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抗疫,應從超前部署調整到整合部署的策略思維!

2021-10-12 05:40

? 人氣

一、疫苗的採購以及治療儀器、設備與藥品的使用,將成為未來適應病毒長存的重要工作。疫苗的採購終極方向仍建議以國產疫苗為目標,但是受限於疫苗的研發過程仍需要有更完善的程序以及實驗結果的支撐,因此不得不採購國際大廠的疫苗時,仍須考量疫苗的品牌、數量與混打的安全性與適合性搭配,更重要的是需要對次世代疫苗的施打規劃有更清楚的策略及架構(僅僅思考疫苗施打覆蓋率已經無法達到系統運作的要求。這是個複雜的問題,疫苗越多管理的問題就越複雜,第一線操作的失誤就越可能發生。因此要有更細膩的施打規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此外,當疾病發生時如何使用最有效的治療方式以及最適合的治療儀器,也會成為疾病是否嚴重影響患者健康的關鍵。一旦COVID-19可以像流感一樣有成熟的治療方式、有效的藥物以及標準的治療流程,相信就能更「處之泰然」的面對。因此,政府應盡最大的努力從世界上(包含自主研發)找到所需之資源,來維持防疫系統的運作。

20211004-行政院長蘇貞昌4日上午9時召開擴大防疫會議。(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長蘇貞昌舉行擴大防疫會議。(行政院提供)

二、防疫系統的整體目標轉向至與病毒共存以及預防疾病(重症)發生的目標,循序漸進的鬆綁防疫措施,將隨著防疫工作的推展而成為必要作為,要讓民眾的生活逐漸恢復常態與自然。這個策略目標訂定後,政府下一個動作即是與民眾建立夠強的信任機制,透過各式的宣導、公開的資訊、防疫的成果展現讓整體策略目標成為國人百姓的共識,國人不再因為未知而恐懼、不再因為防疫物資不足而恐慌,全體一致的共識與目標,逐步讓COVID-19病毒成為生活的常態,就如同面對流感病毒般的自然。

三、整合,這看來是目前最需要強化的次系統,也是未來最有可能持續發生問題的次系統,簡單從幾個面向來看:

1,疫苗:目前雖然疫苗數量仍短缺,但時隨著高風險族群的施打完畢以及採購疫苗的陸續到貨,時間差所造成的疫苗數量供給很有可能造成過度短缺以及過度剩餘的不均情況發生。筆者判斷,再過一段時間當疫苗數量越來越多時,隨著疫情的降溫,以及三不五時傳出來的疫苗不良反應,這些都很可能導致之後的疫苗施打數量減少,如果疫苗保存期限又不夠長,非常有可能造成疫苗數量的過度剩餘,該如何解?指揮中心可能即刻起就要思考這個問題了,是要送給有需要的國家?還是開放第三劑施打?再放長期一點來看,疫苗的效期時間有多長?在多數人完成二劑疫苗施打後的明年、後年該如何施打次世代的疫苗?多久打一次?甚麼時間施打?並且如何與推動多年的流感疫苗、長者肺炎鏈球菌以及國中女生的HPV(子宮頸癌)疫苗施打的時程搭配安排?如何錯開?間隔的時間長短?..等等。這些從單一疫苗施打到多重疫苗施打的整合思考,應該也是迫在眉睫要去解決的問題了!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