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怡專文:群情洶洶時,有一個人始終相信我的堅持是對的

2021-12-25 05:50

? 人氣

我想起她在患重症住院初期,還有意志接受檢查治療要活下去,但當醫生都表示要放棄治療,而她身體日漸凋零以至不能站立的時候,她平靜地對我說,她想「了結」,不想再拖累我。我淌淚說千萬別這麼想,怎樣辛苦我都甘心。她真是不想成為我的負擔,但對我來說,只要她活著,就不是負擔,而是對我生存的鼓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想起年輕跟她通信時,我們討論過我們都在看的狄更斯小說《雙城記》。故事結尾是卡頓為了他所愛的露西的幸福,甘願到獄中替換與他樣貌相似的露西的丈夫查爾斯,並代他上斷頭台。卡頓臨刑時想到的是:「我現在所做的遠比我做過的一切都美好;我將獲得的休息遠比我所知道的一切都甜蜜。」他不覺得自己為所愛的人犧牲,他上斷頭台沒有悲戚傷感,他感到的反而是美好甜蜜。那時候我們就談到,愛情是一個人的事。愛人得其人之愛,最幸福;愛人而不得其人之愛,是其次的幸福。當她受到很大壓力,要逼她選擇與我分離時,我問她,如果我們真的要分開的話,這段感情是否就終結了?她的回答是:真要分開,感情還是會在心中延續,直到永遠。

=三母女在深圳家中,1969年。(李怡提供)
三母女在深圳家中,1969年。(李怡提供)

在文革期間,她受到的壓力更大,那時我們有兩個女兒,由她撫養。她不可能帶著女兒到香港,而唯一可以減少壓力的做法,就是我遷去大陸定居。我們不是沒有談過這麼做,但兩人都否定了,因為現實是我回去不知道可以做什麼,我們的生活費也無著落。她說,必要時只好在手續上離婚,等那個瘋狂的時代過去,再重新在一起。不過,這個「必要時」沒有出現,我們挺過去了。

來港後我們一起生活了34年,她真的相信愛情是一個人的事,對我與異性朋友來往從不過問。她說,如果一方的愛情已不存在了,為什麼還要勉強在一起呢?我問她,如果我們不是經過20年的分離和磨難,如果一開始就生活在一起,會不會反而因許多不協調,使感情無法維持?她說,一定不會。我反躬自問,卻沒有她那麼肯定。

她離去後,在女兒居住的加拿大卡加利的墓園安葬。從2009年開始,每年春秋兩季,我都會飛越太平洋,長途跋涉,為了去她的墓前,默默懷念。若有靈魂,她的靈魂也不知飄到何處。她不可能知道我去了墓園。不過我不是為了要讓她知道才去的,我是為了自己而去的。縱使她不在,但愛仍在。 這兩年因為疫情而耽擱,我一直心有戚戚然。

「愛情是一個人的事。」我寫過這樣的文章,也在電視訪問中講過。我知道許多人不認同我的看法,其實我自己也不是那麼肯定,因為世界上普遍的情形不是這樣。因愛情而犯罪遠比性犯罪更多。世上許許多多的愛恨情仇,糾纏不休,都是因為把愛情視為兩個人的事,嫉妒,要求對方以同等或更多的愛作回報,或要對方改變習慣來適應自己的習慣,這些事幾乎一定發生。我想:若是真愛,那就是一個人的事。

1974年她被調來香港前,中共組織曾徵求她意見,說可以把兩個女兒留在大陸,組織一定會好好照顧。她一口拒絕。

麗儀不僅協助我的事業,也愛護家庭,悉心照顧孩子,凡事她總先為我和女兒著想。她對人坦誠,雖有時過於直率和性急,但心地善良。她成就了我一定的名聲,而甘當籍籍無名的平凡人。我在此必須記下平凡人不平凡的一生。

在我們的墓碑上刻下兩行字:結緣逾半世紀不離不棄;牽手近一甲子無怨無悔。(文章發佈於2021年8月13日)

*作者為香港知名時事評論家、作家。1970年曾創辦雜誌《七十年代》,1984年更名《九十年代》,直至1998年停刊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