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傳媒高峰論壇》淨零碳排需要綠電,台灣準備好了?學者、經濟部、業者、投資人對話火花四射

2022-02-24 08:45

? 人氣

20220223-風傳媒社長王學呈(右起)、經濟部能源局主任秘書翁素真、雲豹能源科技總經理趙書閔、華南永昌投信總經理黃昭棠、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23日出席「風傳媒8週年論壇:啟程2022」。(顏麟宇攝)

20220223-風傳媒社長王學呈(右起)、經濟部能源局主任秘書翁素真、雲豹能源科技總經理趙書閔、華南永昌投信總經理黃昭棠、中央大學講座教授梁啟源23日出席「風傳媒8週年論壇:啟程2022」。(顏麟宇攝)

2021年的COP26格拉斯哥氣候峰會後,2050淨零碳排成為世界話題,各國為了達到目標投入大量資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但是,先不提2050、甚至台灣的235節能目標(「再生能源20%、燃煤30%、燃氣50%」),台灣在2021年三番兩次鬧電荒,讓人不禁擔憂能源發展前景。

不管是否能達到標,明日能源是勢在必行的趨勢。面對明日能源,台灣準備好了嗎?政府、能源業者、學者、投資機構怎麼說。

明日能源夠用嗎?

能源局主任秘書翁素真表示,疫情期間用電量大增,經濟部對於台灣能源利用情形做了整體盤點,除了修復中的大潭電廠即將歸隊之外,水力發電目前都滿水位,未來可調度水利達到380萬千瓦。加上新的電廠,能達500多萬千瓦的電量。

另外,為了解決尖峰用電、讓電量供給能符合需求,也將導入複合式儲能交易,讓業者能彈性調配用電。

為避免去年五月缺電事件再次上演,台電將新舊機組重新排程;目前的電量規劃,已納入台商回流、半導體中下游產業增產、氣候變遷等因素綜合考量,並彈性調控系統,能確保用電尖峰不再缺電。

不過,緊接發言的能源經濟學家梁啟源有另一番分析。他點出,台灣能源達標的數據,當中再生能源是否前景如此遠大,恐不無疑慮。梁啟源說,政府希望2025年達到核電歸零、「再生能源20%、燃煤30%、燃氣50%」目標,但目前煤的發電比重47%,減低後其電量缺口需由再生能源替代,意味再生能源需要從目前5%左右提升到20%,燃氣也須從33%增加到50%之多,執行上恐有相當難度。

然而,三接、四接和台中港的環評之路都不順遂;至於太陽光電發展雖已是綠電主流,但其需要大面積土地,以台灣地狹人稠、地權分散的情況評估,要繼續擴大太陽光電,執行率恐不如預期。此外,台灣是獨立電網,無法接受外援,不一定能納入過多再生電力來源;並不像歐洲的電網互連,缺電時可以互相供給。要達到能源目標,恐怕十分困難。

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表示,身為再生能源業者,能做的就是盡力響應政府的目標。目前再生能源的確不穩定,易受氣候影響,需要配合儲能設施,讓再生能源趨於穩定。要達到再生能源20%的目標並不容易,不過業者與政府若能一起找出更有效率的方法,並非完全不可能。

華南永昌投信董事長黃昭棠則是從投資人的角度來看,「現在永續投資是選配,未來是標配!」黃昭棠強調,再生能源加速、加大發展是國際間的進行式,也是必然,但目前許多上市公司的綠能投資情形揭露並不完整,從財務報表上看不出其能源使用情形,例如企業外部成本內部化,不管碳關稅、碳費等,這對投資機構是很大風險。總體而言,投資機構目前對風險的考量大於績效創造。

明日能源的樣貌為何?

翁素真表示,除了台灣目前積極發展的風力和太陽能外,地熱及洋流發電也是潛力開發重點。未來當儲能系統發展完備,整體電力發展就邁入加速度的階段。

翁素真提醒,隨著綠電成為全世界各國重點發展的領域,台灣的能源發展已經邁入下個階段,已不能再用過去的思維看待。缺工缺料帶來的工程暫緩,只是暫時性的;各國技術持續進步、降低成本之下,再生能源發展必定更快速。例如搭乘高鐵或經過西濱公路時,都能看到沿路風力發電機組的建設。

台灣的再生能源是否有競爭力?趙書閔說,太陽能技術門檻不高,大家都可以做;台灣的競爭力將來自政府的支持。

政府支持有多重要?舉太陽能為例,為了達到2025年太陽能裝置容量 20GW的目標,政府推動魚電共生,然而雲豹能源實際推行時卻發現,每個縣市對於室內型魚電共生的標準都不一樣,使業者無法引用實際經驗、大量推廣。相對的,過去開發風場要通過十幾個審核單位;而雲豹能源在送離岸風電的審核時,卻是透過跨部門的聯審會議,大量節省了時間和資源。因此,簡化流程、設置新法令,或許是跨向達成能源願景的一大步。

我們如何應對明日能源的未來?

梁啟源提醒,發展再生能源,應該要盡量與本地產業掛鉤,提高國內比重;然而台灣現階段需大量採購國外設備,來達到2025的能源目標。提高國產比例與快速提高再生能源佔比,是兩個相互矛盾的目標,需要適度調整。

不管發展快或慢,再生能源是一條不能回頭的路。投資機構如何促進市場對綠能的重視、幫助業者取得資金?黃昭棠說,目前政策對於綠色金融,都採取鼓勵措施,利率上給予較大空間,相關籌資也可透過綠債來進行。綠能產業普及化後,會形成新的經濟循環,投信業者募集公眾資金,投資未來趨勢,勢必與這波新循環結合。


責任編輯/周岐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