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流血未經戰爭,和平進入君主立憲的民主體制:《丹麥史》選摘(1)

2022-06-04 05:10

? 人氣

費特力七世(Frederik VII)在基士揚宮(Christiansborg Palace)的陽臺上,痛快地立即答允實施民主憲政。所以,丹麥沒有流血,未經戰爭,輕鬆地推翻了十七世紀以來的專制政體,和平地進入君主立憲的民主體制。(取自維基百科)

費特力七世(Frederik VII)在基士揚宮(Christiansborg Palace)的陽臺上,痛快地立即答允實施民主憲政。所以,丹麥沒有流血,未經戰爭,輕鬆地推翻了十七世紀以來的專制政體,和平地進入君主立憲的民主體制。(取自維基百科)

維也納會議後的歐洲政治,雖籠罩在保守主義的氣氛下,強調正統,反對革命,以「協調」與「均勢」來維護梅特涅(K. von Metternich,1773-1859)所建構的和平體系。但是一般民眾既受法國大革命期間「自由、平等、博愛」思想的激盪,又因英國工業革命後新興中產階級要求參政權的呼聲,仍然在各地與政府發生衝突。當法國的查理十世(Charles X,1824-1830在位)繼承其兄路易十八(Louis XVIII,1814-1815.3,1815.7-1824在位)的王位後,因迷信君權神授且性情頑固,「寧可鋸木為生也不願為英國式君王」,乃倒行逆施地,乘法軍攻占阿爾及利亞(Algeria)之機會,頒布〈七月詔令〉(July Ordinances),箝制輿論,限制選舉,改組國會,意欲恢復專制;然卻立即遭到全國民眾的反對,巴黎發生暴動而形成了1830年的革命。飛舞三色旗,高唱〈馬賽曲〉的群眾,終於又推翻了波旁王朝,而改立奧爾良公爵路易腓力(Louis Philippe,duc d'Orleans,1773-1850)為王。這一次的「七月革命」在法國建立了近似君主立憲的議會政制(a Quasi­legitimate Parliamentary Monarchy),政權操縱在富有的中產階級手中(因選舉權有納稅資格限制),內閣對國會負責而不對君主負責,新的國王不是「法國國王」而是「法蘭西人的國王」(King of the French),天主教不復是國教而僅是大多數法蘭西人的宗教,三色旗更替代了波旁王朝的白旗。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20520-法國的查理十世(Charles X)因迷信君權神授且性情頑固,頒布〈七月詔令〉立即遭到全國民眾的反對,巴黎發生暴動而形成了1830年的革命。(取自維基百科)
法國的查理十世(Charles X)因迷信君權神授且性情頑固,頒布〈七月詔令〉立即遭到全國民眾的反對,巴黎發生暴動而形成了1830年的革命。(取自維基百科)

1830年法國的七月革命,不僅促成了比利時的獨立與瑞士的民主化,且其影響遍及歐洲各地。為了緩和革命的衝擊,費特力六世於1830年詔令丹麥各省設置參議會,議員由擁有不動產的公民選出,以訓練公民行使參政權,作為實施憲政的準備。費特力六世還實施了最後一項仁政,便是於1837年下令禁止刑求,不准拷打罪犯。他在內憂外患中為國家奮鬥了五十五年,於1839年崩逝時,卻沒有留下子嗣,只能由當時年已五十五歲的侄子基士揚八世(Christian VIII,1839-1848在位)繼承王位。

20220520-繼承王位的費特力七世(Frederik VII)是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考古學家,但性情孤僻,沉湎酒色,並不孚眾望。(取自維基百科)
繼承王位的費特力七世(Frederik VII)是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考古學家,但性情孤僻,沉湎酒色,並不孚眾望。(取自維基百科)

基士揚八世接位後,由於國民義務教育的成功,民智日啟,經濟復甦,要求實施民主憲政的呼聲亦日益提高。聰明而英俊的國王沒有採取高壓的手段來抗拒,相反的,於1841年下詔訂頒〈地方自治實施法〉,准許各地民眾自行選舉地方政府首長,自行管理地方政府事務,使社會因之欣欣向榮,充滿了祥和繁榮的氣氛。在首都哥本哈根,1840年興建杜凡生美術館,1843年創建「梯浮里娛樂公園」(Tivoli Amusement Garden,美國迪士奈樂園即係仿此而建),1847年創辦嘉士伯啤酒廠(Carlsberg Brewery),同時開始建造輪船,擴展鐵路,人民生活也得以不斷改善。但他自己卻不幸地於1848年初薨逝。繼承王位的費特力七世(Frederik VII,1848-1863在位)是一位受過專業訓練的考古學家,但性情孤僻,沉湎酒色,並不孚眾望,接位時年已四十,離婚兩次,且和一位平民女子同居。他認為在舊石器時代的丹麥,存在食人風俗的立論,更無人加以相信。然而,當他舉行登基典禮以前,民眾於1848年3月21日在哥本哈根示威遊行,要求實施民主憲政時,他卻做了一個最佳決定:在基士揚宮(Christiansborg Palace)的陽臺上,痛快地立即答允,不像其他歐洲國家一樣地用武力去鎮壓。所以,丹麥沒有流血,未經戰爭,輕鬆地推翻了十七世紀以來的專制政體,和平地進入君主立憲的民主體制。

