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月讓確診數再次「加零」!德國之聲:台灣是怎麼做到的?接下來又會面臨什麼挑戰?

2021-08-26 12:40

? 人氣

20210823-蔡英文赴台大醫學院體育館接種疫苗,接種前護理師當場拆封全新高端疫苗,並在施打前高舉疫苗示眾。(取自蔡英文臉書)

20210823-蔡英文赴台大醫學院體育館接種疫苗,接種前護理師當場拆封全新高端疫苗,並在施打前高舉疫苗示眾。(取自蔡英文臉書)

台灣5月起面臨嚴峻疫情,3個月內染疫死亡數增加800多人,直至8月中疫情才逐漸受控,德國之聲採訪專家剖析關鍵原因,以及台灣接下來將面臨哪些挑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段時間,台灣防疫警戒提升至三級,實施類似軟性封城的措施,像是居家上班上課、餐廳禁止內用、娛樂產業關閉等,台灣的社會氣氛也因確診數和死亡數居高不下而低迷,直至8月初疫情才逐漸緩和。

公衛學者分析,台灣能控制住這波疫情,除了基本的防疫措施如戴口罩、社交距離及匡列確診者進行隔離等,大量篩檢以及台灣地方基層、民眾合作,功不可沒。但學者同時也提醒,台灣接下來的防疫挑戰是Delta變種病毒,並直言「Delta變種病毒一定會傳至台灣,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Taiwan Taipeh | Coronavirus | Soldaten, Desinfektion

台灣今年5月起爆發一波新的本土疫情,短短3個月內,新冠確診數從1千多人增至1.5萬人,死亡從1百多人增至800人,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台灣面臨最嚴峻的疫情考驗。

擴大篩檢、軟封城

前院長台大公衛學院前院長詹長權向德國之聲表示,台灣面對的病毒株是以英國病毒(Alfa)為主,傳染力不及Dela病毒,但傳播力仍高,廣篩阻擋疫情傳播的重要關鍵。

他說:「台灣透過廣篩方式找出無症狀感染者,提早發現才能阻斷傳染鏈。」這還需要台灣精準且快速的的疫調,像是匡列確診者,公佈足跡,篩檢接觸者等。

事實上,台灣5月爆發這波疫情前,僅針對有症狀者檢測,因應這波疫情才將篩檢對象擴大至有接觸史的人,不過起初也遇到篩檢量能不足的困境,幾周後才逐漸補足。

Weltspiegel 08.06.2021 | Corona | Taiwan Neu-Taipeh | Medizinisches Personal

台灣5月因應疫情爆發增設篩檢站,提供有症狀或接觸史民眾檢測。

美國史丹佛大學公衛政策教授王智弘(C. Jason Wang)也表示,除了軟性封城,台灣疫情能緩和還可歸功於大量篩檢。台灣從5月中開始實施「三級防疫警戒」,嚴格規定室內5人、室外10人之聚會人數上限,以及強制關閉娛樂場所、要求餐廳停止開放內用等防疫措施。

民眾合作及基層衛生體系

台灣人的公衛觀念及警覺力也成了抗疫助力,詹長權說:「台灣人的衛生意識高,會提高警覺,做的防疫措施比政府規定的還要多,因此社會流動性很快就降低,減少人與人的接觸。」

他也向德國之聲指出,地方政府匡列感染者及接觸史也很重要。他並舉例,彰化疫情調查非常快速,精準的疫調,找出感染者擴大匡列並隔離,「很快找到從台北萬華回到彰化的人,阻斷社區感染」。

基層瞭解鄉鎮居民樣態,像是民眾常聚集的地區,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決定篩檢對象,截斷病毒傳播鏈。詹長權舉例,屏東地形狹長,但人們的生活圈有很清楚的模式,因此能直接針對地點來擴大篩檢。

王智弘也指出,台灣民眾的配合度是防疫關鍵,他向德國之聲說:「民眾自律,互相監督,若有確診者到處跑,就會通報」,並補充,「文化上,台灣人自我保護(Self-Preservation)及生存的意識高,與西方人的冒險精神不同,所以面對疫情台灣人更謹慎小心,也是能控制疫情的原因。

挑戰仍在

不過,這波疫情也為台灣帶來慘痛代價,不到三個月就失去800多條寶貴人命,經濟也受到重創,6月的失業率4.8%,失業人數達57萬人,創下10年來新高紀錄。

Taiwan Taipei | Übung gegen Ausbreitung des Coronavirus

台灣5月疫情爆發後,醫療量能一度緊張。(資料照片)台灣5月疫情爆發後,醫療量能一度緊張。(資料照片)

