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全球最低稅率制」是縮小貧富差距的關鍵

2021-11-20 07:20

? 人氣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提出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在G20峰會中通過,預計2023年上路,是全球稅制的歷史新章。(AP)

美國財政部長葉倫提出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在G20峰會中通過,預計2023年上路,是全球稅制的歷史新章。(AP)

上月底在羅馬登場的G20領袖高峰會議,似乎被之後的第26屆聯合國氣候大會(COP26)的光芒遮掩,目光焦點幾乎都集中在之後的氣候變遷議題上。事實上,這次的G20峰會達成一個歷史性的協議─全球最低稅率制,這種體制能「走多遠」,將是這個世界能否縮小貧富差距的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次峰會算是2年來G20領袖首度「實體聚會」,各國都支持針對跨國企業巨擘課徵最低15%稅率,此舉在一定程度上,是反轉了過去40多年來,各國競相降稅、減稅以吸引投資與資金的作法,如果能落實並推而廣之,更可以遏止全球不斷擴大的貧富差距不再惡化,讓世界至少往拉近貧富差距邁開幾步。

全球最低企業稅制是由美國提出,主要原因其實就是「美國政府缺錢」;拜登「雄圖大展」會讓美國政府額外增加數兆美元的支出─從上任初的紓困、振興經濟到接下來的基礎建設、支持產業政策等,因此拜登準備加稅,把企業稅提高到28%(或25%)。

但這裡面有一個嚴重的問題、或是缺口存在:加稅可能讓企業與資金移往其它低稅率國家,特別是那些所謂的免稅天堂,因此美國財長葉倫把8年前就討論過、但進度停滯的的最低企業稅制拿出來推動,而且頗令人外界意外的是:美國力推之下,竟然順利的在G20、OECD、G7等集團會議中得到支持,同時在這次G20峰會中確定。

對疫情中舉債多的各國政府而言,這個最低企業稅制最吸引人之處,不僅在遏止避稅的最低稅率,更好的地方是:那些跨國大企業的利潤,有一定比例要向其銷售與服務發生國的政府繳交,現制則可幾乎全數移轉到低稅率地區繳稅,這部份在數位領域最嚴重,歐美之間對「數位稅」嚴重的爭執就是肇因於此。

從40年的「雷根主義」的小政府、自由化、降稅減稅開始,全球就展開一場降稅逐底的競賽,各國紛紛降低稅率以吸引投資、留住資金,40年後回頭看,最大獲利者就是享受更低稅率的富人與大企業,其它人都受害,每個國家的貧富差距都因此拉大,政府負債都大增。這次占全球GDP近9成的國家,一起達成15%最低企業稅的協議,堪稱一個里程碑,因為這很可能只是開始。

預計2023年上路的最低企業稅率,剛開始只適用營業額超過一定金額(例如200億歐元)的跨國企業,之後門檻會逐漸降低、增加適用的企業。換句話說,過去幾乎所有企業都會玩的那套移轉訂價、逃稅避稅的手法,應該越來越不可能玩下去,依照估計,這個新制每年就能從那些避稅的企業身上,多「刮下」1000億美元的的稅收。

更有意思、也更值得觀察的是:這種「稅率托拉斯」,能走多遠?如果各主要國家覺得「成交良好」、收到的稅越來越多、又不會影響投資與經濟,可能就會「開疆拓土」,讓更多企業、更多稅目適用─例如,資本利得、個人所得等都有「全球最低稅率」的規定,則更可導正數十年來降稅逐底的風氣,對持續擴大的貧富差距會帶來遏止惡化、甚至反轉縮小的效果,因為,藉著更強的累進稅制與政府移轉,是縮小貧富差距的重要手段。

有了這個全球最低稅率制的「打底」,消極的看是至少各國不用再逐底競爭、爭相降低稅率,積極看則是「找到加稅理由」,那些原本的低稅率國家固然是如此,即使台灣也在評估是否調高國內現行為 12%的最低稅負制稅率。

至於這種「稅率托拉斯」是否會如許多托拉斯一樣,很快就因有少數國家「作弊」而瓦解?這個可能是存在,但只要幾個大國、主要國家,如中美英日德G20等遵守,就能維護此制。最讓人擔心的反而是提出議案的美國,國會強烈反對此案,因為此制讓美國的數位巨擘要繳稅給歐洲等其它國家,如果無法得到國會支持通過,少了美國的全球最低企業稅率制是否還能篇數與順利上路,就會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葉倫說此案「將會終結有害的各國競相壓低企業稅率競賽的租稅逐底競賽」,確實如此;只是在見效前,葉倫要先能搞定國會。未來,更期待這種「全球最低稅率制」能推而廣之並降低貧富差距。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主筆室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