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山河遭他們一舉兼併:《越南》選摘(4)

2018-04-03 05:20

? 人氣

名氣最響、領導反法抗爭前後超過十年的保王派官員是潘廷逢。潘廷逢於一八四七年生於河靜省東泰村,他家世顯赫,遠溯自黎朝起,祖先十二代都做官。他以優異成績通過一八七六至一八六七年的區域與都會科考。在那次科考中,他以嗣德帝出的考題為文,力主朝廷應仿傚日本人進行軍事現代化。潘廷逢雖因為在皇位繼承問題上與尊室說意見不合而一度宦途失意,但之後尊室說往訪中國向清廷求助,並且滯留中國,潘廷逢遂成為勤王運動領導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勤王運動的參與人物之一潘廷逢。(維基百科∕Image:Statue_of_Phan_Dinh_Phung)
勤王運動的參與人物之一潘廷逢。(維基百科∕Image:Statue_of_Phan_Dinh_Phung)

德蘭尼松(Jean-Marie de Lannessan)重用黃高凱,想憑藉黃高凱與他跟保王派的淵源辦成這件事。黃高凱與潘廷逢是早在幼時已經結識的玩伴。一八八五年,黃高凱找來村中舊識,捎了一封信給潘廷逢(潘廷逢的人馬出沒在附近山區)。黃高凱在信中引經據典,用官宦階級的語言呼籲老友放下武器。信中說,抵抗不會有任何成果,只會增加百姓苦難。黃高凱還揚言要挖盡潘氏家族祖墳,並將剛抓到的潘廷逢的兄弟分屍,以為榜樣。潘廷逢接到這封信,顯然表示不屑,向身邊的人保證自己絕不會與法國人合作。他告訴他們,事到如今,只想自己的家人已經不再可能,事到如今,必須以拯救「我們國家所有其他的兄弟」為念。對黃高凱與法國人串通,以及他寫的那封信,潘廷逢表示極度蔑視。他呼籲越南同胞起來反抗,「如果有人把我的兄弟分屍(煮湯),別忘了把一些湯汁送給我嘗嘗。」他做成結論說,「現在我只有一條死路可走了。」

不過,叢林山區的日子畢竟難過。疾病、淒冷與孤獨,不僅削弱了體力也摧殘了心志。許多反抗軍因過於疲累而棄甲返鄉,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有些反抗軍被捕,還有人變節投靠法軍。一八九三年,為重振士氣,勤王軍對黃高凱坐鎮的義安省省城發動全面攻擊。這項行動由於正面攻擊,遭敵軍砲火猛擊、死傷過於慘重而失敗。潘廷逢的核心圈開始式微,法國與他們的越南同路人將潘廷逢的家人下獄,挖了他的祖墳,把支持保王派、或只是涉嫌支援「叛軍」的村民嚇得噤若寒蟬。眼見越來越多反抗軍領導人不支倒地或無心再戰,潘廷逢知道勤王運動已經來日無多。

黃高凱察覺潘廷逢可能有意投降,於是立即又寫了一封法國人批准的書信,信中對潘廷逢仍然忠於王室的決定表示讚譽,但再次強調現在必須以百姓福祉為重:「只是忠於皇帝,卻忘了萬民期望的人,又豈能留名青史?」信中又說,潘廷逢如果繼續反抗,「不僅我們的鄉村人口會遭摧毀,我們整個國家都會化為一片屍山血海。」潘廷逢在回信中提醒他這位兒時玩伴,造成這場權力均勢轉型、造成整個國家受苦受難的,是法國人而不是保王派。回信中指出,「我們的山河遭他們一舉兼併,變成異邦土地。這些事件影響整個國家、整個人民。在這項試煉中受苦受難的,不是任何特定地區,也不是任何特定家族。」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立體書封。(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立體書封。(聯經出版公司提供)

*作者克里斯多佛‧高夏(Christopher Goscha)是魁北克大學蒙特婁分校(UQAM)歷史系教授。本文選自其新著《越南:世界史的失語者》(The Penguin History of Modern Vietnam),該書榮獲2017年卓越歷史著作獎──坎迪爾獎(Cundill Prize),以及美國歷史學會(American Historical Association)2017年費正清獎(The John K. Fairbank Prize)。授權轉載。本系列結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