台灣的新冠患者的死亡率偏高是嚴重問題,彭博社曾報導,從去年初以來,台灣的新冠肺炎死亡率高達5%,比香港的1.8%及新加坡的0.1%高出許多。詹長權向德國之聲分析原因稱,除了因台灣未普篩,無法掌握所有確診人數,導致分母較小而使死亡率增加,另一個原因是醫療量能不足。

台灣5月疫情爆發後,出現醫療量能不足的情況,6月更將疫情嚴峻的北部醫院的確診病患,移送至南部以舒緩醫療量能,直到住院率下降後,醫院量能才逐漸緩和。

王智弘提醒,醫院病房的增加速度遠不及病毒傳播速,這一波疫情對台灣而言是個警訊,因為病毒在轉變,台灣戰鬥力要加強,「這是個教訓」。

詹長權則表示,台灣的醫療量能是很大問題,建立「方艙醫院」作為中繼站有其必要。他說:「台北之前曾改裝旅館作為類似方艙醫院安置確診病患,但僅有硬體還不夠,強烈建議現在就必須建立方艙醫院,以防範接下來變種病毒可能帶來的新一波疫情。」

疫苗覆蓋率低

根據台灣衛福部統計,台灣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已達40%,但完整施打兩劑疫苗的人口僅不3%,學者認為「仍太低」。

目前醫界大部分認為,Delta病毒是台灣即將面對的最大挑戰。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庫克(Alex Cook)表示,雖然疫苗接種仍是擺脫疫情的關鍵,但像是兩劑疫苗覆蓋率已達近八成的新加坡,Delta變種病毒仍能在其社會中傳播。

Taiwan | Präsidentin Tsai Ing-Wen bekommt erste Coronaimpfung mit Medigen

台灣總統蔡英文23日在台大醫學院體育館接種高端疫苗。

王智弘向德國之聲解釋,已接種疫苗的人仍會染上Delta,通常症狀輕微或無症狀,但其病毒量仍高,會傳染給沒有接種疫苗的人。他直言:「台灣的挑戰很大,因疫苗接種率太低,就算完整接種兩劑,Delta有很多『突破性感染』,傳播速度快,很危險。」

詹長權肯定地說:「Delta變種一定會傳入台灣社區,只是時間早晚問題。」他強調,篩檢非常重要,並指出,台灣目前的篩檢量每日約一萬至兩萬件,他認為這樣的量能仍不足,至少要每日篩檢五到十萬件,同時定期找出確診個案的病毒株類型。

「清零」是目標嗎?

另外,隨著新加坡等國的防疫政策逐漸朝向「與病毒共處」,「清零」與否也成為台灣社會討論的議題。

王智弘認為,除非全民普篩,否則「清零」幾乎不可能,也沒有必要,並解釋:「有很多人是無症狀感染者,若沒有篩檢也不會找到,因此『清零』是幾乎不可能的事」。

他強調,應持續鼓勵民眾接種疫苗,當疫苗接種率達到人口數的七到八成時,病毒就比較無法傳播。王智弘向德國之聲說:「其實也沒有必要每個都篩檢,雖然有接種疫苗後仍會有『突破性感染』和無症狀感染,但若不致死也不需住院,新冠病毒對我們的影響就會像感冒一樣」。

由於台灣仍實施嚴格的邊境管理措施,王智弘建議,在持續管控邊境下,可以透過疫苗接種與否來安排隔離措施,至於在防止Delta病毒上,則以篩檢方式找出入境Delta病毒感染者。他說:「畢竟一直封鎖邊境,也不是很好,若要大家在家裡面不出門,一個社會很難永遠這樣下去。」

街訪台灣人:會打「國產疫苗」嗎?

詹長權也認為,「清零」目前只在中國實施,需要有公權力介入,付出很大代價,在民主國家比較難實施。因此,不應該以「零確診」為目標,而是要降低死亡率,將台灣的死亡率降低到進步國家的標準。

庫克也表示類似看法,他認為「清零」不切實際,而是應通過疫苗覆蓋率降低死亡率。他透過電郵向德國之聲表示:「人們要嘛就是得無限期保持如戰爭狀態或與世界隔絕,不然就得接受新冠肺炎會持續在社區傳播,但通過疫苗抑制死亡數。」

但庫克也說,就台灣而言,在疫苗接種率仍然相當低的情況下,放棄「零確診」政策可能還為時過早。

台灣疫情指揮中心24日表示,「清零」不是台灣目標,但要盡量找出潛藏的病人並予以治療,避免在社區傳播。指揮官陳時中說:「目前台灣經濟並未因邊境管控而受影響,靠這樣的措施,讓內需市場復甦。邊境嚴管,社區良好的疫調跟疫情控制,讓國民恢復正常生活。」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