!吃粽子、划龍舟、掛艾草等,這些都是端午節的應景活動,不過你知道為什麼會有這些習俗嗎?一起來看看它們的由來與意義。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端午節日期

2023年的端午節日期在6月22日;「端」這個字有「開端」的意思,而按照曆法來看,五月正是「午」月,「端五」也就漸漸演變成了現在的「端午」,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就是端午節。《燕京歲時記》記載:「初五為五月單五,蓋端字之轉音也」。仲夏登高,順陽在上,因此也別稱端陽節、端日節。

端午節由來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叫楚國,而愛國詩人屈原就是當時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元、湘流域。在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相傳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而屈原死後,楚國百姓非常哀痛,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在江上來回劃船憑吊屈原。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丟進江裡,他認為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其他人也紛紛效仿,後來人們用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從此,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的風俗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另外還有一說則是相傳古代中國南方吳越人(今江浙一帶)認為自己是龍的傳人,每年五月初五舉行祭圖騰儀式,以求來年風調雨順、大豐收。他們把食物裹在樹葉或裝在竹筒中,投到江裏去,還在這天劃著獨木舟拜訪親朋好友的做法。高興時就即興舉行獨木舟賽,慢慢演變成今天過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英文

端午節的英文主要說法是 Dragon Boat Festival ,也就是「龍舟節」,另外因為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因此端午節英文也稱 Double Fifth Festival 

端午節習俗

1.吃粽子

20180613-端午節肉粽。(顏麟宇攝)
端午節肉粽。(資料照/顏麟宇攝)

端午吃粽子習俗源自中國東漢,當時,人們已習慣於五月五日及夏至期間開始吃獨具清香而消暑的粽子了。在荊楚地區,煮糯米飯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後來漸漸的用粽葉包米代替竹筒,到了現在,粽子無論在口味或是造型都有非常多的變化,台灣常見的有北部粽、南部粽、客家粽、鹼粽等。

2.驅瘟疫、瘟神

五月五日,古時亦稱惡月惡日,先秦以來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日子,亦因古人認為疾病是瘟神降臨,或是惡鬼邪魔附於人體所致,故人們於這天以不同的方式驅除瘟疫和惡運,人們會在這天貼神符,以避邪驅魔,許多盛行於世的端午習俗都有驅瘟避疫的成分。

3.掛艾草、菖蒲、榕樹枝

端午節日,許多人家都在門戶上懸掛艾草、菖蒲等,用以驅邪。(圖/取自維基百科)
端午節日,許多人家都在門戶上懸掛艾草、菖蒲等,用以驅邪。(圖/取自維基百科)

艾草代表百福,是一種可以治療疾病的藥草,相傳插在門口,可以使身體健康;菖蒲被認為是天中五瑞之首,象徵驅除不祥的寶劍,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故有蒲劍斬千邪之說;榕樹也同樣有避邪的功用。

4.喝雄黃酒

人們認為喝雄黃酒有辟邪除蟲功效,古老的《白娘子傳》傳說,端午節時白娘子(白素貞)不慎喝下雄黃酒,現出白蛇原形嚇死許仙的故事。不過依據現代知識,食用可能會對人體造成損害,所以不建議端午節喝雄黃酒。

5.立蛋

相傳在一年裡,只有在端午節「正中午十二點」的時候,才可以將雞蛋直立在地上不會倒,據說立蛋成功的人會享有接下來一整年的好運!

6.划龍舟

20190607-北投洲美屈原宮7日舉行龍舟競賽。(顏麟宇攝)
端午節時,台灣各地都會舉辦「賽龍舟」的划龍舟競賽。(資料照/顏麟宇攝)

每到端午節,最盛大的活動就是龍舟競賽,至於為甚麼端午節要划龍舟呢?較普遍的說法是因戰國時代愛國詩人屈原因不得重用而投江,民眾競相划船希望找到他的屍體。不過其實東亞地區的划龍舟並不限於端午才舉行,龍舟競渡的習俗也早於屈原之前已經存在,如姑蘇就以龍舟有迎接潮水之神伍子胥的習俗。

責任編輯/邱劭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