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原來波蘭是捐疫苗給「中國台灣」,善哉善哉

2021-09-09 05:40

? 人氣

我國外交政次曾厚仁(左)與波蘭臺北辦事處代理處長李波(簡恒宇攝)

我國外交政次曾厚仁(左)與波蘭臺北辦事處代理處長李波(簡恒宇攝)

40萬劑AZ疫苗,波蘭還了台灣一個人情,也給了民進黨香嫩多汁的內宣題材,高潮大喊「善的循環」,「民主夥伴」,「溫暖援手」,「普世價值」,滿滿的友好修辭,簡直「波蘭」壯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沒幾日,波蘭外交部長拉烏(Zbigniew Rau)在立陶宛受立國媒體詢問台灣問題時,卻又表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話說得斬釘截鐵,而且發話地點還在挺台表演過頭的立陶宛,一時間,讓「塔綠班」心情雪崩,生吞「善的循環」,盤點中波關係與「惡的距離」。

搞了半天,波蘭捐贈疫苗的對象,不是台灣,而是中國台灣,善哉善哉。

如果這次立陶宛沒將拉烏的立場表達視為醍醐灌頂,那麼這歐洲小國的政經未來也難以樂觀,因為中波關係自今年以來,確實在逐步提升,但波蘭可不是親中的歐洲國家,而是親美國度,波蘭尚且堅守「一中」,立陶宛是在搖擺什麼?

波蘭外交部長拉烏(Zbigniew Rau)表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聯社)
波蘭外交部長拉烏(Zbigniew Rau)表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美聯社)

波蘭親美,卻不想反中

去年,川普與德國鬧翻的時候,美國駐軍是從德國往波蘭移動,這是「美波關係」堅若磐石的明證。而與立陶宛,烏克蘭立場一致,波蘭也是「懼俄一族」,親美簡直是政界天職。但是今年,當拜登政府5月在歐俄「北溪2號」天然氣管線問題上立場鬆動時,華沙表示嚴正關切,因為波蘭是反對「北溪2號」最力的國家之一。

波蘭是否與烏克蘭一樣,暫時性「親中」以警告美國勿與俄羅斯走太近呢?其實不是,因為中波關係在今年初即呈現回暖跡象。

330億美元逆差,這是華沙尋求與北京深化經貿合作的背景,波蘭希望賣更多東西到中國,以平衡貿易。

1月,拉烏與王毅通電話,重點討論中波雙邊與多邊(17+1)經貿計畫;2月,中東歐17+1領袖虛擬高峰會,波蘭總統參與,並表示對倡議感興趣;3月,波蘭總統杜達(Andrzej Duda)與習近平通電話,重點與「基建狂魔」討論基建,並試探向中國購買疫苗的可能性,亦得到習近平的正面回應;同月,拉烏主動向王毅通電話,積極洽談抗擊疫情的合作;同月,杜達再次與習近平通話,隨後便有消息稱,一架華沙專機飛往北京,並帶回一批中國捐贈的醫療設備。

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與波蘭參議院議長格羅茲(Tomasz Grodzki)視訊通話,重談「戰略合作夥伴」(strategic partnership)議題,也談及波對中貿易逆差,加強商業往來,環保合作等事項,格羅茲也提及了對新疆,西藏,香港問題的關注;5月,北京與波蘭,愛爾蘭,塞爾維亞,匈牙利外長與王毅於貴陽會晤,廣泛並具體地洽談各種重要外交合作,包含波蘭國內5G技術立法的問題。塞爾維亞,匈牙利可說是北京在歐洲的好哥兒們,愛爾蘭也一向被歐洲反華鷹派斥為「對中軟弱」的國度,親美的波蘭與這幾個國家攜手赴中面聊,顯見波蘭對中國態度轉趨積極。

以上事件都發生在美俄關係變化之前,因此不能說中波關係向好,是因為美國對俄態度軟化的結果。7月初,德國外長馬斯對拉烏「曉以大義」,稱歐洲孤立俄羅斯的想法是危險的,務實的德國從來不放棄在經貿角度上看歐俄關係,也堅決主張歐盟自主,與美國立場要有所區別。當然,德波之間仍有二戰歷史遺留的問題待解,但大體上無損兩國間目前的交誼。

