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戰疫》連4天確診不到200人 公衛專家:已看到調降三級警戒的科學理由

2021-06-17 09:00

? 人氣

台灣連續4天確診數都不到200人,並啟動大規模疫苗接種,外界關注疫情警戒是否可能由三級下修。(柯承惠攝)

台灣連續4天確診數都不到200人,並啟動大規模疫苗接種,外界關注疫情警戒是否可能由三級下修。(柯承惠攝)

台灣本土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爆發月餘,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16日公布167例確診個案,台灣連續4天確診數不到200例,指揮官陳時中也認為疫情有稍微下降,更讓國人看到慘澹疫情中的一絲曙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台大公衛教授陳秀熙16日指出,根據研究團隊分析,已發現4個科學性的理由能讓防疫警戒由三級向下調降,包括醫護人員有7成以上接種一劑疫苗;長期照護相關機構及長者開始接種疫苗;在企業、社區、家戶實施廣篩,以及9成以上民眾遵守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的防疫措施。

20210616-信義國中接種站16日下午持續進行85歲以上年長者新冠肺炎疫苗施打,並於一樓為行動不便長者採「宇美町式」接種。(顏麟宇攝)
陳秀熙指出,長者接種疫苗能降低重症及致死率,圖為北市信義國中接種站為高齡長者施打新冠疫苗,非新聞相關個案。(顏麟宇攝)


陳秀熙說明,醫護人員接種疫苗覆蓋率提高能降低院內感染率以及超級傳播者的出現;長照機構照顧者及住民接種疫苗,則可降低重症及死亡率;擴大篩檢措施、持續做好防疫措施能降低小型群聚感染,避免社區再出現疫情,他也強調,在疫苗施打未及群體免疫之前,口罩及維持社交距離千萬不能鬆懈。

防疫警戒下降得設緩衝期 陳秀熙:經濟復甦仍有群聚風險

陳秀熙提出專業意見,在防疫警戒由三級下降到二級之前,要有「2.5」版的防疫規劃來做為緩衝時間,從中觀察鬆綁後的社區疫情變化並滾動修正。

20210517-雙北疫情升級為三級後的首日上班上學日,搭乘大眾運輸民眾明顯減少。(柯承惠攝)
陳秀熙指出,防疫警戒調降後須有一段緩衝期,來觀察經濟活動是否會造成群聚感染。(柯承惠攝)


陳秀熙表示,高風險的高齡族群接種完畢仍須1至2週的時間,且庶民經濟所需的人流移動是否會造成群聚感染,也需要1至2週的觀察,而且從國際經驗來看,疫苗施打率達到2成,仍需要NPI措施的配合,才能避免疫情反撲。

按照指揮中心訂定的「疫情分級」及「疫情警戒標準及因應事項」,防疫警戒升到第三級,所有民眾必須外出全程戴口罩;禁止室內5人以上,室外10人以上聚會;僅保留維生、秩序維持、必要性服務、醫療及公務所需,其它營業及公共場域全部必須關閉;發生群聚的社區,必要時實施封鎖。

台灣新冠致死率達3.72%  陳秀熙:一兩周內可望減緩

據統計,國內目前每十萬人確診率仍以台北市最高,達到156.2;新北市的142.7居次,而近期爆發移工群聚的苗栗縣以86.7位居第三。陳秀熙指出,從苗栗移工群聚感染的經驗來看,只要及時阻止,仍然能避免疫情進入社區。

20210608-各科技廠8日將移工送至竹科篩檢站採檢。(顏麟宇攝)
苗栗多間科技廠日前爆發移工群聚感染,因此新冠肺炎確診率僅次於雙北。圖為竹科設置採檢站針對移工進行快篩。(資料照,顏麟宇攝)


陳秀熙表示,台灣本土累積致死率仍在節節上升,目前已達到3.72%,高於全球平均。他分析,由於台灣是面臨首波本土流行,加上染疫中有許多高齡者,且醫療量能調配不及,但這些現象都已在改善,相信未來一兩周內能看到致死率開始減緩。

陳秀熙團隊分析,這波疫情在不做任何防疫措施的情況下,病毒R0值高達5.8,但隨著全國三級警戒實施,精進各項措施並加速篩檢揪出隱形個案,目前Rt值已下降到0.46,跟指揮中心日前公布的內參數據(Rt=0.7)相去不遠,只要能持續努力做好NPI措施,疫情將會持續減緩。

柯文哲:確診數每天10例以下再談解除三級警戒

針對防疫警戒是否要下修的問題,醫界出身的台北市長柯文哲日前曾坦言,社區中仍有許多潛在感染源,一放鬆確診就會飆高,應該要思考如何在兼顧民生經濟的狀態下維持三級警戒,直到民眾普遍接種疫苗。

20210615-台灣新冠肺炎疫情三級警戒,各地疫苗接種站16日為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圖為新北市三重區小巨蛋體育館接種站醫護人員為長者施打疫苗情形。(柯承惠攝)
柯文哲日前曾表示,直到民眾普遍接種新冠疫苗才能放鬆防疫警戒。圖為各地疫苗接種站16日為民眾施打新冠肺炎疫苗。(柯承惠攝)


柯文哲於16日也提到,每天新增確診數有下降趨勢,但應該要到每日確診案例「降到10例以下」,才去思考解除三級警戒的問題,而且不可能一下子三級就降到二級,必須採逐步放寬的方式。

至於是否可能部分地區防疫警戒維持三級、部分地區降級?柯文哲則認為,台灣交通四通八達,雙北不太可能單獨行動,防疫管制的解除仍要全國一致才可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

盧逸峰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