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應可看到更好結果」 涂醒哲預測最慢6月初疫情將下降

2021-05-25 23:59

? 人氣

涂醒哲認為,過去一年多是台灣的防疫1.0,目前進入防疫2.0,不能只靠政府,全體國民要更落實自我的防疫。(資料照,顏麟宇攝)

涂醒哲認為,過去一年多是台灣的防疫1.0,目前進入防疫2.0,不能只靠政府,全體國民要更落實自我的防疫。(資料照,顏麟宇攝)

繼日前發文,認為這波武漢(新冠)肺炎本土疫情已見曙光,曾任衛生署長的前嘉義市長涂醒哲晚間以〈疫情已見曙光的補充說明〉為題再發文,涂醒哲除研判「如果防疫警戒有落實,5月26日應該可以看到更好的結果。」更認為「最慢到了6月初,也應具備有意義的下降結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涂醒哲文中說:「從5月11日起行政院蘇貞昌院長宣布要收心,到5月18日發病日的曲線已向下展現效果,如果依照流行病學,在防疫政策實施後,兩段潛伏期約14天來看,我認為如果防疫警戒有落實,5月26日應該可以看到更好的結果。」

涂醒哲也分析:「如果依照5月19日全國發布第三級警戒,潛伏期估算一周的話,同樣約在5月26日左右,也可能出現初步成果,即使從5月19日估算兩周潛伏期,最慢到了6月初,也應具備有意義的下降結果。」

用「發病日」當作大型社區散播降低指標的原因

不過涂醒哲也說,「當然這是在二級和三級警戒有徹底實施,國人自律禁足,地方政府快速找出無症狀感染個案,才有理想的結果。這段期間,期待大家一起努力,讓病毒傳無可傳,盡快看到『全民動員保健康』的防疫結果!」

涂醒哲在文中,也羅列五問題,回應網友對他前文「『COVID-19本土確定病例發病趨勢』的圖表是真的嗎?還是假訊息?」的疑問。涂醒哲說明,這是來自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在5月22日統計的數據資料,但因每天確診個案,會按其發病日校正回歸,故這張圖每天會有些許變化。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於前鎮魚市場對未配戴口罩民眾開舉發單。(圖/徐炳文攝)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於前鎮魚市場對未配戴口罩民眾開舉發單。(資料照,徐炳文攝)

對為什麼要用「發病日」當作大型社區散播降低的指標?涂醒哲則解釋,「大家都很關心指揮中心每天新增的確診人數,不過,從個案感染、就醫、醫師診斷、採檢、通報行政流程、研判,到最後指揮中心公告案例數的流程,可能會出現檢驗塞車等原因,導致每天公布的確診人數忽高忽低,使得大家各說各話,沒有辦法明確指出,到底這波疫情何時可以趨緩?」

涂醒哲再說明:「因此我提出以『發病日』當作這波流行病學的重要指標。因為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何時被感染?感染日不容易抓得很精準,也有不少人完全沒症狀,是在疫調時被撈出來,更不知何時受到感染。但有症狀的病人,通常會知道自己的發病日,只要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沒有多大變化,以有症狀感染者的變化趨勢,來代表所有感染者的變化趨勢,是較為合理的。」

採檢及檢驗塞車造成確診延誤,有無持續傳染疑慮

至於日前有採檢及檢驗塞車問題,如新北市最晚有延後6天才確診的案例,中間會不會有持續傳染的疑慮?涂醒哲則認為,「採檢站的設立如果不方便,或處理採檢的人力不足,就會造成採檢塞車問題,後續如果檢驗人力不足,也會造成檢驗塞車問題,這些問題累積起來,指揮中心就無法即時拿到數據資料。」

喜歡這篇文章嗎?

顏振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