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做被拱上台的王子!」 30年前在日本留下遺憾,東元第三代這回準備好了

2021-03-17 07:50

? 人氣

「人員流動以外,用對和用錯的代價差別很大!」黃育仁歸納20年徵才心法,關鍵在嚴格執行「reference check」(資歷查核)。舉凡任用處長以上的主管,對方都必須提供過去老長官、老同事、老部屬的聯絡方式,並由他親自拜訪面談1小時,而非只透過電訪20分鐘確認,才能拍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談管理:實地考察

吃員工餐 與年輕職員聊天

和一般董事長行事作風不同,黃育仁不只聘用人才親力親為,也喜歡實地考察,找出更貼近市場現況的管理方法。

「董事長聽到的,有99%都是不對的,這些不是部屬的謊言,只是經過修飾的選擇性匯報。」他舉例,2007年前後,中國台商突然面臨缺工問題,因一胎化世代開始進入市場,每年就業人口大量減少之故,他決定親自到員工餐廳,拿著員工餐坐到年輕職員對面聊起天。

黃育仁發現,中國員工不再為了生存而奮鬥、不再為了薪資而屈就,10個人的宿舍不適應、沒有空調不行、餐廳難吃也受不了,到沿海工廠的理由更是五花八門,想來看看、想交女朋友、不想相親、不想結婚等,「基本上,現在員工已經像是觀光客……。」

他透露面對這樣的世代,自己對中國工廠的指示是,不要期望人員不流動,「反而是假設人員就是會不斷流動,但產品品質如何能夠維持住,這是公司現在的目標。」

當中國員工開始世代交替,黃育仁認為,台灣多數老字號企業同樣也必須面對轉型和創新的議題,「當然東元也會有相同的挑戰。」

「曾經跟父親(黃茂雄)討論,韓國有些大財團四十年前規模和東元差不多,怎麼一轉眼變那麼大了?」黃育仁分析,其實這些財團能壯大,主要是企業的結構與文化,和決策的模式相符,轉眼發展就非常快速,企業就會大。

但他接著話鋒一轉說,大不一定代表成功,他還記得有一次,華新麗華集團焦家兄弟跟他提過,華新創辦人焦廷標的經營智慧就是,「做大不如做小,做小不如做好。」黃育仁認為,未來接掌東元的人,無論是股東、家族成員或專業經理人,都要具備絕對的熱忱和使命感,以及對創新和企業持續提升競爭力的思惟。

談轉型:勇於創新

不因「沒人這樣做」而卻步

黃育仁不諱言,哪怕老臣過去有戰功,仍不能太執著於過去的成功,否則往往在創新的關鍵時刻,經常因為「沒人這樣做」而卻步,「未來『沒人這樣做』不能作為否決改變的理由,也不能再是合理的反對理由。」

「今天的毒藥,是昨天的解藥;今天的解藥,會變明天的毒藥!」黃育仁強調。 

東元經營權之爭暫歇,面對3方的和解,黃育仁不予回應。但這回董事席次會從15席降為11席,加上大股東寶佳及策略夥伴華新麗華所占席次,即使黃育仁有意爭取更積極的角色,能否順利進入提名名單,是一大觀察指標。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