綜觀以上發展,對波蘭而言,對中關係趨向務實,無損於其親美態度,而同時與中俄採取敵對,單邊押寶美國,才屬不智,因為論對俄羅斯的影響力,北京遠大於華盛頓,是「傳話人」的最佳選擇,一如中印衝突時,俄羅斯能扮演的中間角色。故而,華沙採取與中美兩國的雙軌友好,才是聰明的,善的循環。

因此,拉烏在立陶宛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是一個恰如其分的表態,而即便如此,也不妨礙波蘭與台灣在經貿文化上的交往,話說得很清楚,拉烏強調波蘭設在台灣的事務處,僅止於經貿文化事務,不涉及外交。

看立陶宛在台灣問題上所表現的粗枝大葉,顯見其在外交上的稚嫩,對台海問題亦缺乏基礎認知。因此才說,拉烏的表態若不能為立陶宛醍醐灌頂,那這小國的未來就充滿風險。並不是說「親中方為坦途」,而是自身的外交眼界與能力,展現了一個國家的政治成熟度,在國際社會持續犯下低級錯誤,是沒有未來的。

歐洲議會本來就是反中陣地

誠然,最近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提出了挺台草案給立陶宛壯膽,但歐洲議會本就是最反中的鷹派集結處,此舉並不令人意外。重點是,歐洲議會對歐盟整體外交戰略的影響有限,該組織是一個直選產生的(民代)舞台,觀點多元,性質偏向在野立場,而非偏向執政立場,缺乏務實基礎。

對歐盟而言,歐洲議會是一個絕佳的「異議區」,可在國際事務上為歐盟扮演平衡角色,但也是一個「卡脖子」的罩門,因為大國最容易將手伸進來攪和。在歐洲議會,美俄是最有經驗的攪和者,中國在此的經營則最薄弱。

有論點指出,歐洲議會提案為台灣正名,恐引發骨牌效應,將「歐洲經貿辦事處」改為「歐盟駐台灣辦事處」,此事10月全會即見分曉,現在不必多做揣測,但我想問的是,即便「歐盟駐台灣辦事處」落了地,那「波蘭台北辦事處」(Polish Office in Taipei)會改嗎?德國在台協會(German Institute Taipei)會改嗎?法國在台協會(Bureau Français de Taipei)會改嗎?瑞典駐台北代表團(Taipei Mission in Sweden)會改嗎?所有的英文名稱都是台北喔。

如果中文改了,英文不改呢?這算正名嗎?如果「歐洲經貿辦事處」改了,結果立陶宛龜縮了呢?民進黨屆時要炒作「立陶宛只是鼻屎國」嗎?

對,歐洲的特徵就是不團結,將歐洲議會的態度視為歐盟成員的一致立場,則是外行。過度期待歐洲對台立場轉向的人,才會對波蘭表態感到受辱,去年捷克已經玩過一次「挺台兼辱台」了,所謂「善的循環」,每次都被證明只是自嗨而已。

說起來,波蘭的表態很突兀嗎?讓綠營難堪的是,「一中原則」在國際社會裡毫不突兀,因此當然難以引起國際矚目,倒是對兩岸媒體很有吸引力。相對而言,立陶宛的表態算是「淘氣」,能否玩到最後還是未知數,所以對國際媒體而言很有報導價值。

炒作台波關係升溫的政媒,因為避談中波關係升溫,所以誤導性十足,現在臉也就特別腫,臉腫還繼續硬坳,就實在很難看。

立陶宛話說得太滿,現在進退兩難,只好裝孬靜觀其變,否則要設代表處,何須這麼久?波蘭給了立陶宛一個冷靜的窗口,窗外示範在中美俄之間要怎麼玩才能進入「善的循環」:

小老弟,學著點,單邊押寶太虧了。

*作者為自由撰稿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

雁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