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對策》美國公衛權威:群體免疫實屬無奈,中國清零政策不科學

2021-09-24 13:00

? 人氣

2021年7月,中國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發(AP)

2021年7月,中國南京新冠肺炎疫情再度爆發(AP)

隨著中國不斷起伏出現的區域性疫情,中西方不同防疫策略的討論也再成熱點。而新冠疫情給人類的最大教訓是什麼,中美兩國怎樣在全球防疫領域展開建設性對話以及協調合作,是否互相承認對方疫苗?就此德國之聲中文網採訪了美國公共衛生問題專家黃嚴忠教授。

德國之聲:這兩天中國福建的抗疫工作引發國際關注。在58個受感染的兒童中,年齡最小的只有三歲。小學生深夜在教室裡等待檢測以及三歲幼兒拉著箱子自己去隔離的照片,備受爭議。您看到照片之後,最大的感受是什麼?

黃嚴忠:我最大的感受是這似乎令人難以置信,雖然也有其他國家採取類似的零感染措施,但是我第一次聽說有幼兒要離開父母被送去單獨隔離,我覺得這可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無益。類似的做法與清零政策下地方官員的激勵機制有關。地方政府面臨很大壓力要在短期清零,往往會不計代價和手段,採取一些過猶不及的做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德國之聲:有觀點認為中國這樣的國家人均醫療資源不足,而且地方差異大,因此,中國選擇清零政策是有必要性的;而西方是初期防疫失敗後沒辦法,才提出共存的政策。您如何看待這兩種爭論。

黃嚴忠:這種說法並非全無道理。中國較早地有效管控疫情是有目共睹的,因此需要鞏固既有的防疫成果。一旦放寬政策,一方面可能導致既有成果的喪失,另一方面也會引起公眾對原有政策正當性的懷疑。而西方在疫情失控的情況下提出"群體免疫"概念,其實質就是共存觀點,這在某種程度上確實是無奈之舉。

黃嚴忠教授是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全球衛生高級研究員

然而,如果中國已有80%以上的人口完成疫苗接種,並且根據官方說法,疫苗可以有效降低重症和死亡率,那麼是否可以考慮適當放寬原有的圍堵措施和嚴防死守的策略。否則就會讓人質疑大規模接種的有效性和必要性。特別是在考慮實行清零政策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和德爾塔毒株傳播力顯著增強的情況之下,需要思考維持原有政策的成本以及它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我認為,中國為了避免出現西方防疫失敗的類似情況而必須保持零感染的觀點不科學,而且這種做法難以持久,對於中國的長遠發展無益。

德國之聲:您認為美國防疫工作有什麼失誤之處?最大的問題在哪兒?

黃嚴忠:拜登上台後設立執政百日為國民接種一億劑新冠疫苗的目標已經基本實現。隨後,拜登政府又提出在獨立日之前實現全美70%的成年人接種疫苗,但這個目標的實現較預期晚了近一個月。然而,此時正值德爾塔毒株在美國加速傳播,70%的疫苗接種率已經不足以形成免疫屏障。一方面疫苗對預防德爾塔毒株的有效率開始降低,另一方面出現了突破性感染。現如今,80%以上的疫苗接種率才有可能形成免疫屏障。然而,疫苗懷疑論者在美國佔據25%-30%人口,出於此類政治因素,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措施,疫苗接種率很難達到80%,所以這也是美國正面臨的困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