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拜登民調續跌卻想連任,美歐擬定戰略全面脫鉤俄國

2022-04-23 06:00

? 人氣

美國總統拜登(見圖)上任後面對俄烏衝突與通貨膨脹等重大挑戰。(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見圖)上任後面對俄烏衝突與通貨膨脹等重大挑戰。(資料照,美聯社)

美國民調研究智庫「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arch Center)4月6日公布一份有關美國人民看美俄關係、北約的民調。這份於3月21日至3月27日訪問民眾的民調指出,高達7成美國受訪者認為俄國是美國的敵人(enemy),僅有24%視俄國為美國的競爭者(competititor),這與皮尤研究中心於2022年1月所做的民調結果相差巨大。在1月時,僅有49%的受訪者認為俄國是敵人,高達41%將俄國視為美國的競爭者。這顯示出俄烏衝突,讓美國人對俄國看法大大轉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民調中還指出,美國民主、共和兩黨支持者對俄國看法也逐漸趨近。目前有66%民主黨受訪者視俄國為美國主要威脅,而共和黨受訪者則有61%認為如此。從民調圖表可看出,民主黨支持者對俄國「警戒程度」,都遠高於共和黨支持者。然而,自2017年開始,共和黨支持者裡認為俄國是美國主要威脅的比例也逐年上升,使兩黨支持者對俄印象的差異縮小。另外,民調也提到,無論民主黨人或共和黨人,自2020年開始對俄國的不滿意度(unfavorable view)也快速上升。

拜登國內聲望持續低落!對俄強硬難挽救國內支持下滑

《CNBC》在上周4月13日公布民調,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的支持率持續下探。《霧谷晶策》在3月30日發布的《拜登民調創新低  批普丁與歐洲不同調》一文中,就曾提到拜登支持度已降到他上任以來的最低點。然而,又3周過去,拜登民調不但沒有好轉,反而更持續惡化。

《CNBC》民調指出,受訪者中僅有38%認同拜登執政,而高達53%不認同拜登的表現。事實上,自去(2021)年第四季起,拜登民調表現就明顯下滑。若以《CNBC》過去一年多所做的民調觀之,拜登在2021年上任初期(4月、7月)仍分別有48%、47%的支持度。不過,《CNBC》在2021年10月、12月及2022年4月做的3次民調來看,拜登支持度一路下滑至41%,再到這個月僅剩38%。這除了對於多次表達想在2024年競選連任的拜登是個重大警訊外,首當其衝將先牽連到其所屬民主黨在2022年11月即將進行的期中選舉表現。

此外,細看拜登在民調中各項議題表現,能清楚知道多數美國人對拜登執政不滿。舉例來說,民調問:「你是否認同拜登在應對經濟上的表現呢?」受訪者中僅有35%表示認同,而高達60%不滿拜登。再者,僅有18%美國人認為美國經濟狀態正面(Excellent and Good),35%認為普通(only fair),高達47%認為經濟狀態相當差(poor),更有56%受訪者認為美國將在未來一年面臨經濟衰退。

拜登正在研究「數位美元」,但銀行和加密貨幣不太歡迎這件事(圖/geralt @pixabay)
拜登政府積極研究、推行「數位美元」,但並不受銀行和加密貨幣的歡迎。示意圖。(資料照,geralt @pixabay)

經濟上,美國自2021年開始就受歷史新高的通膨衝擊,物價、油價持續高漲。2022年2月底俄烏開戰後加上國際制裁,更一度讓油價突破天際。過去數月,美國國內通膨情況仍未好轉。《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4月13日報導,美國3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Consumer Price Index, CPI)高達8.5%,是自1981年以來最快速的漲幅速度。因此,拜登面臨國內逐漸升高的反彈聲浪也顯而易見,畢竟沒有任何一國的人民願忍受物價長期的高漲。

另外,眾所關注的俄烏戰事,美國民眾對拜登處理事件的看法,恐怕會讓不少人跌破眼鏡。《CNBC》民調指出,僅有40%受訪者認同拜登應對烏克蘭的態度,有49%不認同。這對自俄烏開戰以來對烏態度相當支持,對俄相當強硬的拜登來說,恐怕難以接受。另一方面這也顯示,多數美國民眾不認同拜登目前處理烏克蘭的方式。

西方決定孤立並脫鉤俄國!美思想巨擘表態反對脫鉤

自俄烏開戰以來,美、歐為首的西方陣營立場一致對抗俄國,除施加多輪經濟制裁外,也持續軍援烏克蘭。《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4月16日報導指出,拜登政府與歐洲盟友正開始規劃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格局」(far different world),美歐雙方正尋求一個能孤立和削弱俄國的長期戰略,將不再試圖與俄國共存和合作。

2022年3月24日,參加北約峰會的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美國總統拜登(見圖)3月24日參加北約峰會。(資料照,美聯社)

