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百年系列》同盟話今昔:戰爭仍未遠

2014-09-06 02:57

? 人氣

也就是說,美方自行判斷援助方式,不限派兵、動武或特定結果,不保證全力軍事援助。尤其軍事強國幾乎都擁有毀滅性核子武器,一旦開戰互轟保證玉石俱焚,各國領導人應該都有一定認知,不至於為了外國,冒然與其他擁核(俄羅斯、中國)開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朱明權的觀點聽來有道理,但追求的仍是恐怖平衡,也未考慮其他國家所需要的和平。其實,強國互相牽制未必保障世界和平,就像是1945年成立的聯合國,地位雖廣獲認同,卻因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間的矛盾,幾乎癱瘓的仲裁功能,更檔不了美國、以色列、俄羅斯等強國主動開戰。


國際仲裁 不如 反戰民意


那麼和平希望何在?答案也許必須回歸草根,人民反戰的意志,或才是扭轉國家走向戰爭的最大力量。

100年前,參戰國民情普遍小看戰爭或心存不真實、只贏不輸的浪漫想像,就如一部德國小說形容的1914年8月社會氛圍:「生命再次恢復理想性,人性偉大情操……忠誠、愛國主義、為理想犧牲生命的理念,超越一般市井買賣的心思……戰爭能清洗人類一切不潔。」

201409041408著名英國小說家瓦謝爾(Horace Annesley Vachell)1905年作品《The Hill》寫道:「健康生命為了拯救他人,熾熱而潔淨地早早死亡,還是苟活於世?……帶著沒有玷汙的盼望到來世,沒有苦毒記憶,如同清新的五月天,這樣真的遺憾嗎?」那時的戰爭,是歐洲社會逃避沉悶絕望的出口,把無法解決的現實困境,簡化為更光榮的版本,希望能像上流社會的決鬥一樣,簡單解決國家的外交外貿困境、以及社會經濟問題。

所幸100年後,戰爭公認乃解決問題的最下策,現代民主國家領導人,面對開戰或參戰決策,也必須接受民意制肘,人民對於戰爭的認識,能夠督促政府記取先人參戰教訓,這可能才是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最關鍵基礎,這也是我們推出《風傳媒一戰百年專題:改變世界的那場戰爭》的最深刻願望。

祈願世界和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