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臺灣要嚴防美國霸權加速崩壞效應

2021-03-03 06:50

? 人氣

 「川規拜隨」可能加速美國衰頹。圖為美國總統拜登發表外交政策演說。(美聯社)

「川規拜隨」可能加速美國衰頹。圖為美國總統拜登發表外交政策演說。(美聯社)

拜登美國在2021年頭,所映現出來「帝國崩壞」罅隙與明確癥候群現象,正引起國際社會普遍關注與預為籌謀應變,臺灣當然也不得例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首見美國霸權地位加速崩壞癥候

為了鞏固美國在全世界的獨強霸權威勢與地位,拜登首度以美國總統身份在2021年2月19日慕尼黑G7峰會首秀,除了正式宣告放棄過去四年川普明火執杖的《美國優先》政策,再度領袖全世界、重返多邊主義及跨大西洋戰略,並號召歐洲盟國聯手反制中國的經濟霸權脅迫,以免危害國際經濟體系。

不過,因為義大利和德國的反對,在德國總理梅克爾主導的《G7共同宣言》中,完全否決了拜登主張與呼籲,也呼應了拜登就職之初所公開做出「不希望和中國發生冷戰,也希望和中國展開合作而不是對抗」的表態;G7祇希望加強與20國集團(G20)、特別是與中國的合作,並加強交流與對話,以讓這個世界更加美好。

這可謂是拜登出師未捷身先死的灰頭土臉首敗,更是拜登美國極度冀望重返「全世界第一領袖地位」的重大挫敗;倘若加上川普四年埋下歐洲盟邦國家全面性不再繼續依順屈從美國的絕大多數全球及地緣政治經濟政策,也不再繼續擔當美國的「經濟附庸國家」,甚至於主動自主地加入「去美元化」多數國家行動,主動反對「美國濫肆經濟制裁他國」之強制掠奪的所有惡霸行徑等,不啻實質崩塌解構了「美帝國主義霸權」的形、勢與策,加速美國霸權地位崩跌敗壞。

發生在2021年才甫過兩個月的重大全世界新格局變化,對於超高度依存國際的臺灣經濟社會,極其震撼,也必須審慎對應,以免妄遭邊陲化與泡沫化。

美國獨霸全球金融軍政越來越困難

自1944年布列敦森林體系確立美國取代百年大英帝國地位,橫軍獨霸全世界,以獨強貨幣美元、軍事武力優勢及全方位跨領域話語權,完全按照美國價值觀與體制安排,統攝全球的世界秩序與地緣政治經濟秩序,更重要的是,完全霸道地以「美國國內法律」取代「一切國際條約協定條規」之規範與法則,制約制裁所有美國自我主觀認定的「附屬國家」或「附庸經濟」予以納管。

這種近乎「完全獨裁統治」的獨強霸權,在持續將近80年時間,其漸次頹壞崩解,應該也是合乎人類社會歷史法則現象,不足為奇;按照歷史的經驗,應該必先有了全球經濟格局變化,亦必跟隨而會因此引發全球政治格局的重新洗牌,祇是這種經濟格局與政治格局的典範移轉,究會以戰爭或以和平形式進行而定:從英國和西班牙的海權爭霸,歷經兩次世界大戰,而後冷戰、星球大戰、廣場協議,到世界能源定價分配權之競奪,幾乎無一不是既以軍事武力豪取角逐,復以貨幣經濟實力較量定高下。

然則,廿世紀末全球化核時代及智慧化科技時代到來,世界大國博弈,繼續採取相互自殺式熱戰爭型態直面對抗,已越來越發不可能,取而代之以《經濟戰》或以《意識形態冷戰》為主,在國際貿易、國際金融、能源資源、高科技標準、區域組織、地緣政治,乃至太空爭勝等領域,廣泛競逐。

