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台灣旅行法》是勝利也是陷阱

2018-02-14 06:30

? 人氣

作者提出,若對《台灣旅行法》下的美中台情勢做一大膽假設,若中國大陸內部的武力統一台灣聲浪過高,是否可能有某一方為「啟動武統」解決台海問題(多維觀點)

作者提出,若對《台灣旅行法》下的美中台情勢做一大膽假設,若中國大陸內部的武力統一台灣聲浪過高,是否可能有某一方為「啟動武統」解決台海問題(多維觀點)

美國眾議院通過了《台灣旅行法》,不僅台美雙方喜聞樂見,更標誌著台灣在美國國會政治運作的一大勝利。然而這樣的勝利是否代表台灣將會更安全?若法案正式施行後,美方對台政府高層提出了邀約,是否對台海情勢帶來威脅?台灣有沒有拒絕美方約訪的正當性?甚至法案是否成為引誘台灣跨過兩岸局勢紅線,觸發武統的陷阱?將是台灣在享受美國國會勝利果實之際,必須主動思考的難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灣旅行法》旨在解除39年來台美政府高層互訪禁令,法案內容除了取消1979年來美國對台灣正副總統、行政院長、外交部長與國防部長等「五黑名單」禁止赴華府訪問的限制,更鼓勵台美雙方「所有層級」官員、以「任何目的」進行互訪,並與國務院及國防官員等會面,過去包括國防與外交等敏感議題也將不再設限。

中國大陸畫下「紅線」

這部標誌著台美關係能更進一步的《台灣旅行法》,之所以在此時獲得眾議院通過,首先反映的是美國對於中國大陸崛起的不安情緒及與日俱增的威脅感。

上至美國國防部,曾在1月19日發佈的最新國防戰略報告中,將中俄視為美國的頭號威脅;下至美國人口研究所所長毛思迪(Steven Mosher)也在近日發表新書的《亞洲的霸凌者:為什麼中國對世界秩序是新的威脅》,稱中國大陸的大一統零和世界觀,已對美國帶來威脅。

美國從學界到政界對中國大陸崛起所彌漫的不安全感,使得國會欲藉台灣遏制中國大陸,或作為美中博弈裏向中國討價還價的工具,已再度列入美國的外交政策選項。

20170818-建構亞太新局下台美關係新架構國際論壇,會後合影。(盧逸峰攝)
建構亞太新局下台美關係新架構國際論壇。(盧逸峰攝)

若《台灣旅行法》最後果真獲得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簽署並施行,將可讓美方透過《台灣旅行法》所賦予的「邀訪台灣高層政治人物」法律正當性,成為繼對台軍售外,另一種美中關係槓桿操作的工具,藉以平衡美中台及安撫美國內部聲浪,或藉此試探台灣輿情,甚至挑動台海情勢。政治工具的增加,對美國自身利益來說是有備無患的。

就長期以來致力於增進與美國關係的台灣來說,此次眾議院通過《台灣旅行法》則彰顯出以「台灣人公共事務協會」(FAPA)為主的在美台灣人遊說團體與駐美外交單位,長期與友台的美國國會議員互動,透過努力「博感情」與金錢「政治公關」下的成果。

在此情況下,台灣輿論對美國眾議院通過《台灣旅行法》的訊息喜聞樂見乃合情合理,甚至於川普簽署也不奇怪。然而在對法案滿懷期待的同時,台灣人或許更應該仔細探問,這個法案雖讓台灣與美國有更深層的聯繫,但它是否真能讓台灣「更安全」?

首先,我們得面對台灣主要安全威脅來自於中國大陸這一基本事實。在中國大陸《反分裂國家法》中,明確規定三種「不排除對台使用武力」的前提,即「發生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發生將導致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重大事變」,或「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這三種情況的研判標準,完全掌握在北京手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