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不一定要多,但是要好!」疫情打亂演唱會,他靠Podcast養出跨同溫層粉絲

2021-02-21 07:50

? 人氣

剪錄不假他手 注重節目連貫性

對聲音敏感的他,能聽出細膩的質地與差異,更把對做音樂的堅持搬到Podcast;就連開頭與中間的轉場音樂都親自操刀。「過去光良曾擔任梁靜茹、劉若英等專輯製作人,錄製與剪輯Podcast對他來說是小事,更有同行開玩笑地說他在浪費才能。」游欣翰補充。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光良不以為意,反倒認真地說:「我很在意語氣與連貫性,常以聽眾角度去判斷,且希望大家聽不出來我有剪過。」他舉例,最難剪的是錄製鬼月主題:「講到可怕的地方,聲音會愈來愈小,所以須分段調整。」但他最喜歡的也是這集,「因為整個節奏與故事還滿完整的,有感動、有恐怖、有好笑,味道最多⋯⋯。」

其實,多人的Podcast節目易因默契或收音方式,讓人聽起來不舒服。「但收到很多回饋說我們四個人個性鮮明,且聽起來沒壓力。」光良神祕地透露未來累積一些聽眾後,有機會舉辦一場Podcast見面會。(延伸閱讀:Clubhouse爆紅,想被更多人追蹤?這4個小技巧,讓你看來更不一樣!

曾有聽眾回饋被節目療癒到,「他說我們的節目是灰暗生活裡的一點光明,我看到其實很感動,這就是我的本意。」而錄製Podcast的過程也對光良與團隊產生化學變化。「以前就算是小活動,到最後都有點亂的感覺;但這次一月的演唱會就很順利,大家變得比較有默契、懂得那個節奏。」

然光良坦言,最大的挑戰是如何不讓團隊與聽眾疲乏。與做音樂一樣,他認為創作是時間的紀錄,是急不來的,「東西不一定要多,但是要好。如果想不到主題或內容,就放緩腳步去體驗生活,這樣做出來的節目比較有品質。」起初想藉由Podcast與歌迷互動,沒想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外跨出同溫層,觸及許多原本不認識光良的群眾。「大家對光良第一印象是歌或MV,但透過Podcast認識另外一面的光良。」


作者/張玉鉉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今周刊,未經同意不得轉載

責任編輯/林彥呈

◎加入《下班經濟學》粉絲團,給你更多財經資訊

◎訂閱《下班經濟學》YouTube頻道,精彩節目不錯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