21世紀全世界新格局正從一極化轉向多極化,也必定首先從經濟新格局開始,今天固然已有美國、歐盟、中國三極經濟強權鼎立,但當前政治和軍事格局方面,還是美國一極主導將近80年的舊格局。但歷史的經驗也顯示,美中兩大經濟強權國之間實力差距日趨縮小,則美國猶想獨霸全球軍事政治格局,將極困難。

2021年2月19日,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出席G7領導人峰會記者會(AP)
2021年2月19日,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出席G7領導人峰會記者會(AP)

只有強盜為王、沒有市場起家的霸權

歷史上出現過不少被稱為「帝國」的大型國家,古代有波斯帝國、羅馬帝國、中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近代有大英帝國及避稱「美利堅大帝國」的美國。

歷來絕大多數帝國的崛起,靠的是「強盜邏輯」,僅有極少數靠市場邏輯崛起,包括以人類社會「自由民主人權」道德價值觀為號召的美利堅大帝國亦復如此。

成就大帝國霸業的「強盜邏輯」,無非就是指「依靠武力為手段的破壞力」,以征服疆域領土的大小,以殺戮人民百姓的多寡,來取決誰是真正「超級大國」。所以在人類歷史上的「領袖國家」或「英雄國家」,無非是殺人最多的國家。

成就大帝國霸業的「市場邏輯」,靠的是本身經濟社會生產力的相對優越性,能用更低成本、更好產品和更先進科技,獲得更廣大市場,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更多的優質資源支撐,尤其是源自於本身既有「特殊專屬國體制度與國族文化」所衍生出來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此與歷來大帝國霸業的「種族人口增加」,完全不同。中華大帝國霸業「稱雄世界數千年」,萬邦來儀,正是如此;這與其他世界強權霸業大帝國都僅能持續數百年或不到一百年態勢狀況,截然不同。

美利堅霸業的「市場邏輯」早已崩壞

植基於本身國家經濟實力依照帝國霸業「市場邏輯」崛起,是近代帝國得以發展成長第一步;美國能成為世界級霸權強國,靠的就是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

美國是在一戰前後以工業產值超越英國,但彼時美國奉行孤立主義,對國際事務參與度低,全球貿易依然以英國為中心,以英鎊結算。直到二戰之後,美國的經濟規模大幅領先英國,1944年布列敦森林體系確立,建立以美元為中心的全球經濟網路,美國才在事實上完成對大英帝國的真正超越,成為世界第一。

此後一整個世紀時間,全球經歷了二戰、冷戰、蘇聯解體、反恐戰爭,以及不知多少次區域戰爭和經濟危機,美國第一的經濟規模優勢從未受到實質挑戰,其能維繫強權地位的,主要是「軍事武力的強勢攻擊力」「強勢貨幣美元的滲透力與制裁力」以及「世界級全方位話語權的絕對掌控力」;反而原本賴以起家霸權的經濟生產力優勢,早在1990年代中期之後,逐漸頹退崩壞,尤其是兩次能源危機後以製造業為主體的產業經濟大外移,造成「美利堅大帝國」第一波空洞化與虛無化,出現「帝國崩解」先聲,也埋下今天即將被中國趕超取代的威脅危機。

全球政治格局再造與調整

一國經濟之能夠成就強國霸權威勢,核心關鍵必須具備「獨特優越生產性」,歷史上幾乎所有經濟霸權國家,必然會經歷從「生產性」到「非生產性」的轉變,這使得「國家霸權」也有了生命週期現象,以至根本無法逃脫由盛到衰的宿命;今天美國霸權將在將近80年國祚中頹退讓位,也是大勢使然的。

經濟霸權國家最初都能擔綱成為世界級最先進的工業品製造者,然後逐步把產業以資本輸出方式轉移到後發國家,自己則越來越成為依賴金融服務業食利者,2008年美國房地產金融部門引爆次貸危機、2010年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2012年銀行業危機,都是最具體例證;從「生產性」到「非生產性」的轉變過程中,或許可以看到「經濟上的有利可圖」,但從國家安全和政治上看,如此的轉變,不啻正是導致帝國經濟霸權基礎正在相對剝落的崩解效應麼?

