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自治抑設置民選議會:《兩個太陽的台灣》選摘(3)

2021-08-25 05:10

? 人氣

但隨著臺灣近代民族運動的擴大與深耕,到了一九二六年之際,內部便又漸漸出現爭論,這是臺灣近代民族運動第二次路線之爭。這次路線之爭不但未能如第一次路線之爭一樣,帶來大同團結的結果,反而導致抗日戰線的公開分裂,而使統一戰線趨於瓦解。臺議運動也因這一瓦解,於一九二七年後,變成為部分抗日團體政策的一部分,後來更演變成為少數幹部脫離民眾的「職業運動」,林獻堂等人乃於一九三四年,發表〈臺灣統治意見書〉及〈請願運動停止聲明書〉後,自動宣告結束此一運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二元教育政策

日本據臺五十年間,成為總督府遂行愚民目的的主要做法,便是二元教育政策,日臺二元教育政策也可說是標準的殖民地歧視政策。

從一八九五年到一九一九年間,在教育系統上,總督府在臺灣所設的學校,僅有公學校(日人唸的叫小學校)與國語學校;一八九九年再設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公學校的目的只在傳授日語;國語學校又分為師範部、國語部及實業部;師範部的目的,在培養公學校教員;國語部的目的,是對臺人授以日語為主的中等普通教育;實業部的目的,是對臺人授以有關農業、電信、鐵路等中等程度的技術教育;醫學校專以養成醫生為主。所以,日本據臺最初二十五年,語文教育與醫學幾乎構成教育的全部內容。賴和在短篇小說〈無聊的回憶〉,描寫公學校的教育時,便這樣說:「日本話以外,別無所謂讀書,學問也就在說話之中。」

到了一九一九年,「一則由於世界大戰後民族運動風潮波及臺灣的結果,為應付臺灣人對文化要求之必要;二則因臺灣的資本主義化,有了飛躍的發展,隨其生產及資本集中的高度化,在經濟方面也須提高普通教育及技術教育;三則由於住在臺灣的日本人子弟增加的結果,致有設置高等教育機關的必要。」於是總督府乃頒布「臺灣教育令」,進行教育改革。

《兩個太陽的臺灣》立體書封。(時報出版)
《兩個太陽的臺灣》立體書封。(時報出版)

*作者曾任立法委員、監察委員、促轉會主委,現任臺北政經學院基金會董事長。本文選自作者著作《兩個太陽的臺灣:臺灣文化、政治與社會運動的狂飆年代》(增訂新版∕時報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