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走走》新冠肺炎教我的民主第一課:疫苗公共化

2021-09-02 15:00

? 人氣

以色列男子補打加強針。(AP)
以色列男子補打加強針。(AP)

變種病毒為世界抗疫設定了更嚴峻的遊戲規則:充足疫苗雖不足以立即終結全球疫情,對抑制傳播、防止醫療崩潰與維繫生命而言,卻變得更加急迫與不可或缺。沒有疫苗的保護下,delta造成如五月的印度與今日印尼的慘絕人寰情景。七月中起,印尼每日新增案例四萬多,約兩千例死亡,數字恐怕都低估。相比之下,在疫苗過多的以色列,大流行帶來的是生活不便,而在沒有疫苗的地方,則是地獄。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世界不平等因疫苗的發明變得更加赤裸,人口僅佔世界13%的七大工業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日本,他們採購囤積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疫苗。而其他落後國家,如有13.4億人口的非洲,只有1.8%的接種率。疫苗成為特權,窮國有錢也買不到,只能仰賴施捨與捐贈。

疫苗民族主義,還是疫苗國際主義

事實上,我們並不真的知道病毒要將我們帶入什麼樣的「未來」,因而感到恐懼。在恐懼裡,我們有兩個選擇:封閉,還是開放?義大利政治哲學家阿岡本(Giorgio Agamben)在疫情中思考「恐懼」,他認為,恐懼只有一個解方,即是向未知的世界「開放」,這不表示要將自己的身體暴露於危險之中,而是種生命態度。

開放,對我來說,就是在未知與變動中學習。上一門疫情「民主課」,這是自6月開始,我給自己的要求。這門「課」從一篇文章開始。

師長好友丁乃非在Line上傳來一篇六月十七日刊登於《衛報》上的投書〈疫苗民族主義正殺死我們,我們需要疫苗國際主義〉(“Vaccine nationalism is killing us. We need an internationalist approach”)當時,台灣已因病毒突破邊境防線,進入三級警戒一個月,社會驚覺我們沒有「超前部署」也沒有足夠的疫苗,蔡英文總統一句「七月有國產」引發社會喧囂。而身在印度的我,剛經歷慘烈的第二波,都市裡空地露天砍樹焚屍,恆河上漂浮著無柴可燒而被放流的亡者,人人都有至親好友染疫死亡,巨大的失去使人麻木,麻木使人悲哀。我的心情跟著台灣確診與死亡人數與網路上的辯論起起伏伏,憤慨著不知該如何看待「高端」,困惑究竟中國如何阻攔,也對各類論辯的荒謬對立感到惱怒。

正是這篇文章,讓焦躁的我瞬間安靜了下來。我為之前數週身陷的激越爭辯感到慚愧。這篇文章說得對,「疫苗民族主義正在殺死我們」。它告訴了我,該如何立身,朝向比民族主義更開闊處開放。

我把這篇文章傳給許多台灣朋友,介紹這裡的觀念:把疫苗當作國防外交的民族主義是錯的,疫苗公共化才是我們該做的事。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這有可能嗎?」「是不是太理想化了?」我一方面很想證明,疫苗公共化並非不切實際,有它具體可行的路徑,但另一方面,我更想說的是:這是,對的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

世界走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