美國製造業強國地位在2010年代逐漸移轉到中國手上的「帝國經濟霸權被瓜代」,是美國兩黨共識的「帝國霸權危機」,極可能引申「全球政治格局的再造與重新調整」;這也正是「瘋狂川普」不計一切發動世界級貿易戰爭,明火執杖點名要求中國當局,必須立即停止《中國製造2025》計畫方案的根本原因。

而自2018年初以來,美國政府當局傾一切國家資源與公權力,並且拉攏所有五眼聯盟及其他盟友國家,全力打壓中國華為,一旦無功而敗,且又在全世界數位科技及量子計算科技的「全球標準制定權」主導地位爭奪戰敗退,則美國「美利堅大帝國」的霸權崩塌,已然旦夕成真。

20210224-華為HUAWEI 配圖。(柯承惠攝)
美國政府傾一切國家資源與公權力,並拉攏五眼聯盟及其他盟友,全力打壓中國華為。(柯承惠攝)

強勢美元不再的全球經濟效應

同時,美國霸權雄踞80年所端賴支柱的「強勢貨幣美元的滲透力與制裁力」,也因2010年代崛興於歐盟及中國為首G20新興市場經濟體之「去美元化」運動,而出現美元貨幣強權威勢地位的越來越嚴重的罅隙與崩解現象:中國人民幣經濟圈的「本幣結算機制」、中國2013年CIPS建置與普及應用、歐盟2019年INSTEX建置與普及應用、中國歐盟聯手破解美國獨霸占用SWIFT全球結算機制、石油人民幣及天然氣人民幣之普及化等外部性侵蝕裂解美元貨幣強權威勢地位的新興趨勢;而在美國本身的財政斷崖情勢惡劣化、金融赤字激化、貿易赤字倍增、無節制大撒幣印鈔救市使「美國錢淹腳目」等,已使得「美元弱勢化」成為世界級的「新常態」與「新現實」,在未來30-50年時間內,美元再度能夠成為世界級「第一強勢貨幣」的可能性,成為極其渺茫的虛妄臆測。

強勢美元不再,當然更是美國「美利堅大帝國」霸權崩塌的現實癥候群病灶。

美國帝國霸權崩塌效應直接衝擊臺灣

美國是西方經濟社會所發凡誕生的最後一個帝國,興起的時間最晚,因此在廿一世紀初葉「西潮大退潮」中,也將成為最後一個走向式微的近代新興帝國霸權。

美國「美利堅大帝國」霸權崩塌式微,除了製造業強國霸權淪落、美元貨幣霸權退位之外,另有三個必須正視的關鍵性指標,一是國內本身國體發展上所存在的經濟社會結構矛盾尖銳化;二是體現於外的長期強勢軍工業之綜合國力(GDP、工業、科技、軍事、太空)所越來越顯現「軍事武力強勢攻擊力」相對弱化趨勢,已越來越發難以展現美國政治軍事實力並存的倍數威懾全世界國家效能與效力;三是地緣政治經濟板塊形勢及區域均勢秩序的掌控力與指揮配置力喪失,尤其是在歐洲、中東、南美洲及最近十年的西太平洋的失能失控狀況,特別鮮明。

拜登新政所展現出強烈「川規拜隨」鷹派國際政策取向,已有極大可能會加速美國帝國霸權的頹退崩塌,其對目前進行中的世界級經濟冷戰、貿易戰爭、科技戰爭、貨幣戰爭、地緣戰爭,乃至全球政治經濟板塊大位移的演變前景,都將產生莫大衝擊影響,其所衍生的重大宏觀經濟及微觀經濟效應,亦將極其嚴肅地直接衝擊臺灣;無論執政當局或社會菁英領袖,都不能不予必要的嚴防與前瞻布署因應。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