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仁得仁《查理周刊》總編至死捍衛言論自由

2015-01-08 18:11

? 人氣

《查理周刊》總編輯夏邦尼耶(美聯社)

《查理周刊》總編輯夏邦尼耶(美聯社)

有些人認為他的作品積極展現了自由言論的權力,有些人則認為這些漫畫是不必要的挑釁。在總編暨漫畫家夏邦尼耶(Stephane Charbonnier)帶領下,法國報紙《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具爭議的諷刺作品為他們帶來了忠實的粉絲、譴責的聲音、與分歧的大眾觀感。列名於基地(al-Qaeda)黑名單上的夏邦尼耶曾表示,他並不真的認為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脅,但「這可能聽來有些浮誇,不過,我寧願站著死去,也不願跪著活下去。」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政治不正確 刊物路線引爭議


47歲的夏邦尼耶筆名「夏布」(Charb),自1992年便加入《查理周刊》工作團隊,並於2009年起擔任編輯。戴著厚厚的眼鏡,體型細瘦的夏邦尼耶年幼時較為內向,選擇透過繪畫抒發情感。即使《查理周刊》長期以來,屢因針對宗教、女性主義與法國政府的嘲諷招來批評,夏邦尼耶一向堅定地捍衛作者們的言論自由。


夏邦尼耶於2012年(美聯社)


夏邦尼耶一個主要的信念是:漫畫家的作畫權與記者的寫作權是相當的。他指出,《查理周刊》所做的與其他報紙並沒有不同,只是他們透過漫畫回應當前熱門議題,而非照片或文字。因而,當法國外交部長法比尤斯(Laurent Fabius)稱其諷刺漫畫是「火上加油」、惡化衝突時,夏邦尼耶仍拒絕法國政府的建議,堅持刊出一幅先知穆罕默德以裸姿挑逗地躺在鏡頭前的漫畫。


(取自網路)


拒絕迴避伊斯蘭 引來風險與攻擊


《查理周刊》廣泛地抨擊傳統體制,包括各宗教領袖、極右派人士、法國政府、警察、金融家等人都是他們諷刺的對象。但其中挑戰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作品,為他們帶來最大爭議與風險。


2011年11月,在《查理周刊》宣布下一期將由先知穆罕默德擔任「主編」後隔天,辦公室遭到汽油彈攻擊,「鍵盤、電腦、資料都融化了。」但夏邦尼耶表示,伊斯蘭教不應該被排除在言論自由的範疇之外,「如果我們可以嘲弄法國的所有事物,但不能嘲弄伊斯蘭教與其影響,這很令人不滿(annoying)。」


他認為,辦公室是被一些「愚蠢的極端主義者」攻擊,他們不能代表整個穆斯林族群。他也表示,政府要求他們不要再畫挑釁穆斯林的作品,這種作為「才是污辱穆斯林」,「有人得以幽默讓他們繳械,而非派出軍隊或鎮暴警察對付他們。」


夏邦尼耶在被汽油彈攻擊的辦公室外(美聯社)


2012年接受美聯社訪問時,夏邦尼耶表示他「不會責怪穆斯林不能欣賞我們的幽默。(但)我依循法國法律,而非可蘭經的戒律。」隔年,他也曾向法國《世界報》(Le Monde)表示自己沒有孩子,沒有妻子,沒有車子,甚至連狗都沒有,「這可能聽來有點浮誇,但我寧願站著死去,也不願跪著活下去。」


出生於法國、長期閱讀《查理周刊》的《紐約客》(New Yorker)藝術編輯穆利(Françoise Mouly)表示,周刊團隊合作密切,時常一起晚餐。她說,「他們不會躲在自己的作品後頭。他們知道這有風險,之前已有威脅信件與汽油彈攻擊,但他們拒絕被極端分子堵上嘴巴。」


曾製作《查理周刊》紀錄片的雷孔特(Daniel Leconte)表示,夏邦尼耶認為他們的工作是一種思想與言論自由的表現。他描述夏邦尼耶領導的團隊成員「既友善又有趣」,完全不受教條拘束,熱愛自由,「我完全不了解什麼樣的人會想要殺了他們。」


付出生命代價


7日,包括夏邦尼耶等12人遭3名闖入辦公室的槍手槍殺,其中包括另外4名漫畫家、專欄作家、編輯與2名警察。巴黎副市長克魯格曼(Patrick Klugman)表示,這起傷亡對媒體與全世界來說都是既深且重大的損失,「從未有一家報紙受到這般暴力的對待。」


一名巴黎近郊居民則表示,7日逝世的記者們,都是法國諷刺報導界的重要人物,「大家都認識他們,有些人會上電視節目,有些人也畫漫畫、出書。其中一名受害者已經80歲(沃林斯基(Georges Wolinski)),是一名長期反對各種形式的壓迫與不公義的倡議人士。這種記者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德國柏林的法國大使館外悼念紙牌:(左至右)卡布、夏邦尼耶與沃林斯基(美聯社)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