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F報告看壞經濟前景 道瓊大跌272點

2014-10-08 07:57

? 人氣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總裁拉加德表示全球經濟仍面臨許多難關。(美聯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7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總裁拉加德表示全球經濟仍面臨許多難關。(美聯社)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7日發布最新一期《世界經濟展望》(WEO)表示,2014年成長前景愈加暗淡,這是因為上半年先進經濟體經濟活動出現倒退,新興市場經濟體發展前景也不如先前樂觀。另一方面,包括金融和地緣政治風險在內,全球成長下行風險加劇。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受到這份報告以及德國8月份工業產值大幅衰退4%的影響,歐美各主要股市7日均重挫,道瓊工業指數更以下跌272.52點創下7月31日以來單日最大跌點。預測未來30天市場波動程度的「芝加哥選擇權交易所波動率指數」(VIX,恐慌指數)則攀升至7個月來的最高點17.20。

報告中提到,全球經濟復甦步調仍然不均,但比2014年4月的預期速度放慢。IMF預測,2014年全球經濟成長平均為3.3%,與2013年相同,2015年將上升至3.8%。

修正後的潛在成長率(即在不推高通膨的情況下年產出擴大的速度)下降。基金組織經濟顧問兼研究部主任布蘭夏德(Oliver Blanchard)指出:「經濟前景的惡化反過來影響當前的信心、需求和成長。」

布蘭夏德表示,經濟復甦受兩個潛在作用影響,「先進經濟體危機前繁榮期的遺留問題以及隨後的衰退,特別是高額債務負擔和高失業率,仍然給復甦蒙上了陰影,未來潛在成長率低也引起人們的擔憂。「幾個新興市場正在適應潛在成長率降低的情況。」

在全球範圍內,投資長期低於預期。因此布蘭夏德說「全球經濟仍然處於溫和成長狀態」。同時他談到,主要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差異化越來越明顯,復甦速度反映出國家具體情況各有不同。

先進經濟體發展前景各異

2014年先進經濟體成長率預計上升到1.8%,2015年達到2.3%。預計經濟活動增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在今年第一季暫時倒退之後經濟成長加速。就業成長勢頭強勁,在金融條件有利且房地產市場復甦的情況下,住戶資產負債表也得到了改善。

歐元區近期成長差強人意,突顯出脆弱環節遲遲沒有得到解決。面臨壓力的經濟體的利差大幅收窄,歐元區核心經濟體的長期利率達到歷史最低水平,在這些因素的支持下,預計歐元區只能逐步實現微弱復甦。

日本在提高消費稅之後,2014年第二季GDP收縮幅度超過預期。預計2015年私人投資復甦,經濟成長基本保持平穩。

新興市場適應成長率下降

新興市場和開發中國家的成長仍將是全球成長的主力。2014年的成長預測為4.4%,仍略低於2014年4月《世界經濟展望》的預測。下調原因是國內需求乏力,地緣政治局勢越來越緊張,特別影響了俄羅斯及其鄰國。

隨著中國經濟走上一條更永續發展的道路,2014-2015年的成長率預計將小幅下降到7.4%。亞洲其他新興和開發中國家有望保持強勁成長。

拉丁美洲成長率今年預計下降一半至1.3%左右,既有出口低於預期的外部原因,也有內部限制因素的影響。2015年成長率預計反彈至2.2%。

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得益於外部需求條件的支持和強勁的投資需求,經濟成長有望加強,但各國成長前景不一。

中東和北非經濟成長有望緩慢加速,這將得益于國內安全狀況和外部需求的改善,但復甦仍將脆弱。俄羅斯和獨立國協的其他經濟體也出於同樣的原因,經濟活動得到適度改善。

下行風險居高不下

10月期《世界經濟展望》強調指出,短期和中期下行風險加劇將損害全球信心和成長。地緣政治風險的加劇可能會持續更久,而且還可能更糟糕。由此可能導致燃料價格飆漲、貿易中斷和經濟更加不景氣。

寬鬆的金融條件導致人們尋求更高的效益,從而加劇資金過剩。市場可能因沒有充分內化全球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而低估風險。美國長期利率上升幅度大於預期,地緣政治事件加劇,或主要經濟體成長差強人意,這些都可能引發廣泛的動蕩。

儘管先進經濟體的利率一直很低,金融市場風險偏好升高,但長期停滯(即投資長期低於儲蓄,即使利率接近零)和潛在成長率低仍將是重要的中期風險。長期低通膨甚至是通縮,特別是在歐元區,會給某些國家的經濟活動和債務可持續性造成風險。

如果供給方限制因素一直存在,新興市場的潛在成長率可能比預期更低。

必須提高潛力

2014年上半年全球成長弱於預期,下行風險加劇,在這種情況下,經濟成長依然不會加快,或加快速度慢於預期。IMF表示,這尤其說明全球大部分經濟體必須繼續把提高實際和潛在產出當作工作重點。

布蘭夏德說,政策制定者面臨的最普遍挑戰是,制定明晰的計畫,應對危機遺留問題和低潛在成長率帶來的挑戰,從而恢復信心。

先進經濟體仍需避免過早進行貨幣政策正常化。財政調整的節奏和結構必須支援經濟復甦,並為長期成長和就業打下基礎。有確定基礎設施缺口(如美國和德國基礎設施維修)且公共投資過程效益高的國家,增加基礎設施公共投資能夠刺激短期需求,幫助提高中期潛在產出。提高潛在產出的結構性改革也很關鍵,包括降低監管障礙,激勵創新,強化競爭。

新興市場經濟體利用宏觀經濟政策支持成長的空間各不相同,面臨外部脆弱性的國家更加有限。它們普遍迫切需要根據各自的情況推動結構性改革,增強成長潛力或實現更永續的成長。

優先改革的領域包括:消除電力部門的基礎設施瓶頸(印度、南非);放鬆對貿易和投資的限制並改善商業條件(印尼、俄羅斯);解決教育缺口以及改革勞動力和產品市場以提高競爭力(巴西、中國、印度和南非)。

同時,新興市場需做好準備,因應美國貨幣正常化以及金融市場情緒變化帶來的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