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振華觀點:台灣人願戰或不願戰,你搞得我好亂啊!

2022-05-13 07:10

? 人氣

2.為「保衛台灣」而戰所產生的差異。國防院及基金會的調查,都是詢問受訪者願不願意為保衛台灣而戰,而保衛台灣顯然具有神聖的使命感。TNSS的調查則不直接以保衛台灣做為引子詢問行動的意願,較不會發生所謂「社會期望」(social desirability)的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總之,由於這2個測量上的因素,筆者認為,不論是封閉式還是開放式的問卷題目,都分別有優勢,但也各有限制。封閉式的題目,不論有無設定前提,在直接以「保衛台灣」做為引子詢問作戰意願的情況下,很難跳脫文字引導及社會期望的干擾。於是,會說不願意作戰的民眾,肯定是真的不願意上戰場的。至於回答願意作戰者,其意願很可能摻雜了許多因為問卷題目設計所造成的雜訊。相對地,TNSS的開放式題目,由於提供較少的資訊,民眾不容易瞭解題目的情境,能夠具體回答的難度很高。於是,如果受訪者還會直接回答「從軍」、「抵抗」、或「保衛國家」等,相信是真誠願意為保衛台灣而上戰場的民眾。換言之,前者具體抓到的民意,反而是那些在引導下還「敢」回答不願意,即真心不願意上戰場的,依目前的數據看來,這群民眾大約佔全體民眾的4分之一;後者則是具體抓到不論如何都會願意上戰場的鐵桿鷹派,大概也是4分之1。至於另外約5成民眾,就較可能隨著不同情境、條件、或時機,轉換其作戰意願。總之,封閉式題目因為較具引導性,的確較可能基於社會預期的因素,高估了民眾的作戰意願,但開放式題目則因資訊太少,讓民眾不容易做出判斷,於是較可能低估了民眾的作戰意願。事實上在進行問卷調查時,要求受訪者對於未來或未發生過的事情表達態度或意願,本來就很困難,為此所設計的測量題目,其效度往往要打些折扣,而這樣的顧慮勢必出現在測量民眾作戰意願上。也因此,當我們在解讀相關問卷調查的數據時,上述的限制不可不察。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研究員暨政治學系教授,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