20220520-普魯士與丹麥爆發了第一次薛來斯威戰爭(The First Schleswig War);以勇敢善戰著名的普魯士軍隊,居然在丹麥吃了敗仗,不禁令人對英勇的丹麥人刮目相看。(取自維基百科)
普魯士與丹麥爆發了第一次薛來斯威戰爭(The First Schleswig War);以勇敢善戰著名的普魯士軍隊,居然在丹麥吃了敗仗,不禁令人對英勇的丹麥人刮目相看。(取自維基百科)

縱係如此,費特力七世仍須面對棘手的薛來斯威及霍爾斯坦問題,因為這一個聯合大公國面對的不是自由憲法問題,而是其隸屬於丹麥抑或歸併於德意志領邦同盟(Deutscher Bund)的問題。在歷史上,其大公不是丹麥的王子,便是日耳曼的諸侯;在文化上,北部的薛來斯威說丹麥話,南部的霍爾斯坦則習慣於說德國話;在法制上,原本適用丹麥法律,但在1815年德意志領邦同盟成立後,霍爾斯坦又應邀參加。依據德意志的法律,唯有男子才能繼承王位或侯爵,但丹麥的繼承法則允許女子亦可封王襲爵。基士揚八世在位時,曾於1846年發表公開信,聲明丹麥法律適用於薛來斯威。迨至1848年制訂憲法時,費特力七世循例宣布行憲範圍包括薛來斯威及霍爾斯坦聯合公國,但卻立即引起德裔民眾的強烈反對,相反地要求把聯合公國包括薛來斯威一起併入德意志領邦同盟。丹麥乃派兵鎮壓,德裔民眾更一不做二不休地在基爾成立臨時政府,起兵反抗並向法蘭克福的德意志帝國議會(Bundestag)求援。普魯士乃應邀出兵,而與丹麥爆發了丹麥史上所稱第一次薛來斯威戰爭(The First Schleswig War,1848-1850)。

其時,丹麥民智已開,不僅青少年均已接受國民教育而勇於獻身報國;並且農民們亦因為參加了「民眾高等學校」(Folkhøjskole)用丹麥文學習丹麥文化,而感到有維護自己民族傳統的天職;所以一聽到德軍入侵的消息,立即自動請纓,紛起抗敵。士氣如虹地連打了幾場硬仗以後,終於在1849年的7月6日,以費特力齊亞要塞(Fredericia)為樞紐,集中優勢兵力打了一場漂亮的勝仗,震動了全歐。以勇敢善戰著名於世的普魯士軍隊,居然在丹麥吃了敗仗,不禁令人對英勇的丹麥人刮目相看。

同時,普軍此次行動,有意改變1815年所確定的各國疆界,勢必破壞歐洲均勢,違背了維也納會議所確立的原則,也引起了列強的干涉,為防止戰禍擴大,英艦示威北海,俄軍陳兵東疆,局勢又一度緊張。1850年英、法、俄、普、奧、瑞典和丹麥共同集會於倫敦,議定雙方停戰並保證薛來斯威和霍爾斯坦聯合大公國,雖由丹麥國王兼領爵位,但仍有其自治權利且不可加以分割。換言之,回復戰前現況,領土未有增減。然而,戰後在丹麥,自由主義的思想愈益彌漫,人民至上的呼聲也響入雲霄,在費特力齊亞所建勝利紀念碑,亦不同於以往之為君王或元帥的塑像,而係無名英雄所象徵的農民軍隊塑像。

丹麥在事實上,已經和平地接受了1848年的革命精神,不僅有葛隆維等賢哲在朝努力建構憲制,奠定民主基礎,並且有安徒生和祁克果等大師在民間傳布文化、提昇人性,促成社會的更新。真要瞭解現代化的丹麥,亦就必須先認識這幾位「天才」的思想與事功。

20220520-《丹麥史――航向新世紀的童話王國》立體書封。(三民書局)
丹麥史――航向新世紀的童話王國》立體書封。(三民書局)

*作者為德國明斯德大學(University of Münster)哲學博士。曾任多所公私大學教授、臺灣省教育廳長、柏林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客座教授、哥本哈根自由中國新聞處主任、中華民國駐丹麥代表,以及駐泰國特任代表。本文選自作者著作《丹麥史:航向新世紀的童話王國》(增訂二版,三民書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