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進嘉觀點:是時候考慮「換時中」了

2021-05-26 06:40

? 人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中)22日以「校正回歸」方式統計並公佈確診個案數,卻引起不少批評聲浪。(擷取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YouTube直播頻道)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官陳時中(圖中)22日以「校正回歸」方式統計並公佈確診個案數,卻引起不少批評聲浪。(擷取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YouTube直播頻道)

眼見隨著疫情爆發,風采都被雙北市長搶走後,陳時中22日在記者會一句「校正回歸400例」,馬上搶回議題權,聲量大增,陳時中真的不是省油的燈。只是,此話一出,現場記者一陣騷動,網路罵聲連連,還要勞動支持政府的媒體登出「小辭典:何謂校正回歸」,解釋一番。陳時中這一次可真是下足了猛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其實,陳時中的校正回歸並沒有錯。就流行病學的統計資料,把每一天發生的確診案例精準地計算出來、再做人口學(年齡、性別、地區等)的分析,以便看出變化趨勢,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如果因為檢驗塞車,來不及當天出檢驗報告,在新的資料出來後,確實應該把它回歸計算入原先採檢的日子,才不會解讀失準。

陳時中的問題不在「校正回歸」對錯,而是在「不老實」。陳早知道有檢驗塞車的問題,應該在每日報告個案數時揭露,例如5月17日的記者會則應該說,「今天有333例,但尚有一些採檢還沒有出來,之後出來會把該校正的數字跟大家報告」。如果先前陳時中用科學家的精神老老實實跟大家講,今天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論嗎?然而,陳時中敢那樣講嗎?那樣講不就顯露出檢驗量能不足的問題!

而且,一次校正回歸六天,也是極度不合理。因為如果檢驗量能不足而塞車,應該每天都會有舊的個案檢驗報告出來,所以應該每天都會校正回歸前一天或前兩天的確診病例,而不是集中一次在七天後的週六,一起校正回歸。難不成真如外界所言,週六報告個案人數增加,比較不會影響股市,也可以避開政論節目的炮火(週六日政論節目大多休息)。更何況5月22日的記者會,陳時中也沒有說明檢驗塞車解決了沒,22日報告的321例是否在日後也還會被校正回歸?

說真的,陳時中不老實,也不是今天才開始。大家如果不健忘,回想一下陳時中在堅拒普篩、和入境普篩時所說的x話。

面對「普篩派」的主張,陳時中在去年4月28日故意用「全民」普篩會花690億元去嚇大家(普篩派並不是主張2300萬人全部普篩)。面對「入境普篩」的呼聲,陳時中在去年8月22日記者會的“專業”說明時,刻意把PCR篩檢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講得比較差(陳在4月28日指揮中心成立百日記者會上,說PCR敏感性95%、特異性99.99%;在8月22日卻說PCR篩檢敏感性90%、特異性95%),然後計算出較多的偽陽、偽陰個案,再用偽陽會造成醫療崩解、偽陰會造成社區風險去恐嚇大家,刻意不提陽性個案分流即可避開醫療崩解(如現在雙北的措施),也不提入境採陰也需要隔離(所以不會趴趴走)的事實。

如果當時陳時中接受入境普篩,加強高風險者(醫療人員、機組員)的篩檢,定期在社區採檢驗抗體、監測社區病毒分佈,對病毒以科學態度因應,少些政治術語,部桃醫院群聚會那麼嚴重嗎?諾富特的機師群聚會釀成如此大的社區破口嗎?真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難怪有人說「千金難買早知道」。

最後,陳時中最大的問題是,在疫情大爆發後,表現不如雙北市長,已失去國人的信賴感。所以,即使陳時中政治正確,過去防疫也很辛苦,但在此非常時期,蔡政府應該適時地考慮讓他休息,重新啟用新人擔任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不能等到八月公投後再進行改組。因為病毒的攻擊不會等人,國人的生命、健康、財產更是不能等。

*作者為精神科醫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