《華盛頓郵報》指出,北約、歐盟、美國國務院、國防部和盟邦國家的相關部門,正全方面地構建西方對俄新的政策藍圖,這藍圖將創造西方國家從防衛、財政、貿易到外交等全方位對俄新政策。

目前政策規劃者仍持續修正此項政策的內容,預計將在幾個月後公布。此外,拜登上任後法定要求應在2021年公布,但仍在規劃中的《國家安全戰略》(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也可能會作出大幅度調整,因原先政策規劃是專注在中國和美國國內更新。

北約自2010年的第一份戰略構想(Strategic Concept),預計將在2022年6月的北約峰會上公布。這份構想原先表示將尋求與俄國「真誠的戰略夥伴關係」(true strategic partnership)。然而,北約秘書長(Jens Stoltenberg)4月初曾表示:「過去我們追求『有意義的對話』(meaningful dialogue)已不再是我們對俄國的選項之一了。」

與此同時,歐盟已制定計劃減少對俄國能源的依賴,而北約也宣布未來國防支出增加。另外,目前為歐盟成員國,但並非為北約成員國的瑞典和芬蘭,在看到俄國入侵烏克蘭後,也預計在2022年於西班牙馬德里舉辦的北約峰會中,提交申請成為北約會員國。而這代表著歐洲安全重大政策的轉移,將使北約軍隊部署到更鄰近俄國的區域。

《華盛頓郵報》引述8位參與「閉門會議」的美國與外國資深官員所提,這個長期戰略很可能將目前北約盟邦應對俄國的多項手段「永久化」,其中包含軍援烏克蘭、上萬北約軍隊於東歐部署等。

不過,《華盛頓郵報》也提到,並非每個人都支持這項「新戰略」。有些人建議不要回到過去冷戰時期對蘇聯的「圍堵政策」(containment policy),也有些人認為烏克蘭危機及其對歐洲的深遠影響,給了美國機會,讓美國至少能放棄一些代價不菲、自以為保護自由世界的責任。

《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知名歷史學家、華府智庫「卡內基和平研究基金會」(Carnegie Endowment for International Peace)資深研究員魏特海姆(Stephen Wertheim)日前在《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的文章稱:「這場俄烏戰爭已強化為何要戰略約束,它提供了一個機會,鼓勵歐洲與俄國保持平衡,而美國則專注亞洲的安全和美國國內的更新。」

不過,不少歐洲官員則對上述觀點抱持懷疑態度。《華盛頓郵報》引述一位資深歐洲官員說:「我們能從俄國入侵烏克蘭學到一課,很多人認為戰事不可能發生但卻發生了。這個國家準備好有所舉動,但沒有任何安全保證或暫時的期待能確保戰事不再發生。」這位官員進一步說明:「我們以為相互依存和連結的共同利益將有利穩定,但現在我們已經知道這個想法是錯誤的。」他說:「相互依存從現在看來,當一個國家如果夠粗暴時,相互依存只會帶來更嚴重的風險,而我們勢必要適應這新情勢。」

2022年4月19日,一名烏克蘭士兵在基輔近郊查看俄軍遺留下來的戰車。(美聯社)
俄烏持續交戰。圖為基輔近郊俄軍遺留下來的戰車。(資料照,美聯社)

除了這項「新戰略」的內容和正反兩方學者的看法外,美思想巨擘杭士基(Noam Chomsky)教授在日前接受《當前事務》(Current Affairs)專訪,分析俄烏衝突「非主流」的看法也引發討論。專訪中,杭士基引述日前美國資深外交官、國防部國際安全助理部長傅立民(Charles Freeman)在專訪中對美國政策的批評,傅立民在專訪中批評拜登政府對俄烏衝突的政策是:「讓烏克蘭軍人與俄羅斯戰到一兵一卒都不剩。」(fight Russia to the last Ukrainian)

但杭士基指出,目前應對烏克蘭問題有兩個選項,其中一個就是與俄國坐下來談判。杭士基說:「與俄國談判可不可能只有試了才知道,但我們(指美國)卻拒絕嘗試。」另一個選項則是讓普丁和周遭決策圈知道他們無路可逃,無論如何未來都將面對戰爭罪的審判。

杭士基說,美國目前選擇第二個選項,並自詡自己的英雄主義,卻已經變得諷刺和怪異。他指出,數天前歐巴馬政府的國務卿希拉蕊(Hilary Clinton),建議拜登政府應上演當年卡特政府國安顧問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的策略,把烏克蘭變成冷戰時期的阿富汗,如同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後導致蘇聯解體,讓俄國在這場俄烏戰爭中「自爆」垮台。

美財長將部分杯葛G20!放棄舞台?不與俄正面交鋒?

