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大春專文:別害怕!每個字都是文言文

2017-12-16 05:50

? 人氣

然而,「害」,還不只是一個字而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漢語一字單音,同音字很多,本來一個字就能表義,可是為了不與同音字混淆,常常加一個字成為語詞,以便區別。比方說:國要說成國家,民要說成人民,軍要說成軍隊……不勝枚舉。怕,也不例外──我們也常說成「害怕」。

害怕,人情之常,可是害這個字是怎麼放在怕字之上的呢?害,原本不就是災禍、妨礙、使受損傷嗎?不,害也有怕的意思。害怕,居然是同義複詞。近世語中的「害羞」、「害臊」本來就是指怕羞、怕臊;而用害字表達怕義的淵源卻更早。

《史記‧魏世家》裡有這麼一幕:楚國的宰相昭魚請謀士蘇代出主意,要讓魏國的太子繼新死的田需之後,當上宰相,昭魚才放心。從楚國的立場來說,若非魏太子、而是秦國的張儀、韓國的犀首或齊國的薛公入魏為相,對楚國是大大不利的。司馬遷如此寫道:「魏相田需死,楚害張儀、犀首、薛公。」這裡的害,就是忌憚和害怕了。接下來為了在用字上調節變化,一連兩處重複以昭魚的觀點敘述此事,司馬遷是這樣寫的:「田需死,吾恐張儀、犀首、薛公有一人相魏者也。」可見「害」,就是「恐」,也就是「怕」。

「恐」字的來歷相當具象。早在(可能還早於甲骨文的)陶文之中即有。底下的心表示情緒,上面一個又像ㄞ、又像五的字符,就是「拱」(抱)之形,人害怕了,蜷縮似擁抱,好像也很合理。

心字部表達害怕的字還真不少,這一類的形聲字音符大多具備實際的意思。

20171212-張大春書法作品手稿(1)。(張大春提供)
張大春書法作品手稿。(張大春提供)

怯,一看音符是個去字,就知道那是因懼怕而要逃避。怖字的音符(布)是祀神所獻貴重之物,而深恐其汙損不潔;布當然十分貴重──它還是貨幣呢。

怵,讀若黜,這是因為作為音符的朮是一種野生的苦草,可以入藥;人不是怕吃苦嗎?怵,便也表述了懼怕。

悚,是個簡化字,原本寫作「愯」。而這個愯字的右半邊的聲符不是「隻」,卻又是一個簡化了的「雙」字。雙,又與害怕有甚麼關係呢?兩個極端相似之人忽然相對,也許還真會令人錯愕罷?

惶,也是常常用來表達恐懼的字。皇,盛大貌;那麼,惶字所呈現的恐懼就有了敬畏的意涵。

還有,惴;除了懼,還有憂義,也就是擔心害怕。這種怕,不是基於突發的情況的,多帶著一份惶恐。那是由於「耑」為草木初生的幼苗又若難耐風雨寒暑,用意層次就複雜多了。

還有憚,也有懼義。這一點很好解釋。你怕孤單嗎?不要逞強,你怕的。

比起「懼」來,「怕」這個字雖然易寫又常用,卻難以意會得多。懼字的音符是瞿,上邊一雙瞪大的眼睛,底下則是鳥身,活脫脫「鷹隼之視」;被一隻猛禽怒目而視,豈不害怕?

倒是這個「怕」,甲骨文、金文皆不見,據文字學家判斷,此字原來不念「帕」音,而是「泊」,表內心恬靜,了無激動之義。白,是日出之前所顯現的微光,有一種單純、高潔的氣度。《老子‧二十章》說了:「我獨怕(讀若迫)兮其未兆,如嬰兒之未孩。」(只有我獨立而無所作為,沒有外在的形跡徵候可見,就像嬰兒還不會笑一樣。)

雖然怕字原本不怕,可是後來為甚麼怕了呢?到現在為止,還是一個謎。我們大約也只能在杜甫的詩句:「老夫怕趨走,率府且逍遙。」和元稹的詩句:「俠客不怕死,怕死事不成。」推測:那是中古以後書面文字追隨方言俗語而導致的變化。畢竟,我們有時候還真說不上來為甚麼我們會怕!

張大春亞洲首次書法個展《大春的新春》,將於12.24聖誕夜於松蔭藝術登場。
張大春亞洲首次書法個展《大春的新春》,將於12.24聖誕夜於松蔭藝術登場。

張大春 亞洲首次書法個展《大春的新春》

展期│2017.12.24(SUN)─2018.1.14(SUN)
展址│松蔭藝術│臺北市安和路一段102巷15號
電話│+886 2 2704 8333

*作者為知名作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