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的事實查核:對於全球的氣候變遷,中國究竟該負多大責任?

2021-11-03 13:40

? 人氣

今年早些時候,來自荷蘭和德國研究機構的3名學者提出了一個方案:二氧化碳排放的責任應依據經濟使用由消費者和生產者分擔。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們是否審視了所有方面?

既然說到全球化,那麼不能不看到,國際航運和航空旅行通常並不顯示在各國統計數據中,而是單獨列出。因此,運輸你的筆記型電腦不會影響中國或你所在國家的二氧化碳預算。

由此而言,在我們談論氣候變化的責任時,單一國家或許根本就不是恰當的計算基准?運輸是排放的一個重要因素。2018年,所有航運業在人為二氧化碳排放中約佔2.9%。2019年,民用航空所佔份額與此類似,略高於2%。

非贏利環境組織「保護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的拉加夫(Shyla Raghav)指出,國家這一模式有其弱點。但她也提醒說:「挑戰是,其他選項是什麼?」

還有一個問題是:涉及氣候變化的責任問題,我們是否太過注意了二氧化碳這一種溫室氣體?兩位專家都認為,不是的,畢竟,二氧化碳是導致我們星球變暖的最大因素。盡管如此,兩人都認為,未來要遏制氣候變化,不應忽視其它氣體。甲烷便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它在農畜生產中產生,例如眾所周知的牛放屁和打嗝,或者在水利壓裂和石油生產過程中逃逸。

結論:問題複雜

讓我們回到起點。「保護國際」專家拉格夫總結說,「我們的確不能把責任都歸咎於中國」。不過,她也強調,作為最大排放國,在與氣候變暖鬥爭中,中國在適度責任分擔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

安德魯則認為,氣候變化的責任問題不能僅從赤裸裸的數字中得到解答。他還關注另一個層面,即規範性問題:「中國能以不同方式發展麼?若中國不使用所有可用的煤,會是什麼樣子?」或者從地理條件上說,中國缺乏利用水電的可能,這也可以用來指責中國嗎?安德魯總結道:「涉及責任和指責,問題非常複雜。」畢竟,中國已經制定了到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此文為德國之聲對關於氣候變化的神話作事實核查系列文章之一。)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