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穎正觀點:從2021用電預估2025是否缺電

2022-01-06 06:20

? 人氣

長期而言,即使設置大量的再生能源,也還必須透過用電曲線的優化,才能減少缺電危機,穩定供電。圖為517停電。(資料照,盧逸峰攝)

長期而言,即使設置大量的再生能源,也還必須透過用電曲線的優化,才能減少缺電危機,穩定供電。圖為517停電。(資料照,盧逸峰攝)

太陽能發電大幅增加後,傍晚的用電挑戰

台電長期電源開發規劃來看,因為核二、核三與多座火力機組陸續退役,用電持續成長之下,缺電風險最高的時間,將落在2025年前後。本文將以最新預測的用電成長率(2.82%)來推估2025年可能的尖峰用電曲線,以進一步計算規劃中的發電設備是否足夠(註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021年的發電曲線

太陽能的裝置容量在2021年突破7GW之後,台灣的發電曲線已經改變。從2017-2021年的大數據來看,太陽能可以穩定在高用電的日子,維持發電效率(註二)。因此,白晝有太陽能的“加持”,用電得到舒緩(見圖一)。相較之下,下午七點前後的“次尖峰”反而變成其他發電設備的負載高峰。隨著逐年上升的用電量,次尖峰用電也將逐年提高,我們仍然有足夠的電,應付下午七點前後的次尖峰嗎?

2021年夏季歷史用電新高3884萬瓩。太陽能穩定挹注尖峰時刻,使其他發電裝置的負載低於3643萬瓩。圖中黃色區塊為太陽能發電的貢獻;綠色區塊為其他發電設備的曲線。資料來源:台電官網與工研院懂能源blog。(作者林穎正提供)
圖一:2021年夏季歷史用電新高3884萬瓩。太陽能穩定挹注尖峰時刻,使其他發電裝置的負載低於3643萬瓩。圖中黃色區塊為太陽能發電的貢獻;綠色區塊為其他發電設備的曲線。資料來源:台電官網與工研院懂能源blog。(作者林穎正提供)

推估2025用電曲線

以2021年7月27日歷史用電新高為例(見圖一),當天的尖峰用電發生於下午1點50分前後,來到3884萬瓩。太陽能挹注了400萬瓩的發電量,舒緩了非太陽能的發電負載。「次尖峰」則發生在下午七點前後。筆者以2025年,太陽能的裝置容量達到15GW為預估量,配合用電年成長率2.82%的前提來計算,則「次尖峰」將於2025年達到4060萬瓩的用電量(見圖二)。次尖峰發生在下午七點前後,必須完全依賴「非太陽能」的發電設備。依照目前火力電廠的規劃,在2025年左右,火力電廠的發電量有可能落在3800萬瓩左右(參考台電長期電源開發規劃與歷年裝置容量占比),即便加上抽蓄發電等等其他發電設備,可能只會勉強打平,有缺電風險。因此,可以判斷2025年的次尖峰,將會是一大挑戰。

2025的推估用電新高4300萬瓩。圖中黃色區塊為太陽能發電的貢獻;綠色區塊為其他發電設備的預估曲線。缺不缺電,主要關鍵在下午七點前後的次尖峰,預估負載約為4060萬瓩(以年用電成長2.82%做推估)。資料來源:台電官網與工研院懂能源blog。(作者林穎正
圖二:2025的推估用電新高4300萬瓩。圖中黃色區塊為太陽能發電的貢獻;綠色區塊為其他發電設備的預估曲線。缺不缺電,主要關鍵在下午七點前後的次尖峰,預估負載約為4060萬瓩(以年用電成長2.82%做推估)。資料來源:台電官網與工研院懂能源blog。(作者林穎正提供)

如何因應次尖峰?

可運用的方法裡面,時間電價的效果較佳。明年開始,隨著太陽能裝置容量持續上升,日間缺電壓力持續下降,時間電價可以考慮調整,以進一步抑制下午七點前後的次尖峰用電為目標。除了時間電價,台電還有需量競標的方法,跟用電大戶買回關鍵時刻的用電。根據台電新聞稿,包含時間電價與需量競標,在2020年的實際效果,達到抑制用電108萬瓩(參考新聞) 。但是,以圖二的2025年預估情況,抑制用電108萬瓩尚不足以因應超高用電。筆者建議,時間電價要進行更大幅度的調整,必須更明顯而有效的抑制下午七點前後的次尖峰用電。

如何走出缺電的危機?

以趨勢看來,除了再生能源持續建置外,儲能設備勢必蓬勃發展(註三)。用電曲線將會藉由大量儲能設備的設置,配合逐年增加的再生能源,進一步優化。屆時,缺電危機就會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在全球暖化,極端氣候的影響之下,最重要的節能減碳手段,應該是建築物的被動節能。以台灣而言,用電尖峰受到高溫日曬的影響,甚至是傍晚的用電次尖峰也受到建築物西曬的影響(註四)。如何減少建築物吸收熱能,消耗大量空調用電,為一大關鍵。能源轉型相當成功的德國,建築物被動節能,已經施行多年。台灣若想要達到能源轉型,應該要在建築物節能這一方面,快速的跟上國際腳步(註五)。 

結論

長期而言,即使設置大量的再生能源,也還必須透過用電曲線的優化,才能減少缺電危機,穩定供電。其中,包含了時間電價等方式,以及廣設儲能設備。另一方面,建築物的被動節能不但可以抑制尖峰用電,也可以真正達到節能減碳。期待政府加緊腳步,在這幾個方面祭出突破性的政策,以達到能源轉型的目的。

註一:2.82%用電年成長率為目前預估值的一種,主要是換算預估的經濟成長率。參考相關報導:天下雜誌,三接過關也會缺電!獨家數據:2023年備轉容量雪崩式走跌。

註二:林穎正觀點:太陽能大效益—減少其他電廠的開發

註三:遠見報導,「民間賣電」商機大爆發!台達憑什麼拿下全台65%儲能專案?

註四:好能省家電節能網:幫房屋隔熱,可以減少下午時段的用電

註五:參考建築能效分級即將上路,房屋增值潛力看好!

*作者為台中榮總醫師、好能省家電節能網主編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