美東時間4月20日,20國集團(G20)財長會議即將在美國華府召開,此次G2財長會議是自俄國2月24日入侵烏克蘭後首度召開。雖不少G20成員國如:美國、日本、德國等,都曾強力譴責俄國侵烏,但仍有其他成員國如:中國、印度等,並未對戰事表態。

《華盛頓郵報》4月19日報導,美國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即將杯葛部分在華府登場的G20會議,以抗議俄國侵烏之舉。《華盛頓郵報》訪問美財政官員說:「葉倫在出席的會議上將譴責俄國,並呼籲各國將俄國阻絕於全球金融體系外。包含美國在內的G7成員國,也將隨美國缺席部分會議以示抗議。」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美聯社)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資料照,美聯社)

對此,批評者認為葉倫不該缺席,應把握與俄國正面交鋒的難得機會,批判俄軍暴行。舉例來說:葉倫可能會跳過G20中「永續金融」會議,而這場次俄國財長西盧安諾夫(Anton Siluanov)卻預計會出席。《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歐亞中心資深研究員柯恩(Ariel Cohen)評論:「美國將發言舞台讓給俄國,我認為是個錯誤。我了解許多與會代表並非專業溝通者,但經過訓練後,他們可以讓俄國的出席變得相當不受歡迎。」

《華盛頓郵報》認為葉倫在G20以缺席方式抗議俄國,反映出美國決策者希望影響世界上其他有實力的經濟競爭者。G20中包含G7等國,因G7成員國大多是美國盟邦,一直以來對俄立場都很團結,但隨著中國大陸和印度經濟實力增強,西方領袖往往被迫必須和中、印合作。因此,比G7大的G20作為多數經濟體變得更加重要,令美國更難在這體系下對非G7國家施壓。

另外,拜登不久前曾呼籲把俄國逐出G20,儘管G20並無對會員除籍的規範。若會員國

有共識,也許可從停權開始,但中國、巴西已表明反對除籍與停權舉動。先前G20領袖豐會主辦國印尼也說將讓俄國正常參與今年的G20會議。

《政客》(Politico)4月20日的報導,美國財長葉倫、美聯準會主席鮑爾(Jerome Powell)、歐洲央行總裁拉加德(Christine Lagarde)、烏克蘭財長馬晨科(Serhiy Marchenko)、加拿大副總理兼財長方慧蘭(Chrystia Freeland)等官員,在俄國財長西盧安諾夫透過視訊在G20財長演講時退場抗議。不過,G7國家中的法、德、義、西等國官員並未跟隨葉倫,仍留在會場聽俄國財長簡報。

 

《霧谷晶策》長期持續觀察拜登民調,發現目前拜登似乎多做多錯、不做也錯,沒有任何一項政策能平息美國民眾對他施政不滿的情緒。新冠疫情阻斷正常生活與供應鏈,加上美國政府多次通過紓困法案大撒幣造成通膨、物價高漲,以及一股腦制裁俄國造成油價的攀升與不穩,全都反應在拜登的民調數字上。拜登與執政團隊若無法有效提出新政策,或許會步入與1990年初的老布希(George H.W. Bush)政府後塵,外交上看似有所斬獲,但內政的經濟通膨與滯脹問題,卻讓他連任失敗成一任總統。老布希的對手柯林頓(Bill Clinton)即主打「笨蛋!問題在經濟。」(It's the economy! Stupid.),擊敗外交上有政績的老布希。更何況,目前拜登在外交方面也未有建樹。

《霧谷晶策》認為要是拜登民調持續走低,在今年11月期中選舉將失掉國會多數而成跛鴨總統(lame duck),任期後兩年推動政策會更寸步難行。如同拜登參議員任內的表現乏善可陳一般,拜登總統四年的遺緒(legacy)或許也一樣平庸。屆時,美國兩個頭號對手,中國與俄國的領導人,一定會笑看拜登只能當一事無成的一任總統。別忘了,習近平與普丁目前無論是在國內支持度,或是未來可能的任期,都比可能只有四年的拜登長。打著民主對抗極權國家旗號的拜登,或讓民主變得自取其辱。《霧谷晶策》期望拜登總統能多加油,千萬別落到那步田地。美國人民不見得對國際事務那麼感興趣,但對自己荷包支出、工作就業機會、每日浮動油價絕對相當有感。

《霧谷晶策》覺得俄國侵烏一事,造成人道危機、烏克蘭500萬人流離失所應受公評。不過,美國與西方國家計畫長期孤立並脫鉤俄國一事卻非容易。在全球化加速經濟整合的腳步下,要孤立與擺脫俄國在世界體系中扮演的角色並不簡單。若連G7成員國與歐盟、北約成員國都表達不同聲音,但拜登卻執意忽視,反而會造成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間隙。另外,中國也在密切觀察美國與歐洲對俄國祭出的手段,以尋求未來若出兵犯台可能受到的反彈,未來慧分散風險。最後,國際體系中仍需俄國的存在。俄國是世界領土面積最大、第二大產油國、人口數世界第九、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想要完全「隱形」、「脫鉤」俄國根本是天方夜譚。更別說俄國與美、中、英、法一樣,同為最有權力